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转型,山西很难走得快导语:如果不转型,还将带来更大的问题,就是我们经常说的资源的困境。由资源依赖到资源的困境。山西曾是全国第一煤炭大省。山西的优势十分突出——煤富、煤企多、煤炭在经济结构中占比大。然而,经过数百年的开采,山西的煤炭资源濒临枯竭,而生态环境的污染却日益加重。昔日的资源优势反而成为困扰山西发展的劣势。对于山西,煤炭问题既是产业、经济问题,又是民生、社会问题。纠缠不清的问题像乱麻组成的怪圈束缚了山西的发展。资源型经济的转型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2010年12月13日,国务院正式批复设立“山西省国家资源型经济

首页 > 火电 > 火电动态 > 访谈 > 正文

煤炭大省山西:不转型很难走得快

2012-03-13 11:13 来源:经济观察报 

不转型,山西很难走得快

导语:如果不转型,还将带来更大的问题,就是我们经常说的资源的困境。由资源依赖到资源的困境。

山西曾是全国第一煤炭大省。山西的优势十分突出——煤富、煤企多、煤炭在经济结构中占比大。然而,经过数百年的开采,山西的煤炭资源濒临枯竭,而生态环境的污染却日益加重。昔日的资源优势反而成为困扰山西发展的劣势。

对于山西,煤炭问题既是产业、经济问题,又是民生、社会问题。纠缠不清的问题像乱麻组成的怪圈束缚了山西的发展。

资源型经济的转型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2010年12月13日,国务院正式批复设立“山西省国家资源型经济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在新一轮改革中,山西将会如何实现自我的救赎?

转型之难

记者:袁书记你说过转型是解决山西所有发展问题的关键。你自从2010年就任山西省委书记以来,有人说,从你嘴中听到最多的词就是转型。如果不转型,山西将面临什么?

袁纯清:这些年我始终在思考这个问题。山西为什么要转型,这是因为山西的客观实际所使然,因为山西是一个以煤炭为主的资源型大省,这就带来了这样几个问题:第一是产业结构的单一;第二因为挖煤会带来对生态的破坏,这是两个客观实际。

如果不转型,还将带来更大的问题,就是我们经常说的资源的困境。由资源依赖到资源的困境。这个已经为两次经济危机所证明,一个是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一个是2008年的国际金融危机。两次国际性金融危机中,最先受到冲击的、受到冲击最大的是山西。

正是依据这样的客观实际,山西需要转型。不转型,山西的社会经济发展这条路很难走得通,很难走得快,很难走得好。所以说转型是山西的根本出路。

记者:现在每个城市、区域都在尝试改革,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山西的产业结构中煤炭占据的比重较大,转型对于煤炭大省山西来说,似乎格外艰难。

袁纯清:至于如何转型,我们有个大的前提,就是党中央、国务院非常关心山西,2010年批准山西为国家资源型经济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这个试验区的获批给了我们一个契机,给了我们一个平台。

我们高度重视、格外珍惜这个难得的机遇,举全省之力、凝全民之智,全面铺开综改试验区建设。

   记者:你曾说过,先行先试是综改试验区的最大政策,是中央对山西最大的支持。至今为止,山西都在哪些方面做了尝试?

袁纯清:以区域为单元寻求突破是改革开放不断深化的必然选择,转型综改试验区在一定意义上就是“新特区”。

我们认为,先行先试既是一项大的改革授权,又蕴含着许多具体政策,既要敢闯敢干,又要按规律办事;既是精神和理念,又是具体实践;既是不断推进的过程,更是十分紧迫的任务。

作为第一个全省域的转型综改试验区,山西制定了实施方案和总体方案,目前已经报到了国家发改委。实施方案不仅省里面制定了,市县里面也制定了。其次,山西确定了一批试点单位、标杆项目,为全省转型发展探索可借鉴、可推广的模式和经验。如一个市试点两个县,一个县最少两个试点单位。同时,山西还尝试以机制创新破解制约山西转型跨越发展的土地、资源、环保等方面难题。

改革转向

记者:正如你所说,综改试验区只是提供了一个机会、一个平台。对于山西,煤炭问题既是产业、经济问题,又是民生、社会问题,牵一发而动全身。山西新一轮改革将转向何处?未来煤炭产业在整个山西的经济结构中将处于什么地位?

