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需要核电?核电并非市场自主选择日本原子能委员会中支持核能的成员认为核电占市场份额大说明这种能源受市场青睐,弃核会使电力成本剧增,导致企业外逃;可能引发电荒。这些担忧看似有理,其实全是杯弓蛇影。核电没有市场竞争力,1998年始日本核能预算的三分之二都花在政府补贴和核能研发日本经贸工业部资源能源厅在2003年对境内各种发电方式的成本做过比较,结论是40年运营期限内,核电的成本效益是水电和燃油发电的两倍。但这个比较是基于私营企业的市场运营成本,完全忽略了日本核电运营的主要资金来源——政府补贴。从1998年开始,每年日本政府在核能上

首页 > 核电 > 核电建设与运行 > 国际 > 正文

专题报道:日本弃核 科学决策拧不过民意

2013-03-28 13:10 来源:网易新闻 

经济需要核电?核电并非市场自主选择

日本原子能委员会中支持核能的成员认为核电占市场份额大说明这种能源受市场青睐,弃核会使电力成本剧增,导致企业外逃;可能引发电荒。这些担忧看似有理,其实全是杯弓蛇影。

核电没有市场竞争力,1998年始日本核能预算的三分之二都花在政府补贴和核能研发

日本经贸工业部资源能源厅在2003年对境内各种发电方式的成本做过比较,结论是40年运营期限内,核电的成本效益是水电和燃油发电的两倍。但这个比较是基于私营企业的市场运营成本,完全忽略了日本核电运营的主要资金来源——政府补贴。从1998年开始,每年日本政府在核能上预算额度是5000亿日元左右,其中三分之一是对核电站所在地市政的补贴,还有三分之一是在核能研发上的开销。《三类能源开发法》规定日本每度电的电费里必须包含400日元“电力开发税”,而私营电力企业对核电研发的投资不到政府预算十分之一。

2011年8月,智库“日本经济研究中心”(JCER)判断日本政府从3月福岛事件发生后到当时为止至少补贴东电公司2460亿美元。为支付这笔钱,每度电里向消费者多征了3.7美分的“电力开发税”。2012年5月12日,日本政府决定再向东京电力公司注资一兆日元(1250亿美元),持股75%,东电被彻底国有化。《经济学人》杂志在报道此事的文章中回顾了日本电力行业历史:“从1980年代开始,电力企业就开始不像充满活力的公司了,倒像臃肿蹒跚的政府机构。电力企业的老板们更倾向于做操弄权柄的政客,而非经营实业的商人。”

四分之三的日本公司支持废止核能,受访企业表示向海外转移企业并非有效较少能耗的方式

据路透社5月25日调查,四分之三的日本公司支持废止核能。27%的受访企业表示反对继续开发核能的想法,18%全力支持结束现有核电企业,55%表示只要有合理替代方案就支持全部废核。智库 “日生基础研究所”的经济调查室长斋藤太郎认为:“日本企业从去年开始就已经应对核电站纷纷停机下线的状况,现在调查结果如此不令人惊讶。如果愿意的话我们(日本企业)没有核能也能生存,只是在找到替代方案前要暂时依靠火电。”

近十年来,日本有两次长期的成批核电反应堆关闭,但随后两个夏天都没发生电荒

日本2003年东京电力公司的广告称:“现在东京都市区40%的电力来自福岛郡和新泻郡的反应堆。”2003年4月15日,东电旗下17座反应堆因故障全部停机检修。到8月底只有6座反应堆重新开始运转。与预料相反,2003年夏天,东京未曾大规模停电,日用电量只有三天超过550亿瓦(最高时565亿瓦),低于东电估计的645亿瓦日用电量峰值。2011年夏天,日本境内一大半核电站已经因福岛事件关停检修。整个东京如临大敌,闹市区的大屏幕上不断显示整座城市用电量的变化,如果突破红色区域——据媒体说,东京将面临大停电。最终,东京、大阪等可能特别缺电的地方,不仅没有发生电荒,甚至在夏天即将过去时,还出现了一定程度的电力过剩。 [详细]

