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半年之久的中石化联手新奥能源收购中国燃气一事依然扑朔迷离。在经过前期各种纷扰之后,近期,与中石油有着密切关联的北京控股集团大举介入,连续增持至14.928%,直逼最大股东持股比例的17.32%.北控的搅局在业内引来中石油亦介入的猜想,其来势汹汹亦迅速诱发了一轮抢筹大战,多方利益再度开始不断暗中博弈。随着股权的不断变化,原先的格局迅速发生变动,在临近收购延期后的7月6日越来越近的时候,形势变得愈发汹涌而充满不确定性。对于目前收购的僵局,一位接近公司人士透露,价格分歧并非主因,因为公司现任个别高管存在关联交易的违规行为,担心被收购后遭遇清算,因此他们并

首页 > 火电 > 火电动态 > 企业 > 正文

中燃收购战:股东上演抢筹大战 北控凶猛搅局

2012-05-30 10:32 来源:北极星火力发电网 

持续半年之久的中石化联手新奥能源收购中国燃气一事依然扑朔迷离。

在经过前期各种纷扰之后,近期,与中石油有着密切关联的北京控股集团大举介入,连续增持至14.928%,直逼最大股东持股比例的17.32%.北控的搅局在业内引来中石油亦介入的猜想,其来势汹汹亦迅速

诱发了一轮抢筹大战,多方利益再度开始不断暗中博弈。

随着股权的不断变化,原先的格局迅速发生变动,在临近收购延期后的7月6日越来越近的时候,形势变得愈发汹涌而充满不确定性。

对于目前收购的僵局,一位接近公司人士透露,价格分歧并非主因,因为公司现任个别高管存在关联交易的违规行为,担心被收购后遭遇清算,因此他们并不希望被任何中资机构收购。

从公司公告情况以及其他媒体的报道看,公司确有部分高管涉及关联交易,然而非常意外的是迄今依然没有任何处理的措施。

记者昨日先后数次联系中国燃气现任三位高层欲求证了解上述情况,最终均未能联系上。

北控搅局诱发抢筹大战

中石化联合新奥能源收购中国燃气一事在历经诸多纷纷扰扰之后,走势迄今依然不甚明晰。而近日,北控集团亦忽然介入,连续出手增持,使得此前格局迅速变化。

据香港交易所信息显示,北控集团于本月16日,以每股3.75-3.80港元,再增持中国燃气760万股,涉资2877万,最新持股进一步增至14.928%.

而在此之前的半个月内,北控集团大约有6次连续增持行为,价格均高于中石化和新奥能源要约收购的3.50港元。

公开资料显示,北控集团是北京的市属最大国企,旗下北京控股持有陕京天然气管网40%股权,剩余60%股权现在由中石油旗下昆仑燃气持有。

上述信息使得市场纷纷揣度,北控集团的增持与中石油密切关联,且由此使得整个收购的难度加大,不确定性因素增加。

面对北控的增持潮,中国燃气目前的最大股东英国富地石油亦在本月7日和8日大举增持,共持有中国燃气17 .32%的股份,而其增持的平均价格亦在4港元以上。

此外,韩国股东SK亦迅速跟进。本月24日,公告显示,持有10 .84%的SK E & S昨以市价每股3 .8 1港元向S K G as购入2.25%股份,持股量增至13.09%.增持中燃气9846万股,涉资3.75亿元,而SK G as剩下2.24%.

事实上,自去年12月13日中石化和新奥能源联合发布公告称将以每股3.5港元、总价167亿港元收购中国燃气全部股份后,富地石油和SK E & S集团都对中国燃气进行了几十次的增持。

上述情况无疑是因为抵抗中石化和新奥能源的收购,此外客观上也会使得除非收购价格上升,否则收购可能性将越来越小。

而根据此前的要约收购公告,一旦中石化和新奥能源收购股份未能达到75%,要约收购将宣布失败。

而目前,上述几家股东合计持股接近50%,收购难度陡然增加。)

据悉,中石化和新奥已将收购中国燃气的截止日期延期至7月6日,并表示保留进一步延长收购最终截止日期的权利。

不过中石化董事长傅成玉在3月26日的中国石化业绩发布会上公开宣称,开出的价格已经反映了市场的公允价值,并非为了收购而收购,不能支付高于市场公允价值的价格。不过4月3日中石化与新奥能源联合发布公告,对此前中国石化董事长傅成玉的有关言论作出澄清,表示其表述不构成“不提高要约价格”的声明,并保留修改收购要约条款的权利。

上述关于延期和提价留有余地的表述,似乎表明后续收购联合体可能会做出一些新的方式。

收购陷入僵局是因为价格还是“遮盖违规”?

