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重庆用两年时间对中心区域和主要干道上实施了大规模的架空线入地,此次改造工程涉及到了建设、市政、园林、经信委等市区多个行业主管部门,各方面通力配合有效协作,圆满完成了既定任务目标,破解了多层面、多专业协作的难题。
作者:林世飏
2010年到2011年底,重庆用两年时间对主城区的市容环境进行了集中整治和综合改造,同时在城市的中心区域和主要干道上实施了大规模的架空线入地,城市面貌显著改观并得到市民的好评。总结其经验就是通过沟通与协调克服了架空线入地这个难题,从而进一步提升了重庆市政破解城市发展中遇到新问题的能力。
一、以建设民生幸福的宜居新区为目的
重庆,又称山城,人口总数2936万(2012),国家中心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2011年国务院批复《成渝经济区区域规划》,把重庆定位为国际大都市。重庆城市定位即打造“大产业”、构建“大城市”、汇集“大人群”、推进“大开放”、创立“先行区”。
所谓“大人群:就是以人为中心,建设民生幸福的宜居新区。坚持民生导向的开发之路,按照“规划先行、同步建设,高端引领、门类齐全,均衡布局、便民利民”原则,高标准规划建设新区公共服务设施,提升就业、社保、教育、卫生、文化体育等公共服务供给能力,建设“西部领先,全国一流”的公共服务体系。
正是按照上述重庆的基本定位和思路,重庆开始了大规模的市容环境综合改造和架空线入地工作。
二、城市环境综合改造和架空线入地
重庆主城区主干道的架空线下地工作,始于2010年初。当时重庆市提出了“城市建设要上大台阶,城市形象要有大改观”的工作要求,并在主城区内全面开展了主干道环境综合改造工作,改造内容主要包括五大方面:
l 建筑立面整治
l 市政环卫设施改造
l 园林绿化改造、
l 广告店招整治
l 架空管线下地
其中,架空管线下地就是将10千伏及以下的电力线缆和通信线缆由架空改为地下铺设,提高管线安全可靠性,改变原有“蜘蛛网”式张挂的混乱现象。
在总体目标上,起初的目标是力争2年内,对主城区60段约133公里道路实施环境综合改造,后来随着工作的深入,新增了部分路段,最终目标定为两年内完成81段共计188.9公里主干道的环境综合改造。
三、取得的成绩
从2010年初开始,到2011年年底,通过两年的努力,主城区主干道圆满完成了两年81段188.9公里的改造任务。这些主干道上的架空线下地均已完成下地铺设,累计新建(或改扩建)管廊179公里(其中强电91.1公里、弱电87.9公里),完成投资77.6亿元。
悬挂于主干道上方蜘蛛网式的各类架空线下地敷设后,整体街景变得清爽、整洁、明亮了,城市形象得到了极大的提升。比如,渝中区中山四路、沙坪坝区磁童路改造后更具有浓郁的巴渝文化风貌和地域风格;渝中区中山二路、九龙坡区直港大道、大渡口区袁茄路、南岸区上新街密如蛛网的架空线下地后,街景变得清爽靓丽。这一大批项目完工后,已成为城市新的亮点和风景线。
重庆通过主城区环境综合改造,提升了城市品质,增强了广大市民的自豪感,也有利于增强对外来客人和外商外资的吸引力,有力地推进了宜居重庆和内陆开放高地建设。“改与不改,大不一样!”,广大群众由衷赞叹。
四、重庆架空线入地的经验
架空线入地虽然不是一个非常庞大的工程项目,但它却揭示了现代城市管理最基本的问题,也是首要问题,即现代化城市的许多问题都是综合的,涉及多层面、多专业,一个单独的部门或单位几乎是无力解决的。因此,只有通过有力、有效的沟通与协调,才能克服现代城市发展进程中出现的新问题,而重庆架空线入地工作在此方面做得非常(比较)到位。
(一)工作机制要完善,分工要明确,责任要到位。
重庆在主城区主干道架空线入地工作方面,建立起了较为完善的工作机制,做到了组织分工明确,责任落实到位,有效地推动了工作的顺利开展。
1.市级层面强力主导。重庆市在市一级层面成立了重庆市主干道环境综合改造领导小组,由市主要领导担任组长和副组长,主城各相关区和相关市级部门为成员。又专门设立“重庆市架空线工作小组”,设在重庆市重点建设办公室,负责具体协调和落实架空线下地改造工作。
