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9月,国家环保部发布了《火电厂烟气治理设施运行管理技术规范(征求意见稿)》,这意味着火电脱硫、脱硝等烟气治理设备的运营新规范的颁布将进入倒计时。
根据国务院节能减排“十二五”规划,国家对SO2等大气污染物排放的控制日趋严格。到2015年全国火电行业二氧化硫排放量应控制在800万吨以内,比2010年下降156万吨,同比下降16%。同时,火力发电企业基本上完成了对现有机组的脱硫技术改造,未来新增机组对脱硫工程设备的需求将逐年降低。但,我国是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特点决定了在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内,火电在全国电力生产领域中的统治地位不可撼动,燃煤电厂依然是电力生产的主力军,国家对其产生的大气污染物SO2治理任务仍然非常艰巨。
中商情报网数据显示,2011年1-11月全国火力发电量达34611.9亿千瓦小时,同比增长13.87 %,用电量每年以超过15%的增长速度在增加。与此同时到2010 年底,火电厂建设了约98%装机容量的高效除尘器、约86%装机容量的脱硫设施。由此,可以得出我国的脱硫设备的使用量很大。然而,脱硫设备的长时间运行,必然带来相关设备的日常维护、修理与升级换代。龙净环保研究报告称,脱硫设施的专业运营领域的毛利可达50%以上,而中国火电脱硫行业的运营市场份额保守估计就高达239.2亿人民币,利润可观。因此,脱硫设施的专业运营市场将替代脱硫设备生产领域,成为未来整个火电脱硫行业发展的新蓝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