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一年,面对日本福岛核事故后我国核能行业面临的新形势,国务院听取了全国民用核设施综合安全检查情况汇报,审议并通过了《核安全与放射性污染防治“十二五”规划及2020年远景目标》、《核电安全规划(2011—2020年)》和调整后的《核电中长期发展规划(2011—2020年)》。在“安全高效发展核电”方针的指引下,我国核电企业认真实施在役、在建机组安全改进,核电工程项目恢复正常建设,核能行业各领域工作稳步推进。
目前我国大陆投运的核电机组16台,总装机容量1362万千瓦。2012年核电发电量983.17亿千瓦时,较2011年增长12.75%,占全国清洁能源电量的9.22%,占全国总发电量的1.97%。2012年15台运行机组的平均负荷因子达到89.9%,没有发生国际核事件分级表界定的2级和2级以上运行事件,职业人员个人剂量和集体剂量均在较低水平,核电厂放射性流出物排放指标远低于国家标准限值,按世界核电运营者协会(WANO)规定的性能指标对照,在全球400余台运行机组中,我国在役核电机组总体处于中等偏上水平。
建设方面,目前在建核电机组29台,装机3166万千瓦,2012年完成工程建设投资778亿元,同比增长1.8%,建设稳步有序推进,在建规模继续保持世界第一。其中,世界首批AP1000机组建设保持较好前行态势,台山EPR项目建设稳步推进。预计2013年新增核电装机容量324万千瓦。在核电规模化建设的形势下,核电工程建设国产化和自主化不断推进,设计及设计管理、采购及设备监造、施工管理、调试启动能力不断提升,具备了较强的工程总承包能力。建设安装企业积极适应核电群堆建设与多项目管理要求,确保了核电工程项目质量、进度和投资等得到较好控制。
此外,以东方 电气、上海电气、哈电集团、一重集团、二重集团等为代表的核电装备制造企业,一年来加大技术改进和研发力度,核安全文化和质量保障体系不断完善,产品质量稳定性不断提高,研发水平和制造能力得到提升,较好地满足了在建核电工程建设的需要。AP1000大型锻件、关键泵阀和仪表国产化取得新的进展。
核燃料保障能力也在不断提高。内蒙古大营地区发现国内最大规模可地浸砂岩型铀矿床,跻身于世界级大矿行列。目前我国北方已查明10个万吨级大铀矿,伊犁、吐哈等六大盆地的大型、超大型铀资源基地得到发展;国产离心机成功实现工业化应用,我国在离心铀浓缩领域取得重大突破;AP1000燃料元件生产线土建工程全面完成,400吨燃料元件扩建项目顺利推进,高温气冷堆核电站示范工程燃料元件生产线奠基。在海外开发上,中核集团尼日尔阿泽里克铀矿首批铀产品启运回国,中广核集团成功收购了纳米比亚湖山铀矿。
在科技创新与人才培养方面,CAP1400已完成初步设计,工程验证试验和关键设备研制获阶段性成果;高温气冷堆核电站示范工程项目已开工;ACP1000、ACPR1000+核电研发取得重要进展;中国实验快堆通过国家验收;中国先进研究堆实现满功率运行等。同时,为适应核电发展新形势的核专业人才教育培训工作也实现稳步发展,校企合作、产学研结合,成为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
在行业管理方面,目前针对全国民用核设施综合安全检查所提出改进要求已逐一得到落实,涉及核安全与核电发展的三个相关规划经国务院审议通过,《核工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国家核应急“十二五”规划》等先后发布,《放射性废物安全管理条例》已经施行,《原子能法》、《核电管理条例》等立法工作继续推进。
此外,我国与IAEA的合作不断深化,与美国、法国、俄罗斯等国在核能领域的合作进一步加强。中俄两国签署了田湾核电二期3、4号机组合作项目政府间协议,中法两国发表了重申中法民用核能合作伙伴关系的全面性和可持续性的新闻公报。
一年来,我国核能行业在克服福岛核事故带来的不利影响中稳步前行,各领域均取得成绩。党的十八大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推进低碳发展、建设美丽中国的号召深入人心,而雾霾天气频现更引发了广大公众对清洁能源的期盼,安全高效发展核电正成为社会共识,也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高度关注,我国核电发展面临良好机遇。
从世界看,核电正逐步走上复苏之路。美、俄、法以及欧盟先后公布了核电安全评估报告,确认了核电的安全性,明确并实施了加强核安全的一系列措施。美国在停建新核电机组30多年后开工建设两台新核电机组,英国一座新的核电站建设规划获批,韩国、俄罗斯和阿联酋分别启动了新机组建设,日本核电重启也已提上议事日程。尽管德国、瑞士等国出台了逐步放弃核电的政策,但2012版《世界能源展望》报告预测,全球2035年核发电量将较2010年增长60%左右。可以预期,作为安全可靠、技术成熟的清洁能源,核电在世界未来的低碳能源中将继续扮演重要角色。
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目前我国核电的正常建设处于恢复阶段,各级政府和公众对核安全高度关注,对核能行业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按照国务院的要求,把核电规划、核安全规划落实在核能行业的每一个领域、每一个环节、每一项工作,确保核电安全高效发展;如何进一步推进科技进步,提高我国核能行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如何应对核电发展速度的调整对核电装备制造业带来的影响,提高我国核电装备的自主化能力和水平;如何增强应对社会风险管理能力,积极推进内陆核电厂建设;如何进一步开展核能国际合作,促进核电“走出去”战略的实施;如何进一步加强与公众的沟通,争取公众对核能发展的理解和支持,创造良好的社会舆论环境;如何进一步深化改革,创新体制机制,为核能行业发展提供强大的动力等等,需要全行业共同努力,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认真加以解决。
(作者为中国核能行业协会理事长,文章节选自中国核能行业协会2013年年会工作报告,标题有改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