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测标准从PM10一下子提高到PM2.5,一批更为灵敏的空气检测设备开始投入市场使用。武汉市环保局介绍,根据上月发布的《重点区域大气污染防治“十二五”规划》,国家将投入超过1000亿元,在大气污染较为严重的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3大区域地区,进行大气污染专项综合治理。今年7月1日,环保部网站发布通知,要求全国各省区加快推进空气质量监测(目前以PM2.5监测为主)第二阶段试点,并具体强调各地要积极自行筹措资金,加快推进开展空气质量监测设备招标工作,确保116座城市在今年年底前完成第二阶段监测实施任务。根据7月1日环保部所发《关于加

首页 > 市场 > 正文

PM2.5监测仪器商机大 成环保企业新卖点

2013-07-26 15:59 来源:中国环保设备展览网 

监测标准从PM10一下子提高到PM2.5,一批更为灵敏的空气检测设备开始投入市场使用。武汉市环保局介绍,根据上月发布的《重点区域大气污染防治“十二五”规划》,国家将投入超过1000亿元,在大气污染较为严重的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3大区域地区,进行大气污染专项综合治理。

今年7月1日,环保部网站发布通知,要求全国各省区加快推进空气质量监测(目前以PM2.5监测为主)第二阶段试点,并具体强调各地要积极自行筹措资金,加快推进开展空气质量监测设备招标工作,确保116座城市在今年年底前完成第二阶段监测实施任务。

根据7月1日环保部所发《关于加快推进空气质量新标准第二阶段监测实施工作的通知》,尽管今年3月份环保部已印发《空气质量新标准第二阶段监测实施方案》,但截至目前,全国各地仍存在进度不平衡的问题,不少地方尚未开展空气质量监测设备招标工作。

同时,从《通知》所透露出的监测工作推进现状来看,中央及地方财政配套资金问题成为这项工作进度迟缓的主要原因之一。《通知》指出:“今年面临国家财政体制改革,中央补助资金预计不能及时下达”,致使“尚有部分城市仍未启动招标程序,监测实施工作进展缓慢”。

申银万国发布的研究报告称,PM2.5全产业链从前端、中端再到后端,涉及众多细分领域:从前端的油品质量改造(生产线提升)、清洁能源替代(LNG替代燃煤)、清洁生产、脱硫脱硝,到中端的监测设备,再到后端的尾气处理技术装置、汽车尾气催化剂、车用尿素,以及生活抗污仪器设备(面罩、家用除尘器)等。

另外,目前496个国家环境空气监测网监测点位安装的PM2.5设备中,国产仪器仅占15%的份额。我国迫切需要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PM2.5监测设备。根据去年12月刚刚发布的《重点区域大气污染防治“十二五”规划》,中国政府将投入超过1000亿元,进行大气污染专项综合治理。自1月1日起,我国74个城市已经开始进行全面的空气质量监测。环境保护部副部长吴晓青日前表示,“十二五”期间,国内要建设近1500多个PM2.5监测点位,前期投入将超过20亿元。业内人士按照国内现有监测点的数目来计算,预计2012~2015年内,国内将有3000多台的需求量。目前,占领大部分国内检测仪器市场的是来自美国的公司,有一定的技术壁垒、价格高昂。为此,研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大气监测设备迫在眉睫。

我国的分析仪器行业在上世纪60、70年代也曾有过一段发展的辉煌时期。那时候,国产仪器在国家的很多重大项目中都发挥了重要作用。虽然当时的企业数量不多,但基本能满足国内对分析仪器的需求。但改革开放后,我国仪器仪表企业发展经历了一个低潮期,运行机制不能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整个行业甚至一度萎缩。

我国分析仪器行业的市场需求很大,科技、经济和社会发展不断对科学检测、分析技术与仪器提出迫切要求,但遗憾的是,我国自主品牌分析仪器并不能满足目前市场的检验检测需求。

中国仪器仪表协会专家指出,在国有企业改制过程中,原有科研体系被打破,但新的体系和渠道却没有建立起来。老企业技术人员流失,产品老化,虽然经营方向有所改善,但科技创新能力仍然不够。而一批已经改制、运行灵活的民营企业虽然正在成为新的亮点,但多半尚未掌握先进核心技术,科研力量薄弱,创新成果鲜有能与国外大公司抗衡的。

与国外在分析测试仪器领域的高投入和高回报相比,我国仪器行业研发力量薄弱,大多数企业投入科研力量和经费不足,人力和财力都无法支持足够的长期的技术创新投入。在与资金和技术实力雄厚的国外产品的较量中,国内的分析仪器行业不得不败下阵来。有人甚至认为,与上世纪80年代比,我国仪器行业与发达国家的技术差距目前不但没有缩小,反而有所拉大。

分析仪器行业是高投入的技术密集型行业,本土的企业从一诞生就意味着要与同行业的国际知名品牌进行面对面的竞争。但商场如战场,市场等不及你研制出更好的产品,在性能优、精度高、稳定性好的国外产品与尚属成长中的国内产品之间,市场当然会选择前者。这样,留给国内企业的机会少之又少。

仪器仪表类专业的发展速度是空前的,在不到10年的时间内,其办学规模大约翻了两番。呈现出招生和分配两头热的良好状态。本专业大发展的原因,既源于较大的社会需求,也源于社会对本专业教育的认同。本专业以光、机、电、算为学科基础的人才知识结构,培养基础厚、知识面广的宽口径人才,符合人才市场的需求,也顺应信息技术蓬勃发展的势头。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展开全文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
2
收藏
投稿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查看更多相关报道

今日
本周
本月
新闻排行榜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
*点击空白区域关闭图片,
双指拖动可放大图片,单指拖动可移动图片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