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7月28日,我国首个大型煤制天然气示范项目——大唐克旗煤制天然气项目一期工程打通全部工艺流程,产出合格天然气。它标志着国内首个利用劣质褐煤为原料生产煤制天然气的项目在大唐诞生,标志着国家探索“煤炭资源清洁高效转化”取得了阶段性胜利。“我宣布,大唐克旗煤制天然气公司国内首套甲烷化装置试车一次成功!”7月28日上午,在大唐克旗煤制天然气公司甲烷化分厂中控室内,随着总经理孙硕这句响亮的话语,现场顿时响起震天的欢呼。此时,无论是公司领导,还是普通员工,抑或是外籍专家,都抑制不住内

首页 > 火电 > 火电动态 > 企业 > 正文

克旗煤制气:扬“煤”吐“气”壮大唐 (组图)

2012-08-13 13:56 来源:中国大唐集团 

2012年7月28日,我国首个大型煤制天然气示范项目——大唐克旗煤制天然气项目一期工程打通全部工艺流程,产出合格天然气。它标志着国内首个利用劣质褐煤为原料生产煤制天然气的项目在大唐诞生,标志着国家探索“煤炭资源清洁高效转化”取得了阶段性胜利。

“我宣布,大唐克旗煤制天然气公司国内首套甲烷化装置试车一次成功!”7月28日上午,在大唐克旗煤制天然气公司甲烷化分厂中控室内,随着总经理孙硕这句响亮的话语,现场顿时响起震天的欢呼。此时,无论是公司领导,还是普通员工,抑或是外籍专家,都抑制不住内心的喜悦,鼓掌、拥抱、拍照、流下幸福的泪水……而时钟定格的10时26分,也成为具有重要意义的一刻,它标志着克旗煤制天然气一期工程工艺流程全线贯通,成为国内首个在建投产的煤制天然气示范项目。

屋外,下了一夜的小雨已停,阴霾的天空正在放晴。虽然大多数人已经在工作岗位坚守了30来个小时,但是兴奋的人群依然没有散去,他们来到厂区门口,用点燃礼花这一传统方式来表达内心的激动。礼花冲破云层,在高空绽放出种种炫丽的图画,似在预示着公司的美好前景。此时,一切的艰辛都已烟消云散,一切的苦累都成过眼烟云,因为这一刻,大唐克旗人已经等了太久太久,也付出了太多太多……

沙地筑梦建“新城”

在内蒙古锡林郭勒草原南端,有着号称我国十大沙漠沙地之一的浑善达克沙地。大唐克旗煤制天然气项目就位于这片沙地的腹地,在行政区划上属于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克什克腾旗达日罕乌拉苏木。沙地虽然不同于沙漠,但这里的气候条件依然恶劣:沙尘暴常年肆虐,年平均气温只有1.6摄氏度,年降水量不足400毫米,年无霜期不足100天,用当地人的形容就是“春秋风沙满天跑,夏天酷热沙子烤,只有冬天日头好,可惜寒风像猫咬”。而厂址周围更是方圆十里没有人烟,离最近的一个镇子、克什克腾旗政府所在地经棚镇有70多公里,离赤峰市中心有320公里。无怪乎公司2008年刚毕业的一名入职员工写下了这样的文字:黄沙滚滚,满目荒芜,厂址腹地,只有步行才能到达。项目施工,拉砖靠推土机来端,取水要往地下267米去钻,用电靠牧民的农电网线……一切的一切,都需要我们从头开始……

2009年12月21日气化界区吊装废热锅炉

在2009年8月20日获得国家发改委批准后,我国首个煤制天然气示范项目——大唐克旗煤制天然气项目于8月30日正式破土动工。

“我们这个项目占地总面积约418.93公顷。厂内设施按照生产类别分为八个大的功能分区:备煤区、热电装置区、煤气化区、气体净化区、辅助生产及公用工程区、铁路站场、火炬污水处理区、厂前办公及服务设施区等。”公司工程部部长唐敬爱告诉记者,“项目分三期滚动建设,主要装置由空分装置(三期6套)、碎煤加压气化装置(三期48台气化炉);耐硫耐油变换冷却装置(三期6套);气体净化装置(三期6套);甲烷化合成装置(三期6套)及废水处理装置构成,辅助装置由硫回收装置(三期6套)、动力界区(三期7炉5机)、公用工程系统等组成。”

