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时线损计算是配网线损计算的高级应用之一。提供时间间隔至少为15分钟的线损理论计算。按月计算线损大多是与供售电量的实际线损做比较,来衡量管理线损的好坏。而实时线损的意义却在于通过高密度时间点的理论计算,综合分析由负荷类型构成、线路结构、运行方式、负荷曲线的变化引起的线损率变化,提供一个对网络结构动态管理的方法。
基础数据分析
由负控系统中SCADA提供的基础运行数据是独立的数据源,在理论线损计算中,结合组网结构、拓扑状态,将SCADA数据进行分布,分别将电气设备与测量运行量进行一一对应,保证数据的一致性。即负控系统向线损提供电网运行的实时数据,线损系统向负控系统提供网络结构与属性数据。具体的数据流如图所示:

计算方法
基于均方根功率的前推回带法,作为简化的潮流算法,更加适合于计算实时线损。前推回带法可以得到各段线路上的功率分量及电流分量,在网络正常运行情况下,以额定电压为初始值进行迭代,很快就能到收敛到稳定值。在计算过程中,充分利用多线程并行计算,能充分利用计算机的性能,提高计算速度。
主要功能
通过负控系统、集抄系统、远抄系统的实时电量数据,进行实时线损计算并将计算结果按一刻钟、小时、日、月时间间隔存入数据库。主要计算量为:
分电压等级的购电量、售电量、实际线损电量、实际线损率理论线损电量;
考核范围内的母线输入输出电量、不平衡电量、不平衡率等;
考核范围内的理论线损电量、理论线损电量;
考核范围内的电压合格率;
考核范围内的空载损耗与负载损耗;
计算过程支持后台计算模式,根据指定的时间间隔与计算范围、计算方法、数据来源,系统自动分析数据来源的真假、后来计算理论线损率与实际线损率,并在实时界面显示计算结果曲线。

系统实现意义
由于电网外部环境和内部结构参数、运行方式、负荷不是固定不变的,因此按月为计算周期计算出来的理论线损变得滞后、粗放和失真。与负荷控制管理(LCS)技术和集抄系统相结合的在线实时理论线损管理已经是未来发展方向和必然趋势,是理论线损计算发展的必然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