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钒钛产业出路何在?“技术突破,解决瓶颈,生产下游高端产品。”这是钒钛战略联盟研究人员给出的答案。
4月11日,四川钒钛产业技术研究院(以下简称“钒钛研究院”)首届理事会成立暨第一次会议在攀枝花召开;4月27日,钒钛资源综合利用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以下简称“钒钛战略联盟”)第一次联络员工作会议在成都召开;8月6日,省技术交流中心与钒钛研究院就合作开展《攀西地区战略资源创新开发战略研究》达成一致意见并商讨确定组织实施的方案;8月27日,钒钛战略联盟与钒钛国家重点实验室联合主办的“第二届钒产业先进技术交流会”在云南召开;9月6日,四川省政府网站发布《攀西国家级战略资源创新开发试验区建设规划(2013-2017年)》……今年以来,四川钒钛产业相关部门及机构密集召开钒钛产业论坛、谋划产业升级。而近日,钒钛战略联盟入选国家试点产业技术联盟这一消息及《攀枝花钒钛特色机械制造业技术路线图》的编制完成又将四川钒钛产业发展推向一个新的高度。
进入国家队促技术攻关
钒钛磁铁矿是四川省重点开发的4大资源之一,钢铁钒钛产业是工业强省的7大支柱产业之一。据了解,攀枝花-西昌地区是我国战略资源富集区,已探明钒、钛储量分别占世界储量的11.6%和35.17%,占全国储量的62.6%和90.54%。“背靠得天独厚的钒钛资源,地方及省政府将钒钛产业作为一个重点产业来打造,现在已初具规模,形成了产业集群。”长期致力于四川钒钛产业研究的钒钛研究院研究人员罗涛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在产业发展中,政府及业界都意识到技术建设的重要性,所以作为创新体系建设的一部分,成立了很多相关技术研究机构,包括钒钛战略联盟、产业研究院等。
钒钛战略联盟秘书处相关负责人董雅君也向记者介绍了当前四川钒钛产业的发展现状:“四川的钒钛产业代表中国目前最好的钒钛产业发展水平,比如钒钛的利用率和整个资源的产业链的建设,以联盟牵头单位攀钢为例,攀钢可以代表攀西地区最完整的钛产业链,而钒产品在国内来说,攀枝花是最高水平。”董雅君解释到,攀钢做了一些最新的产品,例如打破了美国垄断的钒氮合金是自主开发出来的,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同时,攀钢带头设计了一条新的清洁钒生产线,然后在西昌又新建了一条1.8万吨的生产线。此外,从钛产业链来说,从原矿到钛渣到制成钛产品,应该说攀钢是全产业链最完整的,而其他的企业可能把其中的产品进行加工或包装。
说到此番钒钛战略联盟入选“国家队”,董雅君表示,组建联盟即是联合国内重点钒钛企业、相关研究院所和高校研发力量着力解决制约我国钒钛产业发展的重大瓶颈技术,提高我国钒钛资源综合利用效率和总体技术水平,提升我国钒钛产业核心竞争力与综合实力,而此次得到科技部肯定,上升到国家联盟,定会为目标的达成有促进和帮助作用,“进入‘国家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更好的平台,同时从国家层面给予一些技术支持,集结更多相关领域专家、企业以及还未明确说明的其他支持。”
产业链亟需向高端延伸
“钒钛产品要走高端”,这已成为业界对四川钒钛产业出路的共识。罗涛告诉记者,从资源利用来说,整个钒钛磁矿资源的综合利用率还不是很高,董雅君明确告诉记者“钒的综合利用率,从原矿开始到做成产品,应该说达50%左右的利用率,而钛只有20%甚至更少,综合利用技术难关还未突破,影响资源的开发、回收利用,目前联盟正在做大规模技术攻关。”
罗涛还表示,四川钒钛产业产品同质化严重、结构单一,基本是中低端的产品。从产业链来说,我们发展到现在的阶段,仍以原料级的产品为主,这样的产品结构,在整个国内外经济环境不景气的情况下,缺乏足够的竞争力。
据了解,从钛原料来说,四川是最大的钛原料基地,包括钛白粉相对说是最集中的生产区域,钒制品也是国内第一,国际上排第三。但是,钛白粉和钛合金算是产业下游的产品,现在还比较缺乏。“所以,产业链需要延伸。现在产业链还处在上中游的层面上,下游产品几乎没有,这就需要技术突破,解决瓶颈,生产下游高端产品。”说到四川钒钛产业的出路,罗涛如是说。
9月6日,省政府网站发布的《攀西国家级战略资源创新开发试验区建设规划(2013-2017年)》提出,把攀西试验区建设成为世界级钒钛产业基地,打造国内资源富集地科学开发利用资源的示范区。到2017年,试验区内钒钛、稀土、碲铋材料等战略资源综合利用产业销售收入达到2500亿元以上。在资源综合利用方面,明确将钒和钛的综合利用率从现在的47%和14%提高到50%和20%以上。
攀钢钒钛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周一平在近日的攀枝花市城市推介会暨项目签约仪式上表示,从2012年开始,钛白粉价格持续走低,从每吨2.3万元降到1万多元。盘子大,遇到危机时受到的影响也会大。而根据澳大利亚PZMI咨询公司的预测,随着钒钛技术的不断成熟,价格也将更低,民用市场将进一步向钒钛产业敞开,钛白粉市场将在2015年逐步恢复。为了应对价格低迷,业界也将目光瞄准高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