砷污染土壤修复技术成熟吗?还面临哪些难点?带着这些问题,记者近日采访了上市企业永清环保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永清环保”)环境修复专家易新建、湖南省人大环资委环境监督处处长刘帅等专家。他们认为,应用技术和资金两大“瓶颈”制约着国内砷污染土壤修复进程。
据了解,当前含砷矿石的冶炼,三氧化二砷及砷酸盐等化工原料的生产以及煤的燃烧,都可产生含砷废水、废气和废渣,从而对环境造成污染。一般而言,被污染土壤中的砷主要来自矿山冶炼、工厂含砷废水排放、含砷烟尘排放以及含砷农药的施用等环节。砷在土壤中积累、渗透并由此进入农作物和地下水之中,致使农作物减产,并通过食物、水等途径进入人体,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易新建告诉记者,对于砷污染土壤,目前主要有植物吸收和化学钝化两种修复方法。就化学方法而言,各大环保企业的治理工艺和修复药剂虽有差别,但是基本上秉承“钝化”的基本理念。以永清环保为例,对包括砷在内五大重金属污染治理主要采取“离子矿化稳定化技术”。
“在自然界,砷主要以硫化合物的形态存在。在砷污染的土壤和水体中,活性的含砷离子能够自由迁移,并且还能被其他生物吸附或吸收,因此首先必须把可溶性的砷酸盐稳定下来。”易新建解释说,三价砷的毒性远远高于五价砷,在治理时,先要通过特殊的氧化作用将三价砷转化为五价砷,然后使用一些具有吸附、沉淀的材料和药剂,使可溶性的砷酸盐最终形成一种稳定的含砷化合物,比如臭葱石,从而达到稳定、固化、去毒的效果。
易新建告诉记者,对于砷污染的治理,目前各地基本都处在含砷矿渣处置阶段,比如石门县原雄黄矿以及永清环保实施的湘南某县砷污染治理工程。“这是第一步,处置含砷矿渣是当务之急,符合从污染源头开始治理的原则,矿渣处置之后就应考虑砷污染土壤修复了。”易新建说。
易新建认为,相对含砷矿渣来说,砷污染土壤修复要困难得多。一是砷污染土壤面积大,自然条件复杂多变,污染程度深浅不一,对治理技术和工艺有着较高的要求;二是砷污染土壤修复需要巨额资金投入,动辄数以亿计的修复成本是制约各方修复意愿的重要因素。
湖南省人大环资委环境监督处处长刘帅和易新建的判断类似。他表示,目前砷污染土壤修复技术还处在试验阶段,迄今为止国内并未听说有成功的砷污染土壤修复案例。尽管来自各方的治理呼声很高,但是决策者还对巨额修复成本能否产生实质修复效果抱有顾虑。如果钱花了,治理效果一般,甚至带来新的污染,那不仅是对财政资金的巨大浪费,而且还使问题更加复杂化了。
据了解,永清环保一直在探索砷污染土壤修复技术研发,已获得砷污染土壤修复的发明专利,但至于经过修复的土壤是否适宜耕种,易新建称目前技术还需进行耕地修复示范工程研究,下定论还为时过早。“前段时间,我去考察了广西某地一砷污染土壤修复案例,那里改变了种植结构,原来种水稻,现在种甘蔗,与修复前相比,作物中的砷超标情况已经大大好转了,但还是有点超标。”易新建认为,耕地砷污染土壤修复技术需要一个逐步完善过程,还需要各方做进一步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