自然条件差、气候恶劣、建设面积大、人员设备多、工期紧、任务重……面对这些困难,大唐克旗人迎难而上,以战天斗地的勇气、务期必成的决心打响了轰轰烈烈的基建战役。

“项目开工的时候是8月底,这边的天气已经很冷了,当时我们脚下还是一片沙地,由于气候的原因,每天只能利用中午前后三四个小时的时间工作,”回忆起当初建设的情况,工程部一位负责人很有感慨地说道,“那个时候也不知道什么叫苦,每天揣上面包和水就来工地了,中午饿了就垫吧点儿,吃完了接着干,下午回去还要看图纸,联系各参建单位,一直到深夜也不觉得累。”

“最难的还是气候问题,严寒、风沙、冬季时间长,致使施工效率低、进度缓慢,给我们造成了不小的困扰,”唐敬爱对记者说道,“而我们就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条件和这种气候作斗争,比如在冬季焊接管道时利用组队车间厂房预制,用电暖气保证最低施工温度达标等等。”

为了保证工程进度,公司全面协调参建单位、调试单位、设备厂家的关系。工程部每月组织参建单位的上级领导召开工程协调会,及时解决施工中存在的问题,提高工作效;成立了催图、催交、催运小组,按照进度计划落实图纸、设备、材料到货时间,满足现场施工需求。而在工期最紧张的时候,现场有30余家参建单位的一两万人共同施工。“通过协调会,我们把各参见单位的领导请到现场,让他们亲身感受现场氛围,很多领导都被感动了,都加大了支持力度,”唐敬爱对记者说道,“中化二建的一位领导不仅帮我们解决了电焊机不足的困难,第二次来的时候还一再叮嘱‘你们还有什么困难尽管说,能办的我一定给办到’。”

2011年8月26日气化一期首台气化炉点火成功

2011年12月末,施工现场的气温已经降到零下三十摄氏度,但工程部负责甲烷化界区工程的小组依然每天坚持在施工一线,为施工单位协调火炉、煤炭,使甲烷化界区在最冷的天气里也未曾中断施工。

正是有了这种奋力拼搏的精神与“不服输、争第一”的干劲儿,大唐克旗煤制天然气项目的建设才能突破种种挫折与障碍,取得一个又一个节点的胜利:2009年10月12日,空分界区分馏塔吊装;2010年3月5日,第一台气化炉于一次吊装成功;2010年6月6日,动力区发电机定子吊装完成;2011年8月26日,首台4.0兆帕操作压力的碎煤加压气化炉一次点火成功;2011年6月10日,甲烷化工区正式破土动工;2012年1月2日,甲烷化界区大型设备吊装工作圆满结束……

我的创新我做主

在工程建设如火如荼进行的同时,生产准备以及设备调试工作也在有条不紊地展开。作为国家首个煤制天然气示范项目,克旗公司不仅肩负着国家能源结构调整的重要战略任务,还对国家煤制天然气行业的发展起到引领和示范作用。而它的工艺流程也相当复杂:将锡林浩特胜利煤田东二号露天煤矿的褐煤,经过碎煤加压气化——粗煤气变换冷却——低温甲醇洗净化——克劳斯硫回收——甲烷化——废水生化处理综合利用等环节制成高质量、高热量的天然气,再通过全长359公里的配套输气管线送往北京及沿线城市。项目三期达产后可实现年供气40亿立方米,成为北京第二大气源。“然而,由于我国的煤制天然气行业正处于发展起步阶段,大量关键技术被欧美等发达国家垄断,造成我国的新型煤化工产业深受制约,”公司主抓生产技术的副总经理吴彪略显无奈,“所以,我们必须要掌握自己的核心技术,才能在这个行业占有话语权!”