日本的诸多网站和室外大屏幕上,都显示实时更新的电力供需情况

核电是安全的?技术进步并无法避免灾难

核电并不是“清洁能源”,核电站运营期的三分之二收益要支付消耗化石燃料成本

核反应堆在发电时虽不排放温室气体,但发电只是核燃料循环过程中的一环,这个过程还包括了开采铀矿石、初加工提取金属形态的铀、将金属铀转化成气态铀、气体离心提纯、制造燃料棒、乏燃料再处理、储存乏燃料并运输到永久贮存设施(一般在地下岩层深处)等,远比传统的火电燃料处理要昂贵、繁琐和耗能。要完成这些步骤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化石燃料的使用,根据德国环保研究所1997年的报告,核反应堆每发一度电就要产生33克的碳排放量。按照澳大利亚物理学家海伦? 考尔迪科特2006年出版作品中的估算,在一座核电站40—45年的运营期限里,有32年的收益要用来支付核燃料循环中消耗的化石燃料成本。

安全系统设计始终无法应对新威胁,福岛事故在设计者眼中曾被认定是绝无可能发生的

现在世界范围内核电站主要采用1950—1960年代设计开发、1970-1990年代开始运转的第二代反应堆。三十年前核电站建造商就吹嘘:“第二代反应堆有被动安全系统设计,本质上不会引发灾难”。一家美国核反应堆建造公司的总经理在1991年8月的国家地理频道节目里这么说: “即使在可以想象到的最糟情况下,你也能先回家吃饭打个盹再毫不必惊骇地回来解决这种核电站的故障” 20年后,由通用电气公司研发设计的福岛反应堆发生事故,自动停机这一被动安全程序的确按设计启动了,但无法改变灾难的降临。因被动安全系统设计不会考虑反应堆会否面临极限灾难, 换言之,2011年的实情对1991年的设计者来说是超乎想象限度、被认定绝无可能发生的。

核电灾难“万年一遇”虽非谎言也无甚说服力,每20年就可能有一次。

核电业支持者向公众宣传“堆芯熔化是十万年一遇的事故”“设计能抗万年一遇天灾”。这虽然不算吹牛,但说服力的确有限得很。所谓“万年一遇”是体现一个平均概率,并不是此地去年有过一次“万年一遇”,今年就不会再出现了。换句话说,从前的小概率事件可能逐渐演变成稍大概率的事件。这意味着虽然到现在为止全球最严重的堆芯熔化类核事故只发生了三次(美国三里岛、苏联切尔诺贝利、日本福岛),并不意味着核电业的“第二代反应堆堆芯熔化的概率是十万年一遇”说法足够可信。

2012年5月22日,德国普朗克化学研究所依据全世界所有民用核反应堆的数目、已工作时间和已发生的大型核事故次数,对福岛类事件发生概率进行了估算。结果表明福岛和切尔诺贝利等级的事故可能每10—20年就会发生一次,比核电运营商的广告要高200倍以上。

一家普通规模的核电站(年运营6500小时,发电1250兆瓦)每年能间接产生376000百万吨的温室气体

核电有社会基础?事故和丑闻让民众忍无可忍

核电业支持者称现在日本高涨的反核声浪是媒体和环保分子煽动所致,核电是得到普通民众认可和信赖的。但在福岛事件前,日本国内已经屡有核电事故以及与之相关的丑闻,公众没坚决反核是因为政府对核电业所在地的巨额补贴,健全的舆论监督和问责机制也使核电业者时时留心自身形象。

政府为收买民众乱撒钱摧毁了核电站所在市镇的财政管理,双叶镇财政几近破产

福岛核电站第五、第六反应堆于1978—1979年在双叶镇落成。日本政府在1970年代向当地发放巨额补贴。自1974年起,总人口2.2万人的福岛郡诸镇因接纳核反应堆安置在当地,从政府处得到33亿美元的补贴。但补贴不是持续稳定地资助当地经济,而是为收买支持先给当地市政厅超乎想象地拨款。然后当反应堆寿命不断流逝时,政府补贴也不断萎缩。到2007年, 因为相信中央政府还会慷慨撒钱而大量修建无用的公共建筑,双叶镇市政厅几近破产,是日本财务状况最糟的市镇之一。

