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机构预测,十八届三中全会将有相关环保支持政策出台,同时水污染防治计划及土壤防治行动计划也将在今年底明年初陆续推出,政策对板块的支持力度仍较明显。加之全国各大城市频现的重污染天气,PM2.5、污水处理、尾气治理等相关概念板块居股市涨幅榜前位。分析人士指出,三中全会政策预期和雾霾天气频现,刺激“美丽中国”概念卷土重来。
从三季报来看,板块内不少企业的盈利能力保持快速增长,行业向上发展的趋势不改,不少机构给予环保行业以维持 “增持”的评级。
政策支持环保产业投资发展
近期 “美丽中国”热再次袭来,有着“天时”、 “人和”的双重原因。一方面,“十一”之后管理层出台不少环保利好政策,包括中央投资50亿元治理京津冀六省市大气、国务院发布 《城镇排水与污水处理条例》等,市场普遍预期三中全会将出台支持环保产业的相关政策;另一方面,近期雾霾天气再度频现,加上北方城市冬季供暖将至,市场对城市空气质量的关注度再度提升。分析人士认为,受政策预期推动,气候环境、资金配置等因素影响,环保热潮在三中全会前后将达到高潮。
目前来看,环保类上市公司基本面依然较好。未来,随着国家投资的加速以及上市公司项目的不断落地,预计环保类上市公司将取得快于行业的增速。上海证券研究员杨彦、王昊认为,国内环保投资由2001年的1106亿元增长到2011年的6592亿元, 10年间环保投入翻了6倍,年均增速接近20%。在 “十二五”期间,环保投资将达4.5万亿元,行业发展空间巨大。今年8月,国务院发布 《关于加快发展节能环保产业的意见》,明确环保行业将成为国民经济新的支柱产业。 9月,大气污染防治规划出台以及发改委调整环保电价,都彰显出本届政府对于环保行业的重视。十八届三中全会有望加大对环保板块的政策支持力度和财政投入力度,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和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有望在今年底明年初出台。
从行业长期发展的角度看,具先发优势的龙头企业将凭借出众的技术、资金优势和丰富的施工经验,受益于不断扩大的市场空间,持续获取订单,从而获得持续的稳定性收益。基于上述原因,仍维持行业 “增持”评级。
从营业收入、净利润看,行业保持高增长。 2013年前三季度,大气治理、污水处理、固废处理产业收入增速快。环保上市公司前三季度累计实现营收263亿元,同比增长19%。其中,大气污染治理95亿元,同比增长31%;污水处理31亿元,同比增长51%;固废处理104亿元,同比增长32%;工业节能21亿元,同比增长2%;环境监测12亿元,同比增长20%。大气治理、污水处理行业利润增速高。前三季度,环保上市公司累计实现归属净利润27亿元,同比增长17%。其中,大气污染治理9亿元,同比增长60%;污水处理4亿元,同比增长28%;固废处理10亿元,同比增长7%;工业节能2.4亿元,同比下降30%;环境监测2亿元,同比增长9%。
环保行业整体毛利率小幅回落、期间费用率基本稳定。环保上市公司今年前三季度毛利率26.1%,同比下降2.1个百分点。其中,大气污染治理24.1%;污水处理31.2%,下降4个百分点;固废处理22.6%,下降2.7个百分点;工业节能32.3%,下降2.9%;环境监测48.7%,下降4.8个百分点。前三季度期间费用率保持稳定,同比几无变化。销售费用9.1亿元,费率为3.5%;管理费用22.3亿元,费率为8.5%;财务费用4.5亿元,费率1.7%。环保上市公司总体负债率低于传统工业行业,仍有提高资金杠杆的空间。前三季度环保总资产898亿元,资产负债率为42%,同比上升1个百分点。其中,大气污染治理负债率50%,污水处理负债率29%,固废处理负债率50%,工业节能负债率28%,环境监测负债率15%。
上海证券给出的投资建议是,维持前期报告中的观点:环保产业潜在需求巨大,产业中长期发展的驱动力清晰,近期事件催化剂丰富,短期资金配置聚焦环保板块。环保行情具持续性,虽然短期走势受事件驱动影响存在起落,但大方向和基本逻辑未改变。推荐的组合是:细分行业处于上升期,强者恒强,综合环保服务商成为扩张之路,如中电远达、桑德环境、碧水源、国电清新、首创股份;谋求异地扩张的公司,如维尔利、南海发展;转型从事环保的公司:如盛运股份、隆华节能;受益于公用事业价格改革的标的:如新天科技。
治污公司签署大额项目
