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全国“两会”政府工作报告指出,产业结构调整要依靠改革,进退并举。作为污染排放大户和落后产能淘汰重点,水泥行业不仅要提高自身竞争力、改善环境问题,更要强化环保、能耗、技术等标准,通过市场竞争淘汰落后产能。今年3月1日起,新建企业开始执行修订后的《水泥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明年6月30日起,现有企业也将执行这一标准,修订后的标准在颗粒物、氮氧化物等指标方面都大幅收严。一些水泥企业近年已经开始建设脱硝设施,但增加的运行成本让企业倍感压力。在很多人的印象中,水泥厂就是乌烟瘴气的形象,这一问题能否得到改观?经常见诸报端的花园式工

首页 > 大气治理 > 脱硫脱硝 > 访谈 > 正文

水泥脱硝要先把水泥窑改造好

2014-04-24 10:36 来源:中国环境报 作者:刘秀凤 

今年的全国“两会”政府工作报告指出,产业结构调整要依靠改革,进退并举。作为污染排放大户和落后产能淘汰重点,水泥行业不仅要提高自身竞争力、改善环境问题,更要强化环保、能耗、技术等标准,通过市场竞争淘汰落后产能。

今年3月1日起,新建企业开始执行修订后的《水泥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明年6月30日起,现有企业也将执行这一标准,修订后的标准在颗粒物、氮氧化物等指标方面都大幅收严。一些水泥企业近年已经开始建设脱硝设施,但增加的运行成本让企业倍感压力。在很多人的印象中,水泥厂就是乌烟瘴气的形象,这一问题能否得到改观?经常见诸报端的花园式工厂是否能代表现在水泥行业的全貌?对此,本报记者专访了中国水泥协会顾问高长明。

花园式工厂还太少

水泥行业环保水平已有很大改进,但粉尘超标最为严重,在环保改造中不能被忽视

记者:在您看来,我国水泥行业在产能大幅增长的过程中,环保方面的进步有哪些?

高长明:过去,国内小水泥厂很多,而且都是乌烟瘴气,虽然没有具体数据测定,但现在50岁左右的人都对当时小水泥厂的扬灰印象深刻。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有一种说法,水泥生产中的粉尘排放量是水泥产量的2%,也就是说,生产1吨水泥会产生20公斤粉尘。那时候,一些地方都是一个山头挨着一个山头,每个山头围着几个甚至十几个小立窑水泥厂,一进山沟就能看到灰。在河北鹿泉、山东枣庄等地,从飞机向下看就有一团灰,那里就是小水泥厂。这样的情况在国内司空见惯,当时我们的排放是国外水平的100多倍。

记者:这是工艺落后的原因造成的吗?新型干法生产线推广后,有怎样的改观?

高长明:当时,我认为这样的污染是手工作坊造成的,寄希望于立窑淘汰后的新型干法水泥窑。事实确实如此,新型干法生产线逐渐增多后,粉尘排放有了很大改善。

上世纪80年代,国内立窑占80%以上,30多年后的今天,截至2012年年底,新型干法生产线已经占水泥总产量的90%以上。现在,国内新型干法生产线共有1650条,这是一个逐渐发展的过程。

2000年,我国水泥产能是5.97亿吨,熟料产能为3.67亿吨,立窑比例为81%,粉尘排放量为809万吨,平均每吨熟料排放粉尘21.5千克。

2012年,我国水泥产能达到22.1亿吨,熟料产能为14.3亿吨,立窑比例为9%,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占比为91%,粉尘排放量为386万吨,相当于每吨熟料的粉尘排放量为2.7千克。

新型干法生产线的推广确实使得粉尘排放降低不少,但与国家标准要求还相差很远,是现行国家标准要求(20mg/m3~30mg/m3)的8倍~9倍。确实,现在有些水泥厂已经完全现代化,但这样的“花园式工厂”数量有限,国内90%以上的水泥生产线还达不到这样的水平。

记者:严重的雾霾天成为各方关注焦点,在这样的背景下,水泥行业也面临很大压力。对于改善粉尘排放问题,我们是否有足够的技术支撑?

