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02年,河南中原绿能高科有限责任公司在北京建成中国首个LNG加气站以来,据不完全统计,时隔11年,中国建成的LNG加气站已由2002年的约2座增加至1844座左右。
“纵观过去五年,在2009-2011年期间,鉴于国内LNG资源供应有限,外加LNG加气站相关技术、政策尚不成熟,LNG加气站在中国发展缓慢。而2012年后,伴随上述问题的解决,中国LNG加气站逐步走上快车道。2012年及2013年,年增长率分别高达208%、130%,增速惊人”,安迅思分析师韩小庆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
加气站建设如火如荼
2013年,国内“两桶油”加快了加气站布点建设速度,积极探索加气站陆上及水上经营模式,力求在未来市场竞争中占据有利位置。
“然而,据多个LNG加气站投资企业人士表示,2013年中国LNG上游价格水平整体偏高,加气站盈利微薄,打击了部分企业建站积极性。同时,目前国内多数省市相关政府部门对于发展LNG加气站持谨慎态度,且审批手续较为严格,由此来看,预计2014年该类加气站的发展速度或慢于2013年”,韩小庆说。
展望2014年,国内拟在建且有望于年内建成投产的LNG加气站总数在400座以上,预计至今年底,中国建成投产的LNG加气站将接近2500座。
据资料显示,中石油计划到“十二五”末,在河南省实现全省“三横三竖”高速公路网规划建设LNG加气站126座,并规划在“五纵三横”国、省道上规划建设LNG加气站122座;山东省也拟实现建设LNG加气站720座的目标。中石化的加油站相对密集,因而在LNG加气站板块发展方面执行“油气混合站”策略,目标是在全国布局LNG加气站5000座以上,可谓圈地扩张胃口最大。目前,中海油建成投产的液化天然气加气站已达70多座,中海油新建1000座,LNG汽车保有量有望达到112.5万辆,年用气量为1125万吨左右,折约153.06亿立方米,相当于2012年国内天然气消费量1446亿立方米的11%左右。布局主要以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环渤海湾地区为核心。未来计划除优化LNG终端加注网络外,中海油加气站还将向内陆地区辐射。
“但是国内的LNG加气站建设是优先于汽车的发展的,近两年LNG加注网络的进一步完善,为LNG汽车行业的发展提供了气源保障,因此在2014年期间,LNG汽车发展速度预计会加快,”华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内部人士表示。
韩小庆给记者的一份数据资料中显示,目前已投入运营的LNG加气站平均日销量仅约9吨左右,利用率有限,而这某种程度上是受制于LNG汽车数量较少这一原因。
另外,按照国务院确定的油品质量升级时间表,第四阶段车用汽油标准过渡期至2013年底,第四阶段车用柴油标准过渡期至2014年底;第五阶段车用汽油和柴油标准过渡期均至2017年底。随着油品质量的逐步升级,燃油汽车的成本也随之走高,因而未来几年,一定程度将上利好LNG汽车的发展。
规范市场是重点
加气业务的快速发展使得各大燃气企业加快了加气站经营方面的探索,但很多在实际工作中缺乏有效的市场营销手段,有的加气站建好后销售气量达不到预期效果。因此,加气站的规范化经营越来越重要。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加气站要想在未来市场竞争中赢得竞争优势,就应不断进行服务改进和创新,提高服务质量,从而进一步拉升销售气量。油气领域资深人士表示,首先可以从站容站貌、规范经营、服务质量三个方面着手进行服务标准的建设。二是从年销售量、管理水平、经营设施规模、设置的服务项目和服务水平等指标对加气站进行综合星级评定。三是把加气站服务满意度列入加气站经营管理绩效指标中,把顾客对服务质量的满意度列入重要位置,开展服务承诺。
发展模式趋向多样化
加气站发展必然要更多地参照当前加油站的经营模式。随着私家车逐渐成为油气市场的消费主流,加气站的市场竞争将愈加激烈。当前,各能源企业纷纷将目光投向未来的车用能源市场。谁占领先机谁就获利更多。在这样的利益驱使下,能源企业各出奇招,参考相对成熟的加油站经营模式,创新加气业务经营管理。
据专业分析报告显示称,未来加气站功能丰富,一些有远见的能源经营企业已经开始行动。有的企业增加了加油加气两用站,同时增加加油(气)与汽车快修、洗车业务的互动,以实现客户资源的共享;有的企业着力推广橇装式LNG/CNG加气站,以占地面积小、安全性能高、操作实用性强等优点,使加气更加安全、快捷、方便;有的企业着力推广“四位一体”的新型站,包括加注成品油、销售非油品、加注天然气、电动车充换电池四方面功能在一座加油站中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