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治理大气污染,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步伐正在加快。近日,工信部节能司副司长杨铁生在北京“第十六届科博会”能源论坛间隙对媒体表示,由环保部牵头制定的《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已几易其稿,有望本月上报国务院。预计近期有望出台。5月28日,环保部部长周生贤主持召开环境保护部党组扩大会议时指出,要抓紧会同有关部门完成编制《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工作。集中力量优先解决好细颗粒物(PM2.5)、饮用水、土壤、重金属、化学品等突出问题。在立法层面,周生贤要求抓紧推动《大气污染防治法》等法律法规的修订。政策解读:重拳出击治理雾霾据了解,《大气污染

首页 > 市场 > 正文

我国加快治理大气污染步伐

2013-06-05 11:14 来源:亮报 

国家治理大气污染,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步伐正在加快。近日,工信部节能司副司长杨铁生在北京“第十六届科博会”能源论坛间隙对媒体表示,由环保部牵头制定的《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已几易其稿,有望本月上报国务院。预计近期有望出台。5月28日,环保部部长周生贤主持召开环境保护部党组扩大会议时指出,要抓紧会同有关部门完成编制《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工作。集中力量优先解决好细颗粒物(PM2.5)、饮用水、土壤、重金属、化学品等突出问题。在立法层面,周生贤要求抓紧推动《大气污染防治法》等法律法规的修订。

政策解读:重拳出击治理雾霾

据了解,《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属于本届政府出台环境治理措施的一部分,还将推出实施细则。《计划》范围面向全国,但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是重点地区。具体措施包括:严格确定各省市PM2.5、二氧化硫、氮氧化物、颗粒物和挥发性有机污染物的下降比例,大幅消减各省市煤炭消费总量,取缔城市燃煤电厂,对黄标车强行淘汰,对机动车强化年检,对产能过剩行业加大淘汰力度等措施,对PM2.5的减排效果将纳入政绩考核。同时各地将逐步以天然气等清洁能源来代替燃煤发电。

“北京过去PM2.5减排不理想,核心原因是周边的煤炭消费量没有消减。河北就有年3亿吨燃煤量。”中科院大气所研究员王跃思曾公开对媒体表示。由于天津、河北与北京相邻,北京周边地区燃煤量达到4亿吨。因此,即使北京煤炭消费量为零,但天津和河北增加燃煤量,仍解决不了雾霾问题。为此,《计划》将对区域实施强行减排措施,煤炭消费将采取限额措施,未来整个京津冀地区将采取同样严格的减排标准。

专家观点:违法处罚要起到威慑作用

从中央到地方,现有的环境管理措施显然在短期内难以应对环境出现的种种问题。因此,强化法律基础成为当前应对空气污染的重要前提。5月27日,在地球村举办的“立法治理雾霾聚焦大气法修订”能源论坛上,多位权威专家均对加快修订《大气污染防治法》提出了自己的宝贵建议。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副理事长,环保部原总工程师杨朝飞认为,当前大气污染形势非常严峻,因此加强立法,加强环境执法迫在眉睫。

“对问题的研究要抓住本质,要落实政府的责任,不是企业达标不重要,关键是对地区进行限期达标计划,主要是强调对政府的责任,政府对大气污染防治负有主要的责任,地方要达到空气质量标准是不能够推卸的。”杨朝飞建议,一定要把评估机制、考核机制和追责机制明确,转变政府职能,改变先污染后治理的模式。此外,监督机制不仅是评估、考核和处罚,还要同信息公开结合起来,结果向全社会公开。

中国清洁空气联盟是由清华大学、环保部环境规划院、环保部环境工程评估中心等部门联合成立的环保组织。该联盟秘书处主任解洪兴在接受采访时表示,现行的《大气污染防治法》对违规企业最高的处罚标准是50万元,而美国在企业违法排污时,每项违法行为罚金可达25万美元每天,同时没收企业因为违法所获得的经济利益。如果因为违法造成了环境损害,还会有民事诉讼和公益诉讼追究赔偿。他建议,在修订《大气污染防治法》时,对处罚不设上限,按日计罚,使违法处罚不仅能全部收回违法企业的不当得利,还能对其他人起到震慑作用。

【地方动态】

山东:大气污染防治“三步走”

《山东省2013~2020年大气污染防治规划》正面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第一期(2013~2015年)空气质量相比2010年改善20%以上;第二期(2016~2017年)空气质量比2010年改善35%左右;第三期(2018~2020年)空气质量相比2010年改善50%左右。为实现目标,将调整能源结构、调整产业结构、深化工业污染治理、加强机动车排气控制、加强绿色生态屏障建设。

石家庄:将建8个大气污染控制示范区

为了治理大气污染,石家庄市将创建8个大气污染控制示范区,总面积约50平方公里,占城市建成区面积的23.8%。据了解,示范区将对所有污染源进行综合治理,所有燃煤锅炉、窑炉、饮食炉灶全部拆除或改用天然气、电等清洁能源,开展建筑物楼顶绿化、立体绿化试点工作。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展开全文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
2
收藏
投稿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查看更多相关报道

今日
本周
本月
新闻排行榜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