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工业水处理领域,尤其是高浓度废水处理,全膜法处理是未来发展趋势,因此超滤/微滤/RO都将面临巨大的市场需求。海外、国内的膜产品在价格、性能方面的差异依然存在,尤其在反渗透领域,无论是低压反渗透还是高压反渗透。”在近日举行的2013年中国水博览会暨中国国际膜与水处理技术装备展览会上,来自国泰君安的分析人士表示。本届中国水博会涵盖水务及水资源、水利工程、水及污水处理、膜技术及组件、泵阀管道及相关设备等。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提到的数据显示,“十二五”期间,供水设施改造与建设规划项目总投资将达4100亿元,全国

首页 > 水处理 > 市政污水 > 市场 > 正文

膜法污水处理凸显大市场

2013-12-20 09:54 来源:中国网 

“在工业水处理领域,尤其是高浓度废水处理,全膜法处理是未来发展趋势,因此超滤/微滤/RO都将面临巨大的市场需求。海外、国内的膜产品在价格、性能方面的差异依然存在,尤其在反渗透领域,无论是低压反渗透还是高压反渗透。”在近日举行的2013年中国水博览会暨中国国际膜与水处理技术装备展览会上,来自国泰君安的分析人士表示。本届中国水博会涵盖水务及水资源、水利工程、水及污水处理、膜技术及组件、泵阀管道及相关设备等。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提到的数据显示,“十二五”期间,供水设施改造与建设规划项目总投资将达4100亿元,全国城镇污水处理及再生利用设施建设规划投资近4300亿元。诸多政策性利好消息预示着水行业的美好未来,也为国内外的水行业企业提供了大量的商机。

“我国资源型缺水和水质型缺水问题日渐凸显,节水政策出台进度加快,催生污废水再生回收市场,带来膜技术推广加速。”申银万国证券在一份分析报告中称,过去10年全球膜市场经历了高速发展。膜技术是膜分离技术的简称,按照分离精度的不同,压力驱动膜分为微滤(MF)膜、超滤(UF)膜、纳滤(NF)膜和反渗透(RO)膜等,在水处理领域的应用越发受到各国重视,膜技术是水处理技术领域的重要变革。过去10年全球膜市场以每年7%~8%的复合增速增长,2012年全球膜制品的销售额超过120亿美元。中国膜市场在过去10年同样呈现发展活跃、市场增长较快的特点。膜制品市场销售额复合增速20%~30%,2012年为120亿元,占全球总产值的比例从不到1%增长为15%,在世界膜市场上扮演的角色越发重要。

该报告指出,未来膜处理行业也会向着集成化、工程化的方向发展,组合膜工艺越发受到市场的青睐,对于膜设备提供商和工程商的产品丰富性和集成能力要求越发提高。目前行业内的公司分为两类,一类是膜供应商,一类是膜工程商。膜生产环节反渗透膜壁垒最高。长期来看,业内公司也会朝着膜品类和产业链双向延伸的方向发展,行业里从技术到市场延伸能力最强的是碧水源。短期来看,在中国膜市场快速增值和国产化率不断提高的过程中,国内膜生产企业面临广阔的市场空间,利好津膜科技(微滤/超滤膜的技术龙头)、南方汇通(国内唯一一家规模化反渗透膜生产商),同时,膜工程领域的细分行业龙头——万邦达(煤化工水处理)和国中水务(垃圾渗滤液处理)也将迎来快速发展期。

国泰君安研究员王威、张赫黎则认为,在膜法应用广泛而成熟的市政水处理领域,国内企业之间在制膜技术的差距越来越小,竞争力主要体现在工程实践、运营管理方面,比如前端的设计环节、运营中的清洗环节、控制环节等。“我们判断,随着膜法水处理市场需求的释放,巨大的市场空间将吸引更多的竞争者加入。比如水务运营企业可能以资本寻找技术的方式进入市场,比如主要供应膜组件的外资企业可能与国内工程企业更加紧密的合作。”

对于蓬勃发展的中国膜产业,中国膜工业协会秘书长尤金德则担忧无序发展导致的产业过剩:由于属于战略新兴产业,膜产业吸引了大量投资。近几年,中国膜工业的年均增长速度达到25%~30%。仅仅水处理用超滤膜和微滤膜的生产厂家就有数百家,中低端的微滤、超滤膜已经出现过剩苗头。

在接受某媒体的采访中,尤金德呼吁,尽管膜产业是国家鼓励发展的战略新兴产业,目前尚不能满足国民经济发展需求,还需大力发展,但这并不代表要一股脑儿地支持企业新上项目,而是应避免低端产能重复建设和部分产品扎堆生产,支持企业新上有特色的、国家急需的高端分离膜项目和大力研发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端膜产品,引导企业将注意力转向提高产品质量和性能,深入研究产品在下游各领域的应用。

尤金德同时强调,膜产品有十分重要的特殊性,因其不仅应用在老百姓日常生活用水处理中,还广泛应用在食品加工、医药和医疗制品中,直接关系到消费者健康。因此质量是膜产品的生命线,确保质量非常重要。

尤金德建议说,为了把好产品质量关,膜行业应该针对膜产品生产和销售企业开展规范市场秩序、强化行业自律、实行资质管理的工作,这也是膜行业现阶段的当务之急。具体工作包括要求企业建立和健全产品标准,膜生产企业应具备完善的生产质量管理体系、配备相应级别的技术人员、具备相关的核心装备能力(特别是产品质量检测能力)等。另外,膜行业现在尚无权威的检测机构,因此呼吁行业设立专门的国家级膜产品检测机构。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展开全文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
2
收藏
投稿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查看更多相关报道

今日
本周
本月
新闻排行榜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
*点击空白区域关闭图片,
双指拖动可放大图片,单指拖动可移动图片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