为此,在项目成立之初,公司就成立了技术创新机构,对全厂总图、火炬系统等进行优化,不仅提高了效率,而且节约了大量建设资金。与此同时,公司将甲烷合成、废水处理、气化炉改造作为技术创新的重中之重。

2012年5月18日,气化切氧成功。

作为煤制天然气工艺的最后一道工序,能否产出合格天然气,甲烷化合成至关重要。“甲烷化合成技术与甲烷化催化剂合成技术都牢牢掌握在少数发达国家手中,他们对技术封锁得很厉害,一切都得靠我们自己。”公司甲烷化分厂厂长李相成谈起这个话题并不轻松。为此,公司就甲烷化成套工艺技术开发和甲烷化催化剂开发与工业示范生产这两大煤制天然气核心技术进行了自主化攻关,组织设计院、国内专家共同研究这一课题,同时这两个项目也被列入了国家“863”重点项目之一。“目前,甲烷化工业化实验装置工艺包基本完成;催化剂已完成8000小时稳定性实验,各项技术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李相成笑着对记者说道,“我们计划于整个项目竣工投产时用上自主生产的甲烷化催化剂。”

不仅如此,公司的其他技术创新项目,也都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将碎煤加压气化炉的工作压力由3.0兆帕提高到4.0兆帕,不仅将甲烷转化效率由8%提升至12%,还能节约投资费用、提高工艺生产的附加值;开发出技术可靠的废水处理、循环利用方案,提出活性焦与生化处理相结合的新工艺,争取实现废水“零排放”。此外,公司还对褐煤添加与防尘,克劳斯硫回收,氨法脱硫在碎煤加压气化工艺中的应用等技术进行了改造,实现了在煤制天然气工艺技术上的领航和示范作用。

梧桐引凤揽贤才

“俗话说‘儿行千里母担忧’。当您的孩子离开学校步入工作岗位时,作为父母难免会有些许的担忧:担心他不适应单位的工作和生活的环境,担心他平时的自由散漫……请您放心,在这里我们会像家人一样关心呵护您的孩子……”这是2012年春节前,克旗公司净化分厂给本厂新入职员工家长的“一封家书”,字里行间的脉脉温情不仅将家长忐忑的心绪抚平,也向他们传递了公司“大唐大舞台,尽责尽人才”的用人理念。

然而,由于公司所在地恶劣的自然环境, 加之日渐兴起的“化工热”,专业技能和高级管理人才的匮乏已成为制约公司发展的“软肋”。如何让人才“引得进、留得下、用得好、进步大”是公司管理者一直思考的问题。

“给想做事者一个机会,给能做事者一个舞台,给做成事者一副担子;人适其位,位适其人,人尽其才,这样才能真正调动和发挥员工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公司总经理孙硕如是说道。

2012年6月15日,净化工艺流程全部打通产出合格净化气

其实,早在2008年,公司基础建设还没开始的时候,当时的筹备处便已经开始招贤纳士、广揽英才了。当年面向高校的招聘中,有100名品学兼优的应届毕业生加入了公司。此后,公司一直将高校作为人才库,每年都要举行校园专场招聘会。所有新招的大学毕业生,全部与老员工签订“师徒协议”,由“师傅”带队,到国内大型化工类公司进行同岗位实习,回到厂区后进行定岗培训、试车操作,加强他们对现场的认识和实际操作能力,确保项目由基建向生产的无痕转化。

除了高校应届毕业生外,公司还注重追逐人才市场上那些有经验的专业技能和管理人才,通过举办社会专场招聘会、借调、高薪聘用的方式,引进各类专业技术、管理人员,为公司发展提供了人才保障。

为了最大限度地吸引人才,公司创新选人用人手段,尝试使用员工推荐的方式招聘人才。“我们让员工多多推荐自己认识的具有一定技术能力水平的专业人才到企业,通过测试,择优录取,”公司人力资源部部长王战领向记者表示,“一旦录用,则推荐者也会获得相应的奖励。这样就形成了企业和员工双赢的关系。而应聘人员的总体技能素质也会明显提升。”

通过上述种种措施,公司吸引了大批优秀人才。截至今年7月底,公司员工已突破1500人,而平均年龄只有26.8岁。就是这样一个充满朝气、青春洋溢的团队,为了我国煤制天然气事业的发展,在这片荒凉的沙地上奉献着自己的青春和热情。

奋发向上的青年突击队

谈到公司未来的发展,总经理孙硕有着清晰的目标:“工艺流程打通之后,公司将逐步由基建转为生产运营单位。在今后发展中,我们将秉承集团公司‘出精品、出人才、出效益’的发展理念,将公司打造成现代化的新型煤化工企业。”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展开全文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
2
收藏
投稿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查看更多相关报道

今日
本周
本月
新闻排行榜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