袁纯清:资源型经济转型核心是产业转型,对山西来讲,就产业而言,就是以煤为基、多元发展,就是摆脱资源依赖,转变到依靠科技创新,依靠产业的多元化,依靠由内陆型的经济向对外开放的转型。

煤是山西最大的优势,我们不能丢了优势找优势,但只强调煤炭,还是摆脱不了资源的困扰,所以要走多元发展的路子,既要推进煤炭深加工,延长煤自身产业链,又要以煤为资本,去发展其他产业。

山西将加快实现由采掘文明向制造文明转变、由粗放高耗增长向集约绿色发展转变、由煤电基地向综合能源基地和现代产业基地转变、由资源依赖向创新驱动转变、由资源大省向经济文化强省转变,走出资源型地区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新路子。

产业转型、生态修复、城乡统筹、民生改善是转型综改试验区的四大领域,也是转型跨越的重大任务。这四个方面互为关联、相互影响。简而言之就是“四化”:工业新型化、农业现代化、市域城镇化、城乡生态化。

记者:如今,山西转型、产业结构调整已有一年多时间。就目前来看,改革推进的难度大吗,效果又如何?

袁纯清:我这里讲几个基本的数字。比如说2011年我们的工业投资3338亿元,非煤产业投了2097亿元,占63%,说明我们非煤产业的投资已经超过了煤产业本身。第二个数字是,其中非高耗能的投资有2178亿元,增长了49.7%。第三个概念是,新型产业投资了914亿元,增长了49.9%。

我就用这些数据说明转型的立意、思路是正确的,已经初显效果。随着我们进一步的推进,山西的转型将会有光明的前景。

记者:在综改区改革中,你曾提出“新山西”的说法,你给山西的转型设定了怎样的目标?

袁纯清:我想,“新山西”至少包括:经济总量有新的提升,首先规模还是要做大。“十二五”末,按照年均13%左右的增长,要达到18000亿左右;第二个就是,民生福祉有新水准。“十二五”末,城市居民的收入达到3万元,农民的收入达到9000元左右;第三个是产业发展有新的形态。我前面讲到以煤为基、多元发展,有一个数字概念,就是非煤产业超过了煤炭产业,这在山西是很不容易的事情。这是我们现在规划的,我想,通过努力是可以达到的。

朔州:改革总要付出代价的

导语:朔州也经历了这个过程,关闭了小煤矿,新兴产业很难立即跟上来。在发展循环经济上,国家还是很支持的。但国家同时也在控制火电,因为要考虑到“十二五”的布局

记者:山西获批综改区之后,就朔州来说,得到了哪些产业政策上的扶持?

王茂设:主要归纳为两个方面,一个是循环经济工业园区的发展;一个是生态恢复工程。因为有了综改区政策,项目的审批明显加快了,特别是循环经济工业园区的建设。如果没有综改区这个战略,很多项目的立项审批,推进起来有很大难度,有了这个战略定位以后,在政策扶持上,包括资金补贴上,都有不少便利。有好多银行都主动跑到综改区,帮助解决融资问题。

朔州搞了8个循环经济工业园区。过去也有过这种提法,但是一些工业园区产业链规划不完善,也不能循环发展。煤炭转成电,就不做了,现在我们提倡,把煤炭作为电的原料,把煤矸石掺起来,变废为宝。这样发电后,剩下的粉煤灰再和氧化铝做成建筑材料,包括耐火砖和地板。总之是要将作为原料的煤,最终吃干榨净,实现循环。

记者:综改区被赋予了先行先试的改革空间,在体制机制的创新上,朔州有哪些突破?

