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蓝汪汪的湖水,处下不争,雍容温润;那白雪皑皑的奇峰高原,与天争雄,触手微凉。被人称作“世界第三极”的西藏以其雄伟壮观、神奇瑰丽的自然风光闻名宇内。世人都道西藏风光旖旎,地貌壮观;风情奇特,景观似幻。然而不到西藏,不知道山高谷深;不到高原,不知道天低野阔;不走进偏远村落,不知道路途艰险,民风淳朴。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生活着280多万藏民,他们拥有质朴的“高原红”,拥有无遮无掩的灿烂笑容,他们当中的很多人,还保持着古老的生活方式,十几户人家,几十个人组成一个村落,生活在少与外界通人烟的地方,种青稞,养牦牛,

首页 > 风电 > 风电运维 > 企业 > 正文

国电科环:疾行万里 纵横西藏——西藏微电网项目设计纪行

2012-08-21 11:19 来源:国电科环 

那蓝汪汪的湖水,处下不争,雍容温润;那白雪皑皑的奇峰高原,与天争雄,触手微凉。被人称作“世界第三极”的西藏以其雄伟壮观、神奇瑰丽的自然风光闻名宇内。世人都道西藏风光旖旎,地貌壮观;风情奇特,景观似幻。然而不到西藏,不知道山高谷深;不到高原,不知道天低野阔;不走进偏远村落,不知道路途艰险,民风淳朴。

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生活着280多万藏民,他们拥有质朴的“高原红”,拥有无遮无掩的灿烂笑容,他们当中的很多人,还保持着古老的生活方式,十几户人家,几十个人组成一个村落,生活在少与外界通人烟的地方,种青稞,养牦牛,过着和祖先一样的生活。也正是由于这样的地理条件和生活方式,主干电网无法覆盖,很多地方的人们还生活在油灯时代。淳朴与自然的背后,也代表了远离现代文明。

国电科技环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所属华电天仁电力控制技术有限公司(简称“华电天仁”)的微网项目考察组此次入藏,是要对分布在西藏偏远地区的57个村子、寺庙、学校、道班进行实地考察,收集当地的人口,户数,风光资源等情况,从而为每个无电地区量身设计出一套微网系统供电方案。为了保证后续的工作顺利进行,在冰冻期之前实现顺利通电,这个由9个人组成,平均年龄不到30岁的考察组,必须要在15天之内完成所有考察任务,并提交设计方案。当考察组对照着考察名单在地图上标注的时候发现,这些地点遍布阿里地区、那曲地区、昌都地区、日喀则地区、山南地区,甚至还有5个地点在地图上无法找到,因此决定兵分四路,向东西南北四个方向同时出发,确保准时完成任务。

科环集团西藏微网项目投产

5月26日的清晨,当阳光为雄伟的布达拉宫披上一层金色朝霞的时候,四组同事彼此互道珍重,各自踏上了征程。

东线——昌都:百步九折萦岩峦

疾行万里,纵横西藏——东线

考察组组长王延民,也是微网系统部的经理,这已经是他第五次来到西藏了。每次工作,他总是把最苦最累的部分留给自己。据向导介绍,东线昌都的路线最为曲折难行。高原之上并非是一望无际的平地,也有像蜀道一样难于上青天的山路。

在通往芒康县达海寺的路上,要经过一段名为“九九弯”的山路。这段山路共108处转弯,几乎每个转弯都要接近180°,有时候甚至一次都转不过去,还需要倒车再调整一次才能通过。几乎每逢转弯就是上坡,加大油门同时又要控制方向就成了考验司机技术的关键点。东线考察组成员张文说:“有时候,路太陡峭,我甚至觉得车是向着天空中开去。”

走过这段山路,海拔就上升一千多米。路的下面就是深谷,而且大多数路段没有围栏。在这种情况下,迎面过来一辆汽车,或者遇上放牧的人,赶着一大群牦牛经过,便是最让人紧张的时刻。因为大家已经能看到车窗外峡谷中,隐约有汽车的残骸,想必是经过这里却发生了意外的汽车,已经被摔得不成形状。在这偏僻难行的地方,一旦遇到危险很难得到及时的救援。