高长明:新标准对水泥窑氮氧化物排放要求是320mg/m3~400mg/m3,国内水泥企业尚未达标,但超标幅度不是很大。相比而言,颗粒物排放的超标情况更为严重。现在,我不反对脱硝,但要看到目前粉尘排放超标最多,环保改造中不能被忘了。而且,我提供的这些数据还都是保守估计,实际排放可能更多,广为宣传的“花园式工厂”让人们忽视了粉尘问题。

我不是抹黑水泥工业,而是要让人们知道,我们确实有进步,但还是超标,尤其在雾霾严重的情况下。

虽然粉尘超标最严重,但治理技术已经成熟。国内很多除尘设备在技术上是完全过关的,而且设备国产化之后有效降低了成本。因此,水泥厂现在完全有能力把粉尘排放降下来。我认为,现在粉尘超标最主要的原因在理念上,一些人还用立窑的水平衡量现在的排放情况,与立窑相比,现在确实有了很大进步,但当前的标准要求已经提高了。

脱硝要先把水泥窑改造好

市场上有脱硝企业夸大宣传。需要实实在在地按照规范做好,而不是做表面文章。

记者:现在,脱硝是摆在很多水泥企业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很多地方给水泥脱硝列出了时间表,您如何看待现在水泥脱硝的进展?这一过程中有哪些问题需要注意?

高长明:目前,国内有100多条水泥生产线配套建设了脱硝系统,但是否真正使用就不知道了。与电力脱硫开始时的情况类似,一些企业认为,设备装了就算完了,用不用、效果怎么样就不知道了。

一般来说,一条日产能5000吨水泥生产线脱硝系统需要投资500万元~600万元,但有些公司为了抢占市场,只要两三百万元即可。现在,冒出来很多脱硝公司,无论客户提出什么条件都敢答应。

比如一些地方和标准中对脱硝效率的要求是不科学的。因为脱硝效率与进口浓度直接相关,如果进口烟气氮氧化物浓度为500mg/m3,若要求脱硝效率为60%,出口浓度就要降低到200mg/m3,这样的难度太大了。国外的要求是,不管产生了多少氮氧化物,只要末端出口达标即可。

但是,一些脱硝公司在投标时,无论业主提出什么要求,都宣称可以做到,保证脱硝效率达到60%甚至80%。很多公司都保证自己的技术是世界最先进的,但这都是纸面上的东西,炒作毫无意义,做表面文章更多是为了商业利益。

我们应该更关注结果,而不是设备装了没有。在国外,很多水泥窑都配有在线监测系统,但在国内,能够将内部成本外部化,理念的改变还需要时间。

记者:水泥脱硝是不是一定要配套SNCR脱硝设施?

高长明:不是的。在水泥生产过程中可以通过工艺改造降低氮氧化物排放,如果还超标,再上SNCR。水泥窑在工艺范围内应该做的事情要首先做到最好,比如用好的喷煤管,减少氮氧化物产生,在分解炉底部进行分级燃烧,造成还原区,促使氮氧化物被还原,还要加强生产过程中的管理等,这样将氮氧化物排放控制在500mg/m3~600mg/m3没有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再上SNCR,也比较经济,否则,氨水会需要更多。所以,水泥企业首先要把自己的窑改造和操作管理好。

现在有些脱硝公司根本不了解水泥窑的情况,只是要卖SNCR设备。规模较大的水泥公司人才多,了解具体情况,会自己先把窑改造好。但一些中小企业不知道,可能就会去买便宜的设备来对付政府检查,有人检查时就用,检查的人走了就停,这不是长久之计。

记者:新标准实施必将带来大规模的环保改造,在这一过程中,您最担心什么?

高长明:需要实实在在地做,按规范来做。

我国水泥行业的环保指标要求已经与德国接近,但我们控制3种~4种污染物,其他国家是控制十几种污染物。我相信,我国的污染物控制种类也会慢慢增加,但目前的排放限值要求已经达到国外的80%~90%。这样的指标要求与我们的社会经济、技术等各方面能力相比,已经够高了,但实际达到的水平差得很远。这不仅要提高标准要求,而且要把超标的部分尽快降下来。

现在,水泥的利润比较低,但总体来说,水泥厂还是赚钱的,因为水泥需求量较大。现在水泥厂技术先进,生产线建成投产后,七八年就可以收回成本,还是比较有吸引力的。为此,很多民间资本进入这一行业。但在建设过程中,也存在偷工减料的情况,减少环保设备投资。这些小型企业运行五六年后,就会有大企业进行收购,投资者转手卖出生产线又能赚钱,因此就没有长期打算。一定程度上,水泥行业目前的情况是急功近利造成的。

过剩病根在15%和37%

我国落后熟料生产能力占所有产能的15%,落后粉磨生产能力约占所有粉磨能力的37%,这些都属于需要淘汰的落后产能。

记者:在今年的全国“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要求水泥行业今年要淘汰落后产能4200万吨,而且要确保“十二五”淘汰任务提前一年完成,真正做到压下来,决不再反弹。您如何看待现在水泥行业的淘汰落后产能问题?