日本东通镇因当地已有的一个反应堆和原计划续建的三个反应堆,一直在收到政府的补贴。这让镇官员从20年前起就大兴土木了。镇中心是三个超大型但少有人用的公共建筑,附近的校园有两个大型体育馆、八个网球场和一个能容纳600人的室内棒球场。而这个小镇的人口只有7300人。2010年这个人口没超过八千的小镇市政预算是9200万美元,46%来自于核电相关的补贴。

核电业善于处理丑闻与事故,靠责任人引咎辞职或停机检修勉强挽回民意

日本核电业早已有一长串丑闻与事故的记录。但日本核电业虽然国企色彩浓厚,但毕竟被舆论监督和能源法案管制,不得不注意塑造亲善的公司形象。1989年,东京电力公司安全录影资料记录了当时核电站蒸汽管道中的裂痕,东电高层指使下级暗自删改这一要提交给监管部门的录影,2000年丑闻曝光后,三名东电高管被迫引咎辞职。2002年,一个在福岛的三个反应堆工作过的美国通用电气公司工程师向监管机构披露了29项伪造的反应堆安全数据和有关掩饰,5名东电高管因此辞职,5座反应堆被迫停机检查。

2007年,强烈地震致使柏崎地区的反应堆综合区发生火灾、放射性液体泄露,至少八人在事故中死亡。东电被曝光在地震时忽略了117项对事故反应堆的检查项目。为确保地震安全措施被落实,区域内反应堆关闭逾年才重新开机。2011年3月2日,就在福岛事件发生九天前,日本核能监管机构指责东电公司大规模渎职:包括六个反应堆的中央冷却系统和乏燃料池在内,有33项福岛核电站的关键设施未检查。东电在认错道歉后将福岛4、5、6号反应堆停机检修,避免了福岛灾难在当时极度恶化的可能。

2011年6月29日,东京电力公司新总裁西川在记者会上向公众鞠躬致歉。

纵使反核理由全不成立,日本人也有权选择“我不相信”

2005年至今,核电站民调支持率从82%的高位一直下跌到五成以下,废核示威已成主流

2005年,国际原子能组织在日本做过民调,82%的受访者表示支持继续修建核电站。据《核科学家日报》2011年八月三日的文章,福岛事件之后一半以上(41%—54%)的民众已成为了坚决的废核支持者。日本《朝日新闻》 2012年3月13日的民调结果是52%的受访者表示不太信任政府采取的核电站安全措施,28%的受访者称“完全不信任”这些安全措施,79.6%的受访者或多或少认同最终放弃核电。有核电站坐落的佐贺市、静冈市、青森市今年在市中心都有千人以上规模的自发废核示威。以前只有“核爆遗族”这种人多势众的民间组织才能组织千人以上规模的反核游行。如果将拥核和反核看成互相竞争的两股势力,福岛事故的发生以及政府、东电的表现就是全面压垮拥核力量的最后稻草。

日本民众作为核电业仰赖的税金来源,有权决定废核,就算科学家反对也不能改变事实

看上去反核的日本大众很像朝三暮四、因噎废食的猴子。但不要忘记了,之前日本人拥核是因为不管用银弹还是危机公关,核电业勉强还能换回民众信任,这种信任现在已经被福岛事件完全击碎。如前所述,日本核电业既然靠税金支撑,失望的纳税人自然有权撤资。这无关于民众是否有足够科学知识来理解“十万年一遇”的意涵、无关于民意变化剧烈是否说明民主制度是笑话、无关于愚民有无规划未来经济局势的眼界。

2012年5月6日,日本东京民众举行反核示威游行庆祝日本关闭所有核电站。

结语

工程师们总认为靠科技就能维护核电业,但要支撑一个国家的一个行业存续,光靠术语、公式和图纸远远不够。一个天经地义的道理是:出资方永远是大爷。哪种商家拿了钱却捅了天大的篓子,出钱的人就会要他们关张,就算披上“先进科学”“清洁环保”“能源未来”的唬人旗帜也一样。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展开全文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
2
收藏
投稿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查看更多相关报道

今日
本周
本月
新闻排行榜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