去达海寺的路必须从四川绕行,沿着金沙江的山路一路颠簸找到了索多西乡的入口——一座晃晃悠悠,欲断还连的铁索桥。对岸的山路更是宽不足一米,不仅车辆无法通过,就是步行也有危险。大家将必要的工具绑在身上,其他的什么都不带,顺着铁索桥爬过去,到达对岸的黑龙村。从黑龙村到达海寺只有一条羊肠小路,小路一侧是碎石山,另外一侧就是水流湍急的金沙江。王延民和张文向村民借了马匹,骑马前行。所谓小路就是略微平坦但是碎石很多的地方,一脚下去路上的石头就会滑落。山上的石头也随着路面上的动静滚落,很容易让马受惊。山下的流水声和着碎石滚落的沙沙声,传入耳中让人心惊。就这样走了3个小时达到目的地。而真正考察、记录的时间只用了不到一个小时。

山路难行日易斜,况且有两所小学在地图上又找不到标识,由于语言沟通困难,只能让司机师傅当临时翻译,一边赶路一边向当地居民打听目的地。9天之后,东线组的同事顺利完成了既定考察项目,返回拉萨。

西线——阿里:美人如花隔云端

疾行万里,纵横西藏——西线

和东线不同,西线一路平坦,宽阔的柏油路直通蓝天。但是前往阿里的王利明与符钛刚要面临的是另一种考验。那就是高海拔所带来的更为严重的高原反应。阿里地区地处西藏西部,是喜马拉雅山脉、冈底斯山脉、唐古拉山等山脉相聚的地方,被称为“万山之祖”。同时,这里也是雅鲁藏布江、印度河、恒河的发源地,故又称为“百川之源”。这里平均海拔4500米以上,数不尽的山峰终年积雪。

阿里地区大约30万平方公里,却只有居民6万余人,常常是汽车飞驰一整天,也见不到一个人影,更别说旅店和饭店了。如果为了赶路,要在天黑之前到达某个县城旅店而不至于露宿野外,那就要一刻不停地行驶汽车,吃饭都在车上随便对付。因气压低,方便面也泡不透,只能吃凉食。这里的氧气含量仅是内地的六成,即使是生活在拉萨(海拔3600米)的司机师傅,到了这里也感觉不适。

虽气候恶劣,高寒缺氧,却又雪峰连绵,风景如画。蓝天草原相映,牛羊如珍珠般洒落绿野。车内播放的藏族歌曲,鲜明的节奏,粗犷的嗓音,伴随着汽车行驶带来的颠簸,为这艰苦的行程带来些许的调剂。两位同事虽然体力严重透支,但是每当到达一个项目地点,依然强打精神,一丝不苟地采集数据,填写调查表,出色地完成了任务。

南线——日喀则、山南地区:云霞明灭或可睹

疾行万里,纵横西藏——南线

初到拉萨,会因为海拔3600米的高度而产生不适的高原反应;开始了考察的行程,行驶在日喀则的公路上,便会觉得前几日在拉萨的旅馆里还是很舒适惬意的;而当汽车在土路上颠簸,又会觉得柏油路上行驶是件幸福的事;等到汽车来到了山区,特别是崎岖难行又气候恶劣的山路,就会觉得世间最艰苦的路途莫过于此了。去山南地区洛扎县就是这样一段路。

这是一个地处喜马拉雅山北麓的小村,从日喀则开过来,已经是下午4点。不知不觉,我们从平地开上了山路。起初,山路并不是很高,只是看到低洼地段开始有了清澈的流水,两旁的山上还有些许绿色,偶尔还能看到有人划着独木舟在水中经过,仿佛“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的画卷。然而再往前行驶,路越来越高,水也越来越湍急,渐渐的,刚才的小河已经成为深深的峡谷,对岸也成为了一座上不见顶、下不见底的高山堵在眼前。路也不似刚才平直,而是越来越窄,在转弯处,常常能感觉一个车轮腾空,车体在倾斜!车里已经安静得只能听见心跳,还有就是我们车轮下滑落到悬崖下的碎石声。

“你的手机还有信号吗?”初次来西藏出差的小董问我。我看了看手机,说:“没有了。”

又是一阵沉默。随后,我说:“我们不会有事的,我们还有很多任务没有完成。”然后,我闭目祷告,愿我们都能平安的去,平安的回,不至跌倒,免于恐惧。

就在这时,“哗啦啦”一阵声响,很多碎石和沙土从山上滚落下来,正洒落在车上。

“啊?这是出了什么事?”

原来是一群牦牛在我们上面的山路上行走,突然奔跑起来,蹬下来很多沙石。正在我们努力辨路、艰难前进的时候,车忽然停了下来。一块不大不小的石头挡在车前,要想继续前行,必须要把石头搬开。小董正好坐在外侧,这个任务就落在他的头上。一开车门,我们都不由倒抽一口冷气:车的最外侧边缘距离悬崖边,只有不到40厘米!怎么过去?又怎么回来?