高长明:现在,我国已经基本淘汰了立窑,立窑熟料产能只占不到10%,但很多地方的小球磨还被保留,没有随立窑淘汰。

目前,我国落后熟料生产能力占所有产能的15%,这不仅是立窑,还有早期的新型干法窑,这些生产线的技术差,也是高耗能、高污染的生产线。在国内1650条新型干法窑中,有300条~400条这样的“两高”窑。

我国目前的落后粉磨生产能力约占所有粉磨能力的37%,这不仅有立窑粉磨,还包括新型干法中的落后粉磨。这些都属于需要淘汰的落后产能。

记者:这些小粉磨站为什么没有被淘汰?

高长明:我国现有粉磨站1700多个,其中1100多个由小立窑时期的粉磨站转型而来,这些小粉磨站的技术水平太低,效率低、耗电量高,无组织排放严重。这些粉磨站本应随小立窑淘汰,但变了方式存在下来了。比如,一些直径小于3米的粉磨站需要淘汰,于是就在前面增加一段,使得直径大于3米就继续使用了。

这都是竭力追求GDP惹的祸,因为水泥厂赚钱,一些地方就会对水泥企业给予适当保护,即使该淘汰也留下了尾巴。地方政府不管什么颜色的GDP都要,使得本应淘汰的未淘汰,积累到现在,就出现了过剩。

记者:一直以来,水泥行业的产能过剩问题非常严重,您怎么看?

高长明:对于产能是否过剩,一般通过水泥产能利用率来评判,产能利用率越低,说明过剩越多。国内一般常识认为,水泥产能利用率80%~85%是正常的,低于80%则为过剩。但水泥行业有特殊性,水泥窑每年要大修一次,需要停产一个多月。而且,水泥不能存放太长时间,还受运输半径、季节性波动等影响。所以我认为,水泥产能利用率70%~80%算正常水平。现在,国内水泥行业熟料利用率为75%,水泥粉磨产能利用率为73%,就被认为是严重过剩。

我统计分析了20个国家2006年~2012年的水泥产能利用率,发现其平均水平为72%~73%。

我认为,产业结构调整中,就是要把落后、“两高”水泥窑淘汰掉,但淘汰的同时,也会有新建项目,还有一部分生产线可以进行技术改造升级。但是产能利用率不可能一直提高,目前我国水泥需求还没有到最高点。据预测,我国将在2020年左右达到顶点,为25亿吨左右,但随后消耗量会降下来,产能利用率也会降下来。

不让建新厂,加快淘汰落后,水泥产能利用率会提高,但也会到达顶点,随后会慢慢降下来。据测算,若维持顶点产能不变,我国2030年的水泥产能利用率仅30%左右,一些国家在达到顶点后,会对水泥厂进行末尾淘汰,目前德国的产能利用率为60%左右。随着社会福利的发展,如带薪年假增加等也会降低产能利用率。若带薪年假从一周增加到3周,产能利用率就会降低7%~8%。

总之,我认为,过剩的病根在15%和37%。

技术没问题,关键在管理

完善数据统计,需要做出中国水泥工业的环境报告

记者:国内水泥行业在相关环保数据方面还不完善,国外在这方面是怎样做到的?

高长明:从2000年开始,国家统计局会发布包括水泥行业在内的主要工业行业粉尘、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的排放总量,中国水泥协会再将这些数据编入《中国水泥年鉴》,这样的情况一直延续到2008年。从2009年开始,国家统计局只发布全国工业行业粉尘、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总量,各分行业排放只有百分数。比如2012年的水泥行业粉尘排放占比20%~30%,氮氧化物占比8%~12%,二氧化硫占比为5%~7%,说得很笼统。此后,《中国水泥年鉴》中也就没有具体排放数据了,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水泥行业的不规范。

水泥工业本身应该测算污染物排放并上报统计部门,但现在恰恰相反。我了解到,德国每年会发布一份长达100多页的水泥工业环境数据报告,这是由德国水泥工业协会编制的,其中的环境数据包括29种污染物的排放情况。这些数据是对每一条窑的数据进行汇总统计得到的,相关人员对数据的真实性、完整性负法律责任,这就要求相关人员必须认真对待。但目前国内还没有这样的报告,甚至有些小企业可能连排放标准要求都不知道,每年就缴纳一定的排污费了事。

记者:您如何看待水泥行业的发展前景?

高长明:我对水泥行业发展还是比较乐观的,除尘、脱硝等技术都可以满足排放标准要求,而且技术成熟。只要按照规范做好,把落后产能淘汰掉,该改造的积极改造,排放达标是可以做到的。总之,理念和管理办法要跟上,监控手段要跟上,真正做到超标即停。

水泥行业协会要想办法完善数据,把基础工作补齐,我们需要做出中国水泥工业环境报告。实际上,技术、装备我们是有能力做到的,关键看人怎么管理、怎么组织。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展开全文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
2
收藏
投稿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查看更多相关报道

今日
本周
本月
新闻排行榜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
*点击空白区域关闭图片,
双指拖动可放大图片,单指拖动可移动图片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