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输电线路的运行环境日益恶化,线路走廊内的房屋、道路、城区建设、采石挖矿、偷盗、工程施工等现象日益频繁,对输电线路安全运行带来严重威胁,特别是外力破坏跳闸率已上升为仅次于雷击跳闸率的第二位,因此防外力破坏是一项长期、艰苦、复杂的重点工作。
针对日益增长的线下违章施工、建筑和堆放杂物现象,为了遏制及控制输电线路外力破坏事故,满洲里送变电工区输电线路班组采取多项措施对管辖线路通道进行专项巡视,逐一排查走廊内危险点,梳理存档,同时根据危险点、危险源的具体情况按以下四类进行工作安排。
一类危险点系指线路通道内或线路下方有大型机械作业(混凝土泵车、吊车、挖机、爆破等),安全距离不够、通道内有威胁线路运行的障碍物,班组指定人员定点看守。二类危险点系指有大型机械作业,安全距离接近但不满足要求,班组安排人员每周监控巡查。三类危险点系指有施工作业,安全距离满足规程要求的,但曾有过偷盗现象发生的,班组运行人员缩短巡视周期,增加巡视次数。四类危险点系指保护区外有施工作业,可正常巡视。
同时,对线路通道内的危险点、危险源进行重点监控。为了消除安全隐患,一方面派人严防死守,初步控制隐患范围;另一方面主动上门对违章施工单位或个人发放违章隐患通知书,宣传法律法规,签定安全协议,对施工现场进行指导和监护,现场立警示牌(说明电力危害,注明禁止施工事项、安全距离、联系电话)。针对车辆便道,协助施工单位设立限高标志。对于一些野蛮违章施工、履劝不改的施工单位和个人,班组层面无法制止的及时上报工区相关部门。由工区安监部门牵头,向市经济局、安监局送达相关整改意见文件,分清责任,签订安全协议,针对现场情况采取相应的安全技术措施。同时下达了违章整改通知书,制定整改方案,限定整改日期。
通过大量细致的工作和不断努力,在防外力破坏工作上已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在根本上还不能完全杜绝外力破坏。要从根本上杜绝外力破坏线路,需要具体的对策。
一是对新建线路加大基建的投入,做好前期协调工作,把外力隐患消灭在萌芽之中。二是内部各级领导应高度重视防外力破坏工作,建议成立电力设施保护工作组织体系,特别要成立线路防外力破坏保护班组,制定各级人员的岗位职责及考核办法,使此项工作始终处于有序的状态。三是加大宣传力度。与新闻媒体长期合作,广泛地宣传《电力法》、《电力设施保护条例》及实施细则,现场设立《电力设施保护公告》,刷写宣传标语,还可利用宣传车有针对性地在沿线村庄、学校、工矿企业、居民区进行经常性的深入宣传,使得电力法规家喻户晓。四是根据《电力法》第六条的规定,与当地政府成立电力设施保护领导小组,联络机构可设在工区工程管理中心,由此建立起良好的业务关系。
线路防外力破坏是一项长期、复杂的工作,面对输电线路运行环境日益恶化的严峻形势,需探索提出更好的措施,进一步确保电网安全稳定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