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在阿里,苦在那曲”,这是在西藏人尽皆知的一句话。那曲有多苦?平均海拔4450米以上,冬日寒风袭人,暴雪肆虐。即便是夏天,空气含氧量也不到平原的一半。而“养不活树”的说法,更能说明那曲自然条件的恶劣。对于从小生活在那曲的白玛群培来说,那曲的苦似乎不再是风雪缺氧,而是如何保住他和查龙水电站队友十几年前栽下的树,他希望能创造奇迹。今年41岁的白玛群培已在国家电网西藏电力有限公司那曲查龙电站工作了19年,对于1989年才开始动工兴建的查龙电站来说,白玛群培算得上是“老查龙”了。距离那曲

首页 > 水电 > 水力发电 > 评论 > 正文

西藏那曲查龙水电站:查龙人和“查龙树”的“奇迹”

2013-10-16 18:07 来源:新华网 张京品 朗杰曲珍 

“远在阿里,苦在那曲”,这是在西藏人尽皆知的一句话。那曲有多苦?平均海拔4450米以上,冬日寒风袭人,暴雪肆虐。即便是夏天,空气含氧量也不到平原的一半。而“养不活树”的说法,更能说明那曲自然条件的恶劣。

对于从小生活在那曲的白玛群培来说,那曲的苦似乎不再是风雪缺氧,而是如何保住他和查龙水电站队友十几年前栽下的树,他希望能创造奇迹。

今年41岁的白玛群培已在国家电网西藏电力有限公司那曲查龙电站工作了19年,对于1989年才开始动工兴建的查龙电站来说,白玛群培算得上是“老查龙”了。

距离那曲镇有35公里土路的查龙电站海拔4500多米,前不着村,后不着店。冬天最低气温近摄氏零下30度,电站水库结冰达一米多厚。1998年,白玛群培和队友们找来20多棵杨树苗,种在电站营房的后面。十几年过去,只剩一棵碗口粗的杨树“健在”,被查龙电站职工亲切地称为“查龙树”。每年冬天,白玛群培和队友都会给“查龙树”刷上白灰防寒,希冀这棵杨树能陪自己为那曲百姓送上宝贵的电。

站在“查龙树”前,白玛群培感慨万千。1995年8月查龙电站实现单机运行,解决了那曲镇的用电问题。如今,4台机组同时运行,都满足不了那曲镇的用电。“那曲发展得很快,查龙电站发的电就像‘查龙树’一样,是稀缺品。”他说。

“2006年藏中联网工程前,因为大风、雷雨、雷击等影响,曾出现一天跳闸十多次的情况,有时候不得不在半夜里,迎着8级大风,从生活区沿着两公里的土路,走到工作区检查合闸。”白玛群培说,“现在都是自动化操作,方便多了。”

走进去年新改造的电站自动化控制室,记者看到了正在移动鼠标分析电站运行数据的措姆。这名去年毕业于西藏职业技术学院水电站动力设备运行与管理专业的女大学生,是查龙电站为数不多的女职工。

“毕业时,班上有同学去了林芝、山南等条件好一些的地方,我也收到离家更近的羊八井地热电站的录用通知,但我学的是水电,查龙水电站的工作和我的专业相近,所以就到了这里。”说起电站的生活,23岁的措姆没有抱怨。

“电站有32名职工,大家亲如一家。遇到电气、机电保护等不懂的问题,老师傅会手把手地教。大家还建了查龙人微信群,生活比孤单的‘查龙树’丰富多了。”措姆说。

措姆说起“查龙树”,颇有一种自豪。“‘查龙树’点缀了查龙电站的单调,而我们点亮了那曲老百姓的生活。”措姆说。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展开全文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
2
收藏
投稿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查看更多相关报道

今日
本周
本月
新闻排行榜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