2011年12月13日,新奥能源和中国石化共同宣布,以每股3.5港元共计167亿港元的代价,收购中国燃气已发行所有股份,新奥能源承担收购费用的55%,中石化承担45%.

翌日,中国燃气声明表示拒绝,认为发起的联合收购要约完全未获邀请、属机会主义性质且未能反映该公司的基本价值。

公司方面认为,此前未有沟通,而要约抛出的时候正处于市场波动,再加上2010年12月份管理层出事之后,股价跌去了25%.在管理层出事之前,中国燃气52周的平均价是4.13港元,历史高位是5.03港元,因此认为3.5港元的出价很低。

由上述双方交锋情况看,收购陷入僵局的主要分歧在于价格。

回溯当时股价看,12月13日前一个交易日收盘价为2.8港元,而消息宣布当日股价暴涨超20%,收盘3.37港元,成交量亦猛增5倍。

不过从彼时机构的观点看,并未发现有质疑出价太低的声音。华泰联合证券分析师陈文谦评价称,收购价基本合理,落在此前认为合理价格区间的下限,收购价格对应的估值基本上与同行业其他公司持平。

而德意志银行报告中称,此次或为敌意收购,不过收购公告前,中燃股价2.8港元已高过该行对其基本面估值2.6港元。尽管市场仍在等待进一步的收购细节公布,但因憧憬其控股权转手,中燃股价将暴涨。

“要约收购价格取决于市场,双方洽谈合适即可。”广发证券(香港)经纪公司董事副总彭浩彪称。

一位接近公司人士对记者透露,价格分歧并非主因,因为公司现任个别高管存在关联交易的违规行为,担心被收购后遭遇清算,因此他们并不希望被任何中资机构收购。

公司2011年9月12日曾经公告承认捷成管道和久安燃气两家公司涉及关联交易。不过对关联交易额更大的深圳茂亿实业、深圳市捷成浩迪科技以时光流逝和人事变动为由表示无法查清。涉事的庞英学却依然担任联席董事总经理兼执行总裁。

然而公司公告还称,违反上市规则的原因是这两家公司的关联人庞英学,虽早在2002年11月22日公司成立起就身为中燃全资附属子公司“中燃燃气”董事,却是在2011年1月28日才被任命为上市公司中国燃气董事,因此中燃董事会“未获告知庞先生与捷成管道及久安之关系”。)

而从此前媒体报道信息显示,上述公司多与庞英学均直接关联。庞英学为捷成管道的股东兼董事,久安公司第一大股东为庞英学外甥王青松,深圳茂亿股东中亦有庞英学。此外,还有个别高管亲戚出现其中。

而对于上述明显违规的情况,公司方面从此再未做出任何处理。

记者昨日欲就上述事情求证于中国燃气,然而先后数次联系现任三位高层,最终均未能联系上。

延伸:中国燃气收购混战 SK反扑再斥资3.7亿增持

中燃收购战局势因北控集团大手笔增持而逆转,最先入局的南韩股东SK终有所行动。目前持有10.84%的SK E&S昨以市价向SK Gas购入2.25%股份,持股量增至13.09%。

SK Gas发言人表示,此举为公司改变策略,望集中自身核心业务,故决定出售中燃股份。该公司此前共持有4.49%中燃,是次仅出售当中5成,至于剩余5成则将视乎市况而决定是否出售。

近月鲜有再出手增持的SK E&S,是次收购9,846万股份,涉资3.7亿元,以昨收市价3.81元为参考的交易价格,相较其此前不断增持的最高价3.7元仍高。相信临近新奥发函截止日,SK亦不例外密密部署。

持13.09% 仍第三大股东

不过,交易完成后,SK E&S持股量由10.84%增至13.09%,仍为第3大股东。

但若SK Gas进一步出售剩余2.24%股份,SK E&S则有望超越「程咬金」北控集团,重返第2大股东地位。

另外,联交所数据显示,新奥燃气于5月17日,遭两名执行董事场内减持共套现8,449万元,于建潮申报减持180万股,每股平均价27.85元,套现5,013万元,持股量由0.34%降至0.17%,另一名执董王冬至亦按每股28.05元场内减持122.5万股,套约3,436.1万元,持股由0.23%降至0.11%

相关新闻:

【独家】盘点中国燃气收购战的曲折

中国燃气收购战:谁在动谁的“蛋糕”?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展开全文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
2
收藏
投稿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查看更多相关报道

今日
本周
本月
新闻排行榜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