最后我们决定,把捆设备的行李绳一段拴在车内,另一端绑住小董的腰,他背对着悬崖,手扶着汽车,小心翼翼地往前挪着步子,终于接近了那块石头,顺利把它扔下了山崖。回来时,他依然谨慎地往车门移动,忽然脚下踩的石头松动,他身体猛得一震。我在车里赶紧使劲将绳子往回拽,就那么一瞬间,他又恢复了身体平衡。当他回到车上,我们大家彼此击掌,发现彼此额头上都挂上了汗珠。

车继续前行,在急转弯中,我们不知不觉升高了1000多米,已经能看到有些峰顶云雾缭绕,六龙回日。回首来时经过的路,蜿蜒盘旋,冲波逆折。曾经仰视的云彩,就在我们周围。司机又告诉我们,远处与天相连的那个地方,就是喜马拉雅山脉。

北线——那曲、格尔木:芳草碧连天

疾行万里,纵横西藏——北线

人间已是四月天,芳菲却不曾光顾这里。那曲地处西藏北部,平均海拔在4450米以上,这里的天气“十里不同天,一天有四季”。此时的那曲,晚上依然在零度以下。北线的行程虽然不像东线那样艰险,却也没有西线那样平坦,所经之路大多是土路,颠簸得格外厉害。

出发的第二天,车就出了故障,在半路上停了下来。司机和同事们全部下车,充当了临时修理工,没想到平时看似“文弱书生”的李博士还会修汽车。三个人忙碌了大约两个钟头,汽车终于能继续前行了。颠簸的道路,使大家前行的速度大大低于预想,再加上修车耽搁了时间,天黑的时候,汽车依然在旷野中孤独行驶,还有300多公里才能到达县城。怎么办?在出发前,为了保证大家的安全,领导曾要求大家一不要走夜路,二不要在雨天走盘山路。可如果不能到达最近的旅店休息,就意味着大家要在零度之下的野外过夜了。在高原地区生病,哪怕是小小的感冒,也是一件相当危险的事,这不仅会耽误工作行程,还有可能引发肺水肿,不易治愈。天色越黑,车颠簸得越发严重了。一个急转弯,大家发现此刻车已行至山路之上。车灯一闪照到窗外深不可测的峡谷。

“会不会我们走错路了?”李博士问道。因为事先在地图上看,到达前方的县城并不需要走山路。“这是最近的路了,如果走平路,大概凌晨3点才能到旅馆。这条路大概能12点就到了。”司机回答。

车厢内又恢复了沉默。谁都知道此时如果出现了闪失意味着什么。大家不知道山路还要持续多久,也不知道峡谷有多深。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车似乎直行了很久,应该是到了平地了。车灯照亮了前方,发现这里连土路都算不上,完全就是在草地上行驶。当大家已经被颠簸得肠胃翻腾、几近晕厥的时候,汽车驶入了聂荣县城。

那曲是一片没有树木的土地。但在地委行署大院内,大家也见到了两排尺把高的柏树,不过长势不好。陪同的藏族同胞告诉我们,那曲的树都活不过三年,第一年树梢的1/3会枯死,第二年地上的部分都没有青色,第三年根部也会干死。他告诉我们一个笑话:在那曲工作几年后,回到拉萨,一看到大树就抱着痛哭。

没有树并不意味着没有绿色,著名的藏北大草原就在那曲境内。每年的5至9月相对温暖,是草原的黄金季节,这期间气候温和,风平日丽。第二天当我们完成了这里的考察,再次出发的时候,看到这里芳草连天,一望无际。成群的牦牛悠闲的散步,不时的望一眼我们这些远方来客。但愿有一天,我们的风机也能在这片欣欣向荣的土地上扎根,为这里带来新的光明与希望。

从5月26日到6月4日,短短10天,考察组行程累计16000余公里,东达昌都地区的香托寺,西至阿里地区的狮泉河镇,南到日喀则地区的萨嘎县,北至青海界内的格尔木,纵横西藏全境。期间翻越唐古拉山,横渡金沙江,穿过弧形冰川,走过藏北大草原。终于,6月4日,四路兵马带着采集到的第一手资料返回拉萨,并在此后又昼夜不停地工作了五昼夜,整理并设计好了每一个考察点的微网系统供电方案,按时向上级提交了一份满意的答卷。不久的将来,我们终将为这片神奇而美丽的土地带来光明、希望和新的梦想。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展开全文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
2
收藏
投稿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查看更多相关报道

今日
本周
本月
新闻排行榜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
*点击空白区域关闭图片,
双指拖动可放大图片,单指拖动可移动图片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