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过去的2013年让普通民众记住了一个词:雾霾。在深刻地认识到环境污染治理紧迫性后,全国各地纷纷着手大力治霾,也随之给环保产业带来新的发展机遇,环保类人才在就业市场上也开始摆脱“冷门”标签,悄然“走俏”。
记者近日从安徽省合肥市人才中心获悉,2013年第四季度,质量体系、安全、环境保护类岗位首次迈入十大热门应聘职位。合肥市人才中心最新统计数据显示,该市此类岗位的招聘数量较从前也有明显提升,需求1457人,占需求总量的1.1%。
而江苏省教育厅日前公布的数据也显示,该省2013届高校本科毕业生中,环境生态类、材料科学类以及化工制药类专业就业率相对较高。
“春江水暖鸭先知”,就业市场的“格局之变”来源于宏观政策的调整。在中央层面,环保部已与全国31个省份签署了大气治污军令状,其中对企业环境的测评、监管将更加严格、规范,企业必须履行环保法定义务和社会责任。
在地方,治霾“攻坚战”也纷纷打响。合肥市在新年首月即出台了《合肥市空气质量达标阶段性工作方案》,对治理雾霾给出了量化指标和具体时间表。与环保部的总体要求呼应,该市也提出将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强化污染减排,以及加强对企业清洁生产的审核工作。
业内人士认为,环境治理的新要求和随着可能到来的产业“洗牌”,还将继续加速人力资源市场的调整。
“2013年来我校招聘的涉及环保、污染治理等岗位的企业比前几年有明显增多,”南京大学学生就业创业指导中心主任兰亚明介绍说,“环境科学、环境工程专业应届毕业生从事环保类行业的也有增多,包括选择升学深造的,也在承担、参与一些国家及地方课题,从事环保高科技、大气污染原因机理、废水处理等方面的研究。”
“现在很多行业都涉及环境问题,企业从建设初期到环境监理、检测、污染治理较从前都更需要环保类专业人才。”安徽万维环境监理有限公司监理员汪挺告诉记者。
毕业于安徽大学资源环境工程专业的汪挺对于环保类专业的应届生就业前景非常乐观。“以往可能认为环境工程是冷门,这种状况有望得到改善。即使毕业生们的就业过程虽有可能曲折,但前景看佳。”他说。
“中国环境类学科专业这几年发展比较迅速,从毕业生的就业情况和考生的报考热情上都有所体现。雾霾问题的加重,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使这种趋势更加明显。”兰亚明说。
“雾霾天气让国人为之一震,但也可能给环保产业带来一片艳阳天,当然也给环保专业的学子们大展身手的机会。”汪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