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保护部部长、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以下简称“国合会”)执行副主席周生贤今日在国合会2013年年会上发表特别演讲时指出,要紧紧围绕建设美丽中国的目标,全力落实《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以下简称《大气十条》),让人民群众享有更多的蓝天白云。
周生贤说,国内外广泛关注的中国共产党十八届三中全会已胜利闭幕,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在对中国改革进程作出总体部署的同时,对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做出了全面安排,明确将紧紧围绕建设美丽中国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加快建立生态文明制度,健全国土空间开发、资源节约、生态环境保护的体制机制,并要求改革生态环境保护管理体制,建立统一监管所有污染物排放等一系列环境管理制度。认真学习贯彻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是我们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程中进行的一场具有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革命。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对于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实现建设美丽中国的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周生贤指出,今年以来,在中国政府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的指导下,通过各方面共同努力,环境保护取得积极进展。一是扎实推进主要污染物减排,今年上半年,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量同比分别下降2.37%、2.15%、2.48%、3.02%。二是发挥环境保护优化经济发展作用,发布《电子玻璃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等新的国家环保标准88项,对重点控制区的火电、钢铁、石化等六大行业以及燃煤锅炉项目执行大气污染物特别排放限值。三是深化重点流域领域污染防治,加大《全国城市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规划(2008~2020年)》实施力度,发布《华北平原地下水污染防治工作方案》,全力抓好《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2011~2015年)》的落实。今年1~9月,我国地表水国控断面好于Ⅲ类水质断面比例同比提高2.6个百分点,劣Ⅴ类水质断面比例同比降低0.9个百分点。四是强化生态保护和农村环境保护,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与行动计划,新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1处。开展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工作督查,推进“以奖促治”工作的健康发展。
周生贤说,中国政府确定了今后5年3项重点环保工作:一是以细颗粒物(PM2.5)防控为重点,深化大气污染防治;二是以保障饮用水安全为重点,强化重点流域和地下水污染防治;三是以土壤治理为重点,深入推进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当前的重中之重是,以PM2.5防控为重点,打赢大气污染防治主动仗。为此,中国政府于今年9月正式发布了《大气十条》,提出了10条35项措施。这是我国推进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的纲领性文件,也是探索环境保护新路的重大举措。出台《大气十条》的总体考虑:一是坚持环保为民,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雾霾污染问题;二是立足国家宏观战略层面,搞好大气污染防治顶层设计;三是把握“稳、准、狠”的基本原则,实现经济社会环境共赢;四是从再生产全过程入手,完善一揽子环境经济与管理政策;五是重点突破,突出抓好京津冀、长三角和珠三角等区域的污染治理。具体有6个方面的重要举措,一是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压缩过剩产能。严格控制高耗能、高污染行业新增产能,实行钢铁等行业产能总量控制,提前一年完成21个重点行业“十二五”淘汰任务。认真清理产能严重过剩行业违规在建项目,尚未开工的,一律不准开工建设;正在建设的,一律停止建设。二是加快调整能源结构,控制煤炭消费总量。增加天然气、煤制天然气、煤层气供应,发展核电、水电、风能和生物质能,提高清洁能源比重。强化煤炭消费总量控制,优化天然气使用方式,逐步淘汰分散燃煤锅炉,推进煤炭高效清洁利用。三是严格治理机动车污染,提升燃油品质。科学调控城市机动车保有量,加快车用燃油低硫化步伐,实施优先发展公共交通战略。四是强化综合治理,实施多污染物协同控制。采取燃煤电厂脱硫脱硝除尘、工业锅炉窑炉污染治理、挥发性有机物综合整治、扬尘环境管理、餐饮油烟污染治理、北方采暖季节污染控制等综合措施。五是建立监测预警应急体系,妥善应对重污染天气。建立重污染天气监测预警体系,制定和完善应急预案。在重污染天气,采取对污染企业限产限排停产、停止建筑工地土方作业、机动车限行等应对措施。六是加强组织领导,切实落实保障措施。运用价格税收杠杆,加大财政资金投入,激励和引导社会资金治理大气污染。修改《环境保护法》和《大气污染防治法》,严厉打击环境违法行为。建立区域协调机制,落实地方政府责任。
周生贤指出,冬季来临,北方地区陆续进入采暖期,我们将全力做好今冬明春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开展以下工作:一要加强区域污染联防联控。加快完善京津冀、长三角和珠三角区域联防联控机制,着力建立健全信息共享、环评会商、联合执法、应急处理等合作机制,统筹协调政策落实,强化跟踪检查,推动大气污染防治各项措施见到成效。二要做好监测预警和重污染天气应急。加强空气质量监测,着力构建由城市站、背景站、区域站统一布局的国家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网络。强化与气象部门的会商研判,加快建设京津冀及周边地区重污染天气预警系统,及时发布空气质量监测预警信息。指导和督促地方政府制定并完善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强化对全国尤其是京津冀及周边地区重污染天气应急处置工作的指导。三要加大环境执法监管力度。对重点地区进行大气污染防治专项执法检查和督查,对发现的突出问题,督促地方政府严肃处理。四要完善环境政策法规。抓紧研究修改《大气污染防治法》,开展排污许可证管理条例和机动车污染防治条例的前期研究论证工作。加快出台《大气十条》相关配套政策。五要强化科技支撑。抓紧实施《清洁空气研究计划》,重点解决污染物动态排放清单、预警应急、达标策略等关键技术问题,加速重点区域、重点城市空气质量达标和持续改善,努力维护公众健康和生态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