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日夜里昆明地区的一场强降雨,让一直密切关注旱情的人们稍稍松了口气。然而,缺水严重地区的旱情并未真正缓解。昆明人仍在限水的日子中“煎熬”。昆明松华坝水库是昆明城区的主要供水源,虽然此次降雨达20.5毫米,但业内人士说:“因之前干旱严重,降水很难形成有效的径流。想要蓄水,还需要多次的持续降雨。”2013年,大旱再袭云南,这也是云南连续4年遭遇旱灾。云南省气候中心首席预报员、研究员刘瑜说,2013年2月云南省的整体气温升高。昆明的气温比往年平均气温高出4摄氏度,全省125个县(市)中,比往年平均气温高出2

首页 > 水电 > 水力发电 > 报道 > 正文

大型水电站未能抗旱 云南旱灾4年

2013-05-03 09:57 来源:中国青年报 

5月1日夜里昆明地区的一场强降雨,让一直密切关注旱情的人们稍稍松了口气。然而,缺水严重地区的旱情并未真正缓解。昆明人仍在限水的日子中“煎熬”。

昆明松华坝水库是昆明城区的主要供水源,虽然此次降雨达20.5毫米,但业内人士说:“因之前干旱严重,降水很难形成有效的径流。想要蓄水,还需要多次的持续降雨。”

2013年,大旱再袭云南,这也是云南连续4年遭遇旱灾。云南省气候中心首席预报员、研究员刘瑜说,2013年2月云南省的整体气温升高。昆明的气温比往年平均气温高出4摄氏度,全省125个县(市)中,比往年平均气温高出2摄氏度以上的多达105个县,其中2月份气温破历史纪录的县(市)有65个。

“2009年至2012年,云南年降水量持续下降,2009年低16%、2010年低4%、2011年低20%、2012年降低13%。”刘瑜说:“滇中地区最为严重,昆明4年只下了不到3年的雨。”

限水的日子很难熬

昆明市海口林场的森林瞭望员谢志勇已经有两个多月“精神高度紧张”,在高高的瞭望台上,每隔几分钟,他就要拿望远镜看看有没有险情。

连续干旱,浅层地下水严重不足,大量树木干枯,昆明森林火险提前40多天达到5级极高火险,昆明的6套森林火情视频监控系统,实行24小时全天候监控,每个可视探头监控范围10公里。同时,昆明市林业局分布在各地的65座瞭望台,146名瞭望员、2.3万名护林员也同时上岗。“每年12月到次年的6月份,是林场的防火期,也是工作最困难的时期。晚上睡觉衣服不敢脱,处于半睡眠状态。”谢志勇说。

来自云南省林业厅的消息,目前,云南全省16个州市超过100个县市区的林业不同程度受灾,昆明、曲靖、文山等10个州市尤为严重。从去年11月1日,云南省比常年提前1个月进入森林防火期后,有14个州市已持续了75天4级以上高火险天气,92%的县市区处于高火险状态。截至3月4日,全省共发生森林火灾370起,受灾面积1927公顷,火灾次数和受害面积同比分别上升52%、32%。为扑救火灾,已有3名护林员不幸牺牲,迪庆藏族自治州防火办主任苏贵平也殉职在森林防火岗位上。

截至4月17日,云南省11个州市出现中度以上气象干旱、局部达到重特旱,323条中小河流断流、331座小型水库干涸,全省1244.89万人受旱灾影响,342.38万人、168.91万头大牲畜出现不同程度饮水困难,全省因灾需救助人口269.77万人。干旱还造成云南省农林作物大面积受灾,全省已有1173万亩农作物受灾,成灾537万亩、绝收128万亩;林地受灾面积2331.11万亩。目前,全省直接经济损失近100亿元。

3月1日,昆明全市实施“减量保时段”供水措施,每天16时至20时供水4小时,其余时段对全市供水进行减压、减量。

限水令出来后,昆明某公司职员李女士的生活变得异常忙乱。每天他们全家要在晚上8点以前,做饭、洗衣、洗澡、打扫卫生,并且把用过的水都积存下来,用来冲马桶。现在气温已经达到27、28摄氏度,限水的日子更加“难熬”。

在昆明的盘龙江畔,记者看到这条河的水位下降到原来的1/3,穿城而过的河水已经失去了往日的灵动。而云南著名的旅游景点丽江古城黑龙潭完全干涸,从去年到现在一直没有出水;红河州石屏县的异龙湖,已经大面积萎缩,各种植物在长时间裸露于阳光下的湖床上生长,宛如一片辽阔的“草原”。

