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将江苏电网比作海,风电、光伏等新能源就是小溪。我们又将有一条小溪要入海了。”10月31日,正在申请办理扬州宝应光伏电站二期项目并网手续的保利协鑫能源控股有限公司(新能源)副总裁顾华敏告诉记者。
保利协鑫目前在江苏已有4个总容量达7.3万千瓦的光伏项目并网发电,包括宝应光伏二期在内,近期还将在淮安、宿迁等地新上20万千瓦光伏发电项目。在江苏,像保利协鑫这样的新能源发电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据统计,截至9月底,江苏新能源总装机569万千瓦,占江苏全省发电总装机的7.14%。其中,风电装机228.8万千瓦,2006年至今,年均增长105%,风电量累计达147亿千瓦时,海上风电装机规模位居全国第一;太阳能装机53.4万千瓦,2009年至今,年均增长282%,累计发电9.7亿千瓦时。
全额消纳 “溪流”活起来
自第一座新能源电站投运以来,江苏始终保持对新能源发电的全额消纳,不存在弃风现象——这是国网江苏电力服务新能源发展的成绩单。
发展新能源,江苏优势独特:有着近千公里的海岸线,风电发展条件优良,被国家确定为八大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之一;有良好的制造业基础,风电和光伏发电等设备制造企业众多,新能源产业被列为江苏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
“新能源发展优势多,对我们电网企业带来的困难也多。”国网江苏电力有关部门负责人介绍说,“风电、太阳能光伏发电等新能源,具有分散性、间歇性等特征,对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带来负面影响,实现风电的大规模消纳更是一个世界性难题。”
为破解新能源消纳难题,让新能源“溪流”能够顺畅“入海”,国网江苏电力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电网公司和江苏省政府战略合作协议的有关要求,加快推进坚强智能电网建设,2006年开始在北起连云港、南至南通的沿海建设500千伏超高压、大容量输电网,并以此为支撑,实行沿海各风电场全部220千伏变电站接入,确保了风电在高电压、大容量电网环境下上网。
国网江苏电力以科研创新作支撑,加强风电等相关技术研究和成果应用。实施了国家863计划“高渗透率间歇性能源的区域电网关键技术研究和示范”项目;主动研发风电功率预测系统,短期预测精度达90%,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目前在运风电场已全部被纳入风电功率预测系统;建成国内规模最大、覆盖全省1284个监测点的电能质量监测平台,并及时开展有针对性的电网污染治理,保障风电等新能源接入后,不被网上其他负荷干扰、也不干扰其他负荷。
与此同时,国网江苏电力在调度运行方式安排上,优先安排风力、太阳能等机组的发电,实现了新能源就地全额消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