王茂设:最典型的,是我们通过综改区这个平台,用煤炭资金补贴保护生态环境,这包括大力植树造林,改善水源等,通俗地说,就是用煤炭挣的钱,补贴农业、补贴林业,实施生态修复工程。关了煤矿的地方,可以养猪养牛,培植花卉,从事现代化农业。发展畜牧业,是目前探索出的一个好路子,我们引进了奶粉厂,鼓励千家万户养奶牛。现在,朔州的牛存栏数16万头,羊320万只,农民年人均收入在7000多元左右,主要是靠畜牧业。

另一方面,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也存在转产的问题。关闭煤矿的地区,要逐步转到煤化工产业上,转到循环经济园区上,转到现代服务业上,转到农业畜牧业上。这些地方,短期内收入肯定受影响,但长远来看,正在进入可持续发展的轨道。

按照国家的土地政策,你造了地、恢复了生态以后,按照占补平衡的原则,可以给你增加批地指标,等到再上工业化项目,就有了土地指标了。

按照咱们的推进力度,体制机制方面,我们也将成立领导组,组织专门的研究。比如说在财税政策上,能不能适当地宽松;在金融政策上,是不是给予贷款扶持,等等。此外,在土地、环境评估、资源配置上,也要有一些改革和创新,但也要尊重现在的经济秩序。

比如现行的金融体制,我们就在改革,我们的小额贷款公司、村镇银行,也开始为中小企业解决一些资金问题。以前是很难发挥作用的。当然,综改区还只是个开始,比如机构的体制如何改革,土地资源如何分给试验区的项目等,还需要进一步讨论。

记者:改革首先要做好牺牲利益的准备,朔州的改革也经历了这个阵痛吧?

王茂设:改革主要目的,还是推进发展。改革的过程当中,有一些地方,总要承受一些压力。或者是,一个产业也好,一个地方也好,总要付出一些代价,这个是必然的。朔州也经历了这个过程,关闭了小煤矿,新兴产业很难立即跟上来。在发展循环经济上,国家还是很支持的。但国家同时也在控制火电,因为要考虑到“十二五”的布局。我们在重大项目的推进上,是绝对按照程序来的,没有审批的项目,绝对不敢上。我们现在很着急的一个电力项目,还等着国家发改委审批。

朔州现在共有83座煤矿,有两个露天开采煤矿,其他都是井下开采,年产量1.8亿吨,年发电量700万千瓦时,其中风能电厂是66万千瓦,到“十二五”末是1600万千瓦。在全国地级市,朔州的电力是排在靠前的。张德江副总理去年去过我们那里,看了我们的现代化矿井非常高兴,说山西的煤炭资源安全得到了保障,推动了现代化矿井建设。现在,我们的现代化矿井单井年生产能力达到120万吨,生产安全有保障了,资源也不浪费了,同时煤矿工人也减少了。

这种情况下,那些原来严重依赖煤矿的地方,就必须上新型工业化的项目,弥补关闭煤矿带来的产业空心化。

记者:山西省提出,要树立“环境就是生产力”的理念,经济与生态并重,你怎么理解这个理念?

王茂设:其实就是解决发展是为了谁的问题,标准就是山更绿,水更清,天更蓝,空气更清新。达到这样的标准,老百姓的生活水平才能得到提升。因为山西大面积关闭小煤矿,现在4000多座煤矿,只剩下1000多座,而这3000多座煤矿的矿上,必须实施生态修复工程,这是一项非常艰巨的工程。

去年我去宁夏银川考察了一次,宁夏是一个年降水量只有90毫米的地方,但是宁夏银川市就不缺水。为什么呢?银川把大量的黄河水蓄起来,一方面增加了银川市上空的空气湿度,一方面也解决了地下水资源,同时也解决了干旱问题。作为朔州来讲,我们的年降水量有400毫米,更应该解决好自己的水源工程。去年10月1日,我们把黄河水引到朔州,同时把我们大河小河的水全部蓄起来,一方面调节气候,一方面灌溉,同时补充地下水。

再一个,我们加快了推动植树造林,去年朔州和国家林业局三北防护林局合作,共同开发了一个项目,就是种植100万亩樟子松。去年,我们六个县市区完成造林33万亩,造林的质量也提高了。过去栽树,栽的是小树苗,要长成森林得十年二十年。现在我们在苗圃里育好树苗,起码是三尺到四尺高,这样的树苗特别是松树,当年栽树,当年就能成林。所以袁纯清书记向回良玉总理汇报时说,过去是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现在是晚上栽树,早上成林。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展开全文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
2
收藏
投稿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查看更多相关报道

今日
本周
本月
新闻排行榜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
*点击空白区域关闭图片,
双指拖动可放大图片,单指拖动可移动图片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