令人担忧的是,目前,云南九大高原湖泊平均水位下降超过70厘米,其中有七大高原湖泊水位低于最低运行水位,湖容量累计减少2.92亿立方米。玉溪抚仙湖因连年干旱,4年来水位累计下降1.8米左右,面前水位已经降至警戒水位以下。目前,抚仙湖的水每天还在以136万立方米左右的速度蒸发,水位平均每天下降0.5厘米。星云湖水位则已临近有记录以来的历史最低点,容量比去年干旱时少了2000多万立方米。云南省环保厅的相关负责人介绍,水位下降后,湖泊自身净化功能会减弱,对水中污染物的降解力也会下降。“云南一些湖泊近年来水质污染情况有所反弹,这和水位线下降是分不开的。”

据悉,2009年至2012年,云南省河道平均来水量较历史平均偏少33.8%,库塘蓄水3年下滑,从2008年的72.68亿立方米下滑至2011年的47.39亿立方米。2012年年末,经艰苦努力,全省蓄水量达69.62亿立方米,但分布不均,滇中地区的昆明、楚雄、玉溪以及滇西的大理、丽江库塘蓄水严重不足,楚雄州仅完成蓄水计划的67%,使得这些地区今年的抗旱水源十分紧张。

由于连续受旱、反复受灾,一系列叠加负面效应开始在云南显现。

“连续抗旱大量消耗水源,抗旱水源不能及时补充,昆明、曲靖、楚雄、玉溪等城市及安宁、砚山、双柏等城镇供用水矛盾突出。山区、半山区群众主要依靠水窖保供水,供水水源分散、保障程度不高,因旱造成人畜饮水困难尤为突出。”云南省水利厅的一位负责人说,由于优先保障城乡饮水安全,减少生产用水,造成部分工矿企业停产、半停产,水电站停发、限发。滇中重点经济区因旱损失尤为严重,昆明、曲靖、玉溪、楚雄4个州市旱灾直接经济损失接近全省的一半。

“严重干旱在云南很可能常态化,旱灾已成为云南自然灾害之首。”云南省委书记秦光荣非常担忧地指出:“旱灾对水生态环境造成的损害涉及面广、影响深远,有的影响甚至具有不可逆性。”

西双版纳热带雨林数量锐减

在昆明市东川区的拖布卡镇大树脚小学,供水困难已经延续3个月了。学校背后1公里外山坡上有个水窖,里面的水只剩1/3了,这些水是学校每年出600元请村民倒进去的,供师生们饮用。学校一直期待能有一根水管将水直接引进水窖,减少污染,保证水质和师生饮水安全,但这样一个小小的愿望却一直没能实现。

大树脚小学出现供水困难,学生们每天都要背着两个矿泉水瓶步行一两个小时来上学。矿泉水瓶不能装热水,即使天冷,孩子们也只能喝冷水。4月19日,昆明东川区委宣传部用企业捐赠的善款购买了240余个保温水杯,送到拖布卡镇大树脚小学,孩子们第一次能喝上热水。

东川区地处长江上游,生态极其脆弱,在4年大旱中受灾严重。开车从东川城区向乌龙镇的方向行驶,满目枯黄。受干旱侵袭,很多农民并未按时下地耕种,大部分的土地都缺乏生命的色彩,两岸的山峰裸露着岩石。

半山腰水井村村民吴兴能家的爱心水窖里,水已经所剩无几。每天,吴兴能都要去砍掉那些干死的,拿回家喂羊。

乌龙镇的一名工作人员说,该镇小麦三年绝收。“去年一共10500亩小麦都绝收。”虽然镇政府采取了多种方式抗旱,并鼓励和引导村民改种核桃、樱桃、杨梅等经济作物,但干旱使这些经济作物一直减产。

拖布卡镇的水源也面临着危机。近年来,该镇修建了12000个小水窖,实现了自来水管网入户,可水管有了,却没有水。

当地村民说,2010年以来,随着水源保护区周边矿山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特别是矿山深部开采活动加剧,地区储水结构发生了变化,地下水位大幅度下降,浅层地下水枯竭。现在水井山引水工程取水流量不足0.015立方米/秒,供水能力不足1500立方米/日,全镇范围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饮水困难。大部分小水源点、小水塘均已干枯,农业生产基本无水可用。

东川区的困境是云南滇东北地区旱灾的缩影。

滇东北地区矿产、水能、生物等资源丰富,是国家重要的能源基地、重化工基地、有色金属及新材料基地,同时因地处长江上游,生态环境保护治理任务艰巨。但几十年来过渡开垦、不合理的矿产资源开发、乱砍滥伐等,导致水土流失加剧、土壤肥力下降、耕作层被破坏、森林植被功能退化、石漠化扩大,干旱、洪涝、滑坡、塌陷、泥石流等各种灾害频繁发生,滇东北地区成为云南省贫困面最广、贫困程度最深、生态环境恶化最严重的地区。

但是,中国青年报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近年来,对滇东北生态环境的保护治理和生态多样性的保护重视却远远不如滇西北地区,投入不够,缺乏行之有效的政策措施。