2.区级层面具体实施。重庆主城各区作为建设责任主体,具体负责开展架空线下地改造的规划设计和组织实施。各区也成立了领导小组、改造办公室(或指挥部办公室),有分管领导、有牵头部门、有日常工作联系人,分工明确,责任到人,这对架空线下地的顺利开展提供了强有力组织保障。
3、实行建设分工模式。在建设模式上,实行阶段分工来划分实施责任主体。主要是将架空线下地划分为管廊土建和电气设备安装两个阶段,前阶段由各区政府负责具体实施下地管廊土建部分的建设,后期阶段则由强弱电单位主要负责电气设备部分的采购和安装。两个阶段的责任主体在市架空线下地工作小组的统一管理下,既各司其职、各负自责,又统筹兼顾、协调推进,确保了架空线下地工作的顺利实施。
(二)切实加强各方面的沟通联系,协调推进项目实施
由于架空线下地涉及面广,矛盾问题错综复杂,是一项实施难度较大的任务。如果方方面面的工作步调不在一个点上,建设时序混乱,缺乏统筹安排,矛盾问题得不到及时有效的协调解决,那么此项工作肯定就无法顺利开展。重庆市两年架空线下地工作的顺利完成,得益于各方面切实加强沟通联系,协调推进项目实施。
第一,要有一个牵头统筹管理的部门单位。重庆市架空线工作小组(重庆市重点办)作为一个市政府指定的牵头部门,发挥了全面统筹、督促指导、服务协调的作用;在其统筹协调下,使得各个实施主体、各个管线单位通力协作,密切配合。
具体工作中,在重庆市架空线工作小组的统筹下,建立起了涵盖了各区政府实施主体、各管线责任单位、有关行业主管部门在内的、全面的联系机制、协调机制、信息机制等一系列工作机制,在下达任务目标、提供技术指导、解决重大问题、掌握总体进度、整合目标考核等方面,发挥了有效的推动作用,对架空线下地的顺利开展提供了有利条件,从而确保了任务的完成。
第二,工作要细化、深入,不能粗放式管理。重庆市在统筹协调方面把工作做得很细致、深入,具体到方案规划、工期安排、土建设计、过程指导、交接验收、停电计划、管线割接下地、余缆清理,甚至连设计图纸几个工作日提交、电气设备安装工作几个工作日完成、工程造价选取什么定额标准等各个方面都做了具体的明确,既对区政府做了要求,也对管线单位做了要求,关键就是强调管沟土建和电气部分要统一实施、协调推进、按期完成。
第三,协调工作要及时有效。重庆市架空线工作小组积极开展沟通联系工作、加强工作指导、加大协调力度,对工程反映出来的问题矛盾,如军缆搬迁、占道施工手续办理、临时交通组织转换、停电割接时间安排等,都是第一时间就组织现场调研、召开专题协调会,并持续保持高强度的跟踪督办和后期协调服务,确保协调事项在最短的时间内得到落实,尽快为工程扫清障碍、保障架空线下地任务圆满完成。
(三)各管线单位的支持配合尤为重要
电力公司和各弱电管线单位在重庆市政府总体计划安排下、在重庆市架空线工作小组具体协调下,顾全大局,密切配合,是架空线下地任务的统一实施和圆满完成的重要因素。重庆市各管线单位从落实计划、图纸设计、中间检查、交接验收、停电安排、以及设备采购安装和线路割接等环节,往往是突破常规,特事特办,做出了最大力度的支持,
比如各个供电分局(分公司)总是提前做好物资采购计划、确保土建工程完工立即就能投入设备安装;又比如在某个项目的物资采购来不及或不到位的情况下,供电分局甚至重庆市电力公司就会统筹安排、往往是从其他项目或总公司的采购计划中来平衡调配,总之是要确保架空线下地工程的优先使用。
在弱电方面,由于重庆市存在电信、移动、联通、铁通、有线电视等多个弱电管线单位。如果由区政府作为实施主体,每一条路都分别去与每一家弱电单位协调,工作量会非常巨大,工作进度必定也会很慢。因此,在重庆市架空线工作小组的协调下,几家弱电单位将主城作了片区划分,每个片区又指定只由一家弱电单位来牵头与当地区政府具体对接弱电线缆的下地事宜。这样既大大简化了工作流程、又切实推动了工作的开展,事实证明,这确实是一项非常有力有效的工作方法。
重庆架空线入地工作,涉及到了建设、市政、园林、经信委等市区多个行业主管部门,电力、电信、移动、联通、有线、铁通等各家强弱电管线单位也积极参与其中,各方面通力配合、有效协作,圆满完成了既定任务目标,破解了多层面、多专业协作的难题,为现代化城市管理和发展积累了一定的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