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记者跟随“榆林塞上环保世纪行记者团”先后深入神木县锦界、柠条塔工业园区、新村、县城污水、垃圾处理厂以及东山、滨河路等典型环保节能示范点,就环保工作和生态绿化情况进行采访调研。
为期两天的塞上环保世纪神木之行,让所有参加这次活动的人对神木县的环保都有了一个新的印象。如今的神木不仅县域经济综合竞争力居全国百强县第26位、西北第1位,而且成为“全国生态文明建设先进县”和“陕西省园林城市”,当年的“煤城”已转变为环境宜人、现代化气息浓厚的宜居之城。
节能减排
倡导循环经济发展
神木的环保理念:节能减排是实现神木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是资源型城市转型的突破口,是打造‘民生、创新、民主、人文、生态’神木的保证。县环保局负责人告诉记者,提到节能减排,锦界工业园区算得上是典型中的典型。
塞上环保世纪行记者团首站就来到了锦界工业园区,在这里记者看到,电厂产生的粉煤灰、炉底渣等废料,被大部分制成了环保多孔砖。利用这些“废料”制砖不仅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也保护了环境。
据介绍,过去如果有电厂企业要进驻锦界工业园区,在环评的时候都要建设垃圾场,但建设垃圾场会占用大量的土地资源,而且对垃圾的掩埋不能从根本上消除对环境的危害。
2007年年底,锦界新建了一家粉煤灰制品公司,该公司利用来自锦界电厂的粉煤灰、炉底渣、脱硫石膏、电石渣及煤矿疏干水等废料制作粉煤灰砖,使得这些垃圾变废为宝,达到了煤炭资源开发利用零排放的目标。
粉煤灰砖项目的建成投产,对实现资源综合利用,促进当地循环经济发展,形成低投入、低消耗、低排放和高效率的节约型增长方式,起到了积极地作用。
随后,记者又来到神木县柠条塔工业集中区,区内的五洲、来喜、东源、联众和即将投运的神木鑫泰等五户企业炼焦后的尾炉煤气,都被神木县洁能有限公司综合利用发电。
据了解,洁能电厂一期发电项目年发电量7.2亿千瓦时,年利用废气11.52亿标准立方米,与传统燃煤机组相比,年可节约标准煤约25.2万吨,年可减排二氧化碳约48万吨;使用空冷凝汽机组,与传统燃煤机组相比,年可减少用水量108.9万吨以上;建设烟气氨法脱硫项目,年可减排SO2约5040吨;使用矿井水作为水源,年可处理和利用矿井水259.2万吨;建设高效一体化水源预处理系统,年可净化处理水质86.4万吨;建设WSZ-A型全自动一体化地埋式生活污水处理系统,年可处理和回收复用污水39.6万吨,减排COD148吨、BOD41吨、NOx(氮氧化物)17.5吨。
从上述数字可以看出该电厂是一个很好的节能环保项目,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也为地方经济的发展将做出积极贡献。
煤矿塌陷区治理
破解世界性难题
众所周知,神木作为一个典型的资源型城市,矿产资源的开采虽然支撑了全县经济的快速发展,但也面临着生态环境脆弱的严峻挑战。加强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是神木县发展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柠条塔煤矿采空区位于神木县城北45km,北距大柳塔67km,隶属神木县孙家岔镇管辖。煤矿从1985年建设以来,经过20多年的开采,但是由于多年开采形成的采空区没有及时回填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为了恢复当地生态环境,同时最大限度利用煤炭资源,柠条塔煤矿在该采空区采用“剥离—采残留煤—造地—复垦”一体化技术,实施生态恢复综合治理项目。随着治理力度的不断加大,原塌陷区变成了棚成排、田成方、林成网的格局。
通过治理,塌陷地变成了聚宝盆,生态环境得到了明显改善,群众收入也大大提高。记者看到如今的柠条塔煤矿采空区,杨柳垂荫,青草茂密,空气清新,真正创造出“蓝天、绿地、净土”工程,也真正实现了经济、社会、环境三者共赢。
公共服务
构建更加宜居新城
垃圾再利用,安全环保
随后,记者又跟随塞上环保世纪行记者团来到位于神木镇王家畔村东北边缘,距离中心城区11公里的环卫所垃圾处理厂,进行了一场全新体验:与垃圾近在咫尺,却丝毫闻不到垃圾的气味,垃圾场周围被大片的绿色覆盖,通往垃圾场的路两侧正在栽植树木……
据了解,垃圾填埋场主要采用HDPE膜和土工布复合防渗系统结构。建设规模为日处理生活垃圾300吨,目前,日处理生活垃圾260吨。运行近三年来,累计处理生活垃圾30万余吨。有效地防止了二次污染,达到了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的目的。
2013年,县政府立项投资100万元,将垃圾场沼气进行综合利用,前期主要经过滤净化后进行做饭采暖,后期进行发电等再利用。
……昔日黄沙漫天飞的神木,如今正在变成塞外绿洲。神木在环保事业上正在大踏步着向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