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土被称为“工业维生素”,大量运用在军工、电子等行业,是重要的战略性矿产资源。由于稀土矿开采操作简单、成本低,造成开采稀土企业过多,滥采滥伐严重,加上生产工艺落后,环保治理设施不完善及缺乏环境保护和生态恢复设施,对水体及土壤造成了很大的环境污染。
在稀土的提取过程中,一方面是形成了硫酸稀土和氢氧化铵在土壤里,再经过草酸或者碳铵的沉淀,变成了草酸稀土或碳铵稀土,这就基本上完成了从开矿到取矿的全过程,留在土壤里的是硫酸根和铵离子——化肥的主要成分,但若浓度太高,会把植物的根都要烧掉。另一方面,剩下来的尾矿还含有很多重金属,随着水土流失进入地表及地下水,严重影响了当地居民的饮用水源与农业灌溉水源。
据环保部门测算,每年稀土行业产生的尾矿量达数千万吨,其中污染物已超出国家排放标准十几倍。
根据污染区的地形地貌因子(地面坡度、覆土厚度、土层物质组成、灌溉条件)、土壤物理性质(容重、分散系数、初始入渗速度、孔隙度)、土壤化学性质(酸碱度、水溶性钙含量、氮磷钾含量)、生物因子(酶活性、微生物总量、呼吸强度)等指标,判定影响区域土壤修复与植被恢复的主要限制性因子。同时结合当地的气候条件及国内外相关污染土壤治理修复研究技术等相关资料确定工程内容及总体思路。
首先对选取地进行土壤污染现状调查监测,然后在调查监测成果的基础上进行土地平整,一方面选取不同重金属富集植物种类及方法开展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治理工作,另一方面选取不同土壤修复剂治理修复受污染土壤。实施步骤分为:土壤现状调查、土壤取样分析、土壤环境评价、修复方案设计、修复方案执行。
近年来,国内对稀土矿区土壤污染防治的关注不断升温,一些先行区域已做出实际的努力。国家主管部委也在积极填补政策空白,多项污染防治的技术、政策法规、有望在近期出台。可以说,稀土矿区土壤修复将面临较好的挑战和发展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