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国家发改委应对气候变化司与全球碳捕集与封存研究院(GCCSI)在延安市和延长油田,联合召开了“二氧化碳捕集、利用和封存现场研讨会”。广东省是否适合发展CCUS?与会专家对此展开热议。
“二氧化碳捕集、利用和封存”简称CCUS(CO2Capture,Utilization,andStorage),指将大型CO2排放点源(火电厂、水泥厂等)所排放的CO2捕集起来、运输到适当地点、一部分被作为资源利用,大部分被封存到地下深处的系列技术。CCUS是为了大规模降低化石能源使用中的CO2排放而发展起来的一项新技术。在西方通常称这套技术为CCS。
截至2013年1月,在世界范围内已有72个项目设计、在建或建成。我国从2006年以来已在多个国家级和国际合作项目中开展CCUS的技术研究和工程示范。但在2010年以前我国的CCUS研发项目仅分布于长江以北。
是否华南各省、尤其是作为国家五个低碳试点省之一的广东省就不需要或不可能发展CCUS?
对此,专家们开展了“广东省CCS可行性研究(GDCCSR)”项目。从2010年4月到2013年3月,项目组对广东省的CO2主要排放点源、广东省及其邻近海域的CO2潜在封存容量、广东省的电力装机结构及其发展趋势、以及广东省发展CCUS的技术要求等开展了系统研究,得出了广东需要也可能发展CCS的结论,并提出了该省CCUS发展路线图及政策建议。
“CCS被认为是进行温室气体深度减排、实现全球2050年减排目标最重要的技术之一。”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研究员、中英合作“广东省发展CCS可行性研究(GDCCSR)”项目负责人周蒂告诉记者。
项目预测到2030年广东省电力装机中煤电仍占42%,火电仍占64%。一方面经济发展需要继续使用化石能源,另一方面为应对气候变化又要实现大规模CO2减排,这就决定了广东省实现低碳发展需要采用CCUS技术。
此外,CCUS技术的应用还可带来其他一些好处,如CCUS技术还可用于石化、水泥、钢铁等高碳排放工业的大规模CO2减排;CCUS的产业链包含捕集、运输、利用和封存四大环节,将给装备制造业、化工产业、海洋工程、以及相应的金融等服务产业带来新的发展机会。
据研究,广东省的大规模CO2排放点源集中分布在沿海地区,尤其是珠江三角洲。由这些点源排放的CO2可被捕集起来,除少部分被作为资源利用之外,大部分通过海底管道或船舶运输到南海北部珠江口盆地的海底深处砂岩层中进行永久封存。
去年8月,广东省已把“推进煤炭清洁利用”、“在火电、水泥和钢铁等行业中开展碳捕集试验项目”写入“广东省‘十二五’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工作实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