在我国,污泥处理作为重要的节能减排任务,近几年来已得到相关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并为此提出了较高的目标要求。2013年发布的《国务院关于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意见》提出,要加快形成“泥水并重、再生利用”的建设格局,按照“无害化、资源化”要求,加强污泥处理处置设施建设。可以这样说,污泥处理处置的春天来了。污泥处理处置的关键是要解决好处理产物的出路问题,而经济有效且能使行业持续发展的方式就是对处理产物的资源化利用。日前,记者从有关方面获悉,污泥处理全资源化技术工艺已经在“湖北省襄阳污水处理厂污泥餐厨

首页 > 水处理 > 市政污水 > 技术 > 正文

污泥资源“循环梦”畅想

2014-04-29 14:18 来源:中国建设报 作者:刘喆 

在我国,污泥处理作为重要的节能减排任务,近几年来已得到相关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并为此提出了较高的目标要求。2013年发布的《国务院关于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意见》提出,要加快形成“泥水并重、再生利用”的建设格局,按照“无害化、资源化”要求,加强污泥处理处置设施建设。可以这样说,污泥处理处置的春天来了。

污泥处理处置的关键是要解决好处理产物的出路问题,而经济有效且能使行业持续发展的方式就是对处理产物的资源化利用。日前,记者从有关方面获悉,污泥处理全资源化技术工艺已经在“湖北省襄阳污水处理厂污泥餐厨垃圾协同处理”项目中得到应用,其处理产物——生物质能源和生物质炭土的资源利用成果获得专家认可。

污泥去哪儿

据记者了解,为了解决污水处理厂污泥问题,襄阳市于2011年建成投运了一座设计规模为300吨/天(以含固率20%计)的污泥处理厂。该污泥处理厂位于湖北省襄阳市鱼梁洲,紧邻设计规模为30万立方米/天的鱼梁洲污水处理厂。这是我国目前第一座采用高温热水解预处理和厌氧消化工艺技术并投入商业化运行的污泥处理厂。

污泥高温热水解预处理技术是本世纪初开始在欧洲用于工程实践的。目前全球范围已有50多个项目使用了该项技术。其工艺流程为:来自污水处理厂的新鲜脱水污泥和原有堆积污泥被送入高温热水解车间。热水解后的污泥,经换热冷却至4050℃后,进入2座单池容积为6000立方米的柱形消化池,停留时间1518天,厌氧消化的有机物降解率约为55=65%。厌氧消化后的污泥,经离心脱水机脱水至含固率30%左右。因脱水性能得到改善,故不需再投加化学药剂进行调理。脱水后的污泥进入干化车间。干化车间为阳光棚结构,利用闪蒸泄压后污泥冷却得到的热水,通过污泥层下的热水盘管加热污泥,同时借助阳光热能的作用,将脱水污泥干化至含固率60%左右,节约能耗。

去向一:在这一处理过程中,该污泥处理工程每天约产生沼气8000-10000立方米。其中约70%用于自身污泥处理加热系统,其余沼气进行提纯处理后约为10002000立方米。提纯后甲烷含量由原来的6065%提高到99.9%,达到国家压缩车用天然气标准,可供社会使用。

去向二:经过高温热水解、厌氧消化、脱水和热干化一系列处理后,污泥处理产物与原污泥相比,无论是数量上、外观上,还是性状上、成分组成上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首先,由于有机物的分解和水分的减少,产物重量(干化后)仅为原污泥的1/4左右;其次,消灭了病原菌,实现了卫生化;最后,由于有机物分解率和沼气产量提高,使产物的稳定化水平得到提高,产出物不再发臭。污泥经过上述过程的处理后,变身为“生物质炭土”。这也是污泥资源化处理后的固体形状。这些炭土连同盆栽苗木,被装进一个个“菠萝皮”状塑料壳容器,就成为了可移动式“炭土培育苗木”。一棵棵苗木汇聚成一片片郁郁葱葱的“移动森林”。

污泥资源化是机遇

目前,发达国家已从法律层面把污泥定义为生物固体,而不是废弃物,明确了以有机质资源利用和生物质能源回收为目标的污泥处理路径。但我国污泥处理处置面临的“窘境”就是厌氧消化或者好氧发酵处理后的产物仍然“走投无路”,甚至不得不再加石灰后去填埋场填埋,使污泥处理的“价值”陷入尴尬境地。而通过将处理产物——沼气的社会化利用和“生物质炭土”以“可移动式”苗木栽培和苗木移栽的方式,将其在环境中进行消纳,解决了污泥处理产物的出路问题。

业内专家对襄阳项目特点的评价:利用高温热水解预处理技术,全面提升了传统厌氧消化的技术水平。产物的资源化利用诠释了污泥处理处置的全过程。从产物的资源化得到了收益,使产业发展有了内在驱动力。整个项目实现了“污泥全消纳、能源全平衡、资源全回收、过程全绿色”,为我国污泥处理处置树立了资源化的范例。

污泥资源化是挑战,更是机遇。当前,污泥处理有许多基础性工作需要扎实推进,比如对我国污泥泥质及泥量调查、泥量统计制度建设。在现阶段,无论是资源化产品使用标准,还是产业激励政策都需要在实践中进一步完善。此外,以资源化利用为目标要求的相关各类核心技术、关键设备的研发也需要不断创新;社会化资本引入以及商业模式的建立也有待突破,以引导产业良性发展。但可以肯定的是,污泥资源化是发展方向,污泥资源“循环梦”将成为现实。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展开全文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
2
收藏
投稿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查看更多相关报道

今日
本周
本月
新闻排行榜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
*点击空白区域关闭图片,
双指拖动可放大图片,单指拖动可移动图片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