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颗粒物排放作为雾霾的重要成因,如何使其得到有效控制治理,成为迫切需要攻关的命题。
记者近日从科技部获悉,科技部编制的《大气污染治理先进技术汇编》介绍了72项大气污染防治关键技术以及相应的120余项代表性成功案例,包括袋式除尘、电除尘等有组织排放控制技术以及以生物纳膜抑尘为主的无组织排放控制技术等。
据介绍,工业过程中的大气污染物排放方式有两种,一种是有组织排放,是指粉尘等颗粒物经排气筒排放,这类粉尘污染治理技术发展时间较长,工艺比较成熟,包括袋式除尘、静电除尘、文丘里除尘等。这类技术能较好的收集有组织排放粉尘。另一种排放方式是无组织排放,是指大气污染物不经过排气筒的无规则排放,按照源高分类属于面源,对附近环境影响较大。
在我国,工业无组织排放相当严重,而无组织排放的粉尘治理在此前很长一段时间始终是一个技术难题。
环境保护部卫星遥感监测表明,近段时间我国近1/7国土面积遭遇雾霾污染,北京、河北等地为重度污染。为应对雾霾污染,环境保护部启动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派出12个督查组赴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展开专项督查,在督查中发现,部分企业大气污染物治理设施不正常运行、生产过程无组织排放等问题仍很突出。
据了解,雾霾的形成,除了机动车尾气、建筑扬尘以及冬末初春特殊气象条件外,钢铁、水泥、采矿等工业排放也是导致大气中颗粒物浓度增加的“罪魁祸首”。大气中可吸入颗粒物的一次形成源多为工业过程中超细颗粒物的排放。PM2.5和PM10的沉降速度接近零,因此不易沉降始终漂浮在空中。
值得庆幸的是,国内目前已研发并掌握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无组织排放控制技术—“生物纳膜抑尘技术”。
据了解,生物纳膜抑尘技术2013年被列为国家重点环保实用技术,并已成功应用在工业、矿山、建筑等场所。此项技术基于源头抑尘的理念,在散发前对粉尘进行抑制,所以抑尘效果高且节能环保。同时,技术对降低PM2.5和PM10细微颗粒排放,以及预防雾霾十分有效。
据相关专家表示,生物纳膜抑尘技术的应用代表我国大气污染排放控制技术瓶颈的突破,这类适用范围广且能有效作用于细颗粒物治理的技术将是今后大气污染防治领域的主要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