“目前,对滇东北地区的生态特征,即森林、江湖、湿地、草原、地质、荒漠以及陆生、水生、人文等生态系统所具备的地区代表性、独特性、不可替代性及濒危程度、受威胁因素等,底数不清。”云南省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的一位专家说:“尤其是忽视了人为活动造成的特有珍稀野生动植物数量质量下降、遗传资源消失和流失。比如,昭通市巧家县的五针白皮松,目前全球野生植株就只剩34株了。”

令人担忧的是,在优先重点保护的滇西北,增加的森林面积,主要种的是人工林、中幼林和经济林,而保护生态最重要的天然林和生态效益明显的混交林的数量,却呈下降趋势。

在云南省级各民主党派和工商联联合提交给云南省政府的一份材料上,专家们指出:“近年造林多从经济效益考虑,林种单一,有的地方甚至蚕食原始森林,种植、桉树等经济树种。截至2009年末,西双版纳橡胶种植面积已达368万亩。西双版纳原始热带雨林面积从上世纪80年代初的5510万亩,减少到目前的2854万亩,下降48.2%。热带雨林赖以生存的浓雾天数明显下降,每十年锐减10到27天;景洪地区20世纪50年代平均雾日数为166天,2000年至2008年平均仅为28天,2009年仅3天,为历史最少值。”

“长此下去,西双版纳热带雨林有消失之忧。”专家们警告说。

国家高原湿地研究中心研究员发现,由于持续干旱,受到威胁的不仅仅是人类。从2009年开始,云南珍稀动植物不断死亡:昭通巧家攀枝花苏铁出现大面积死亡;白马雪山国家级保护区的红豆杉、珙桐等重点保护植物出现零星死亡;部分两栖类动物陆续死亡,亚洲象、野牛、滇金丝猴、斑羚、黑熊和猕猴等野生动物饮水困难,体质普遍下降。

大型水电站没有带来综合效益

云南省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的专家在调研中发现,“大型水电站的开发缺乏综合利用效益”。

专家们指出,金沙江下游正在规划建设的4座大型水电站,总装机容量达4530万千瓦,相当于“两个三峡”,电站库区包括了昭通市的鲁甸、巧家和昆明的东川区、禄劝等8个县区。“但这些大型水电站更多注重发电效益,缺乏防洪、抗旱、供水、生态等综合效益。水电开发没有成为带动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引擎,水电开发业主与资源属地受益反差较大”。

云南水资源丰富,水资源总量2210亿立方米,但开发利用程度低,全省水资源开发利用率仅7%(不含水电开发形成的库容),不到全国的三分之一;已建成的水库97%为小型,调蓄能力弱;尤其是云南山区、半山区面积占94%,地势垂直高差大,山高坡陡谷深,全省129个县(市、区)中118个有岩溶分布,岩溶面积居全国第二位,雨水顺着地势快速向谷底、江河内汇集,降雨径流大部分或全部下渗至地下,往往形成“水在下面流,人在上面愁”的状况。云南也由此成为全国五大旱区之一和西南旱区的中心。

“占云南土地面积6%的坝区,集中了2/3的人口和1/3的耕地,而水资源量只占全省的5%。”云南省政协委员、云南大学生命科学院院长段昌群教授说,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导致云南有水难用,水资源与人口、生产力布局不匹配。

昆明市晋宁县双河彝族乡是典型的山区,全乡6500亩耕地过去以种水稻、麦子和为主。这几年大旱,农科所专家开始指导农民种豌豆。晋宁蔬菜种植面积在全省位列前茅,主要集中在滇池沿岸坝区。为节约用水,当地大量采用喷灌、滴灌、微灌等技术,多个抽水站通过逐级提水,让滇池水回灌土地。为保证春耕,还建起了漂浮育苗基地,乡亲们需要菜苗就到大棚里挑。

但水利基础薄弱、工程性缺水,仍然是旱灾中最突出的问题。资料显示,目前云南全省水利工程蓄水总库容122亿立方米,人均蓄水库容不到全国的1/2,人均用水量只是全国平均水平的70%,水利工程人均供水能力仅为全国的64%,特别是山区群众储水设施严重不足,供水保障程度低;农田有效灌溉面积仅占常用耕地面积的40%,还有60%的耕地“靠天吃饭”。

“善治滇者必先治水。现实表明,富民强滇必先兴水。”云南省委书记秦光荣指出:水利是云南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最大瓶颈制约,工程性缺水是云南可持续发展的尖锐矛盾,洪旱灾害频繁是云南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面临的突出问题,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低是云南水利发展的薄弱环节,农田水利建设滞后是影响云南农业稳定发展和粮食安全的主要制约,水土流失和水污染仍然是云南水环境治理的严峻挑战。因此,对云南来说,大兴水利是应对干旱的根本措施,提升水利短板任重道远。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展开全文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
2
收藏
投稿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查看更多相关报道

今日
本周
本月
新闻排行榜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
*点击空白区域关闭图片,
双指拖动可放大图片,单指拖动可移动图片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