具体到环保的细分领域,业内人士普遍认为,水处理和大气处理领域的相关公司最值得看好。金利丰证券认为,市场憧憬将有环保政策出台,相关环保节能类股份近期走好。在人口增长、城镇化和工业化的带动下,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其中污水处理尤其值得关注。
会计师事务所安永估计,今年中国内地污水处理量为711亿吨,按年增长4.41%,同期,工业污水处理市场规模将达347亿元人民币,按年增长达18.03%;主要城市的平均工业污水处理费由每吨1.17元升至1.31元,按年升11.97%。安永报告指出,工业化是令耗水量及污水排放量增加的一个主要因素,预期内部消费上升及基础设施投资相应增加,会带动钢铁、造纸及纺织等耗水行业的产出持续高企。预期这些耗水行业持续发展会推高未来对工业污水处理及供水的需求。 “十二五”期内,中央计划投资4300亿元人民币用于污水处理。另外,一些污水处理企业开始于近期签署大额项目。有媒体报道,万邦达与神木天元化工签署约3.9亿元的工业废水处理项目,该金额占比达前者2012年总收入近七成水平。永清环保、国电清新等公司也在近期接到大单。
据媒体报道,我国大部分地区再现雾霾天气,尤其是今年以来,全国平均雾霾日数为4.7天,较常年同期(2.4天)偏多2.3天,为1961年以来最多。公开资料显示,“十二五”以来,大气污染治理领域的政策路径越来越明晰,特别是对占据污染源最大主体的电厂烟气污染方面,去年环保部颁布 “史上最严”《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随后在一系列规划中不断强调火电厂烟气硫、氨氮等排放量削减目标,去年底又发布火电脱硝电价补贴政策。今年9月12日,国务院发布《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指出到2017年,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PM10浓度比2012年下降10%以上;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区域PM2.5分别下降25%、20%、15%左右。这意味着,我国的环境治理问题已由单纯的污染治理转向真正改善环境质量,脱硝、除尘、脱硫的改造需求必将兴起,烟气综合治理及特许经营模式也将进一步得到推广。
此外,中央及地方更是加快大气污染治理推进步伐。今年10月,中央财政安排50亿元资金,通过“以奖代补”方式全部用于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大气污染治理工作。各地如南京、北京等也在冬季供暖时加大对大气污染的治理力度。
对应资本市场,相关股票也有令人瞩目的表现。9月至今,先河环保、启源装备、菲达环保、科林环保、雪迪龙、三维丝都有不俗表现。
“383”方案勾勒改革前景
前不久,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首次向社会公开为十八届三中全会提交的“383”改革方案总报告全文,勾勒出一幅详尽的改革 “路线图”,方案内容如得以通过,环保产业未来发展蓝图也将逐渐清晰,影响深远。
根据“383”改革方案,将引入市场化的生态环保促进机制,实行更严格的环保制度。建立地区减排合作机制和各种排污权交易制度,形成市场化的减排激励。完善地区间生态补偿和生态支付制度。逐步提高矿产开发的环境补偿标准,实现环境成本内部化。加快制定和出台《清洁空气法》,修改《环境保护法》等重要法规,加强环保执法。
方案指出,要以依法行政、公开透明、大幅度实质性减少行政审批为重点,深化政府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积极鼓励和扶持社会力量参与提供公共服务,扩大政府购买服务范围,促进公共服务多元化供给。 7月31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会议,明确提出“政府可通过委托、承包、采购等方式购买公共服务”。
方案提到,要以优先调整事权、带动财力重新配置为重点,启动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针对现存的政府事权不清、收支结构不合理等问题,应在维持宏观税负和中央财力集中度基本稳定的前提下,以中央政府上划部分事权建立“国民基础社会保障包”为突破口,深入推进财税体制改革。方案将科学监管提上日程,或将为环保产业市场营造良好的竞争环境,规范市场秩序,鼓励良性竞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