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前电力短缺的情况下,发掘形成可广泛规模化发展的全新电力来源新途径十分重要,堰坝式水电站就是其中之一。
所谓“堰坝式水电站”就是蓄水高度在3-20米、通常3-12米的超低水头水电站。发展堰坝式水电站与发展中高水头水电站比较具有许多独特优势与形成效益的差别。如:
①由于拦蓄水头高度低,堰坝式水电站的建设基本无需淹没农田、道路,更无需移民安置,也不可能形成当前广泛担心的因大型水电工程导致的对于区域气候的影响变化。
②可建设的地貌环境与区域十分广泛,建设方便快速,建设成本低,安全经济。
③通过山地丘陵河流梯级“堰坝式水电站”的连续建设,可消减、消除河流的水土流失与形成灾害、形成梯级的广泛蓄水水面,即可灌溉、又可养鱼、还可形成环境、景观、防洪等多重附加效益。
由于当前采用的轴流式、贯流式水轮机在低、超低水头条件下的发电效率均很低,甚至难于推动水轮机旋转,更加没有宽泛准确的水轮机出力调控性能,单位千瓦发电过流水流消耗巨大,因此导致具备上述众多优势叠加特质的低水头水电站的建设受到技术性与效益性方面的抑制。

优质化建设堰坝式水电站的支撑技术是04年、09年发明专利证书技术“多压点桨轮式水轮机” 的创新形成优势,该全新类型水轮机的水能利用能力十分充分,实现了“计量式”过流出力效果,使水轮机出力效率数倍提高,使建设与维护费用大幅降低,其可通过多压点水能的开闭调控使该水轮机在超低水头下实现稳定运行与对于水头、负荷变化的大幅度适应性调控,出力调控能力巨大,运行十分稳定,可导致优质电力品质形成;通过该水轮机的规格变化可形成适合不同水头高度、不同过流流量的“堰坝式水电站”的广泛建设运行。
我国是世界第一水能大国与农业大国,山地流域众多,因此广泛规模化建设“堰坝式水电站”将形成巨大与显著的经济环境生态效益的获得:且其多数适合建设的地点集中在电力负荷集中区域;有望一举改变中部南方电力短缺的状况。(陈晓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