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农村生产的发展和城镇化建设加速,农村给排水市场日渐成为环保领域又一新的“掘金地”。如何面对千亿的潜在市场,如何拉近理想与现实的距离?清华大学环境学院环保产业研究中心主任傅涛博士给出的答案是,农村给排水进入良性循环需要顶层设计。
厘清利益关联方的交易结构
傅涛认为,目前我国农村给排水市场还是“叫好不叫座”,原因是与城市相比,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在责任主体、付费方式和建设方式上都不一样,需要重新建设一个各方流通通畅的产业生态系统。
傅涛强调,农村给排水顶层设计的核心是厘清各利益关联方的交易结构,考虑他们的支付意愿和支付能力,以及责任和利益的均衡,包括中央、省、市、县、镇多级政府、村委会、村民和运营服务商等多方面关系。“可是目前我们简单用工程思路,而是不用服务思路,来推进农村给排水,忽略了很多因素,如专业的运营、资金的有效通道、设备的可靠性和水质的检测等”,傅涛说。
很多地方政府在建设农村污水处理项目时,只考虑了前期建设费用和设备,并没有考虑后期的运行费用,导致多数污水处理设施出现“投产即停产”的局面。在傅涛来看,农村给排水不是简单的技术和工程问题,而是需要细化和优化现有的政策体系,厘清各方面关系,这样技术才能有体制的依托。
开启专业化公司运营
随着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成为了政府未来工作的重点。可是,“城镇化”不等于简单地将城市移植到农村。傅涛表示,农村与城市最大的不同就是农村水系统应该建立在水生态平衡的基础之上,他不主张按照城市的给排水系统来建设农村。
以前,农村给排水系统中的“排”基本缺失,供水系统以“有水喝”为核心,现在逐渐有了对水质的要求,排水和污水问题也开始显现。随着需求的范围和要求不断提高,农村给排水已经开始呼吁专业化服务公司的介入。
在此背景下,很多地方开始尝试让专业化的公司负责农村给排水系统运营。在湖南省长沙县,当地政府和桑德集团找到了一种新的项目合作模式,即集中捆绑、连片整治,把全县16个新建项目的建设运营一起打包,并采用统一处理技术,建立区域化运营控制平台,发挥集约化项目群的优势,一方面弥补了单个项目规模小的劣势,另一方面也使日常运营操作更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