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乐观”成为火电2012年开端的关键词。关于火电投资率连续多年下滑、项目开工率低的报道成为近期火电领域的热点。整个火电业似乎仍将停留在寒冬里,而大唐集团董事长刘顺达却表示“火电春天已经到来”,因为“春天是属于出生在春天或者熬过冬天的人的”。果真如此的话,火电又该如何在春天出生或者熬过这个寒冬?火电投资率下滑或成常态据统计,我国火电投资连续6年同比减少。2011年火电投资仅为2005年的46.4%,同比减少26%,火电投资占电源投资的比重降至为28.4%。对此,华北电力大学曾鸣教授

首页 > 火电 > 火电动态 > 市场 > 正文

合理配比能源结构 促进火电发展

2012-02-15 09:51 来源:中国能源报 

“不乐观”成为火电2012年开端的关键词。关于火电投资率连续多年下滑、项目开工率低的报道成为近期火电领域的热点。整个火电业似乎仍将停留在寒冬里,而大唐集团董事长刘顺达却表示“火电春天已经到来”,因为“春天是属于出生在春天或者熬过冬天的人的”。果真如此的话,火电又该如何在春天出生或者熬过这个寒冬?

火电投资率下滑或成常态

据统计,我国火电投资连续6年同比减少。2011年火电投资仅为2005年的46.4%,同比减少26%,火电投资占电源投资的比重降至为28.4%。

对此,华北电力大学曾鸣教授和中国社科院战略研究中心周成雄研究员都表示,今年这种下滑趋势仍将持续。

曾鸣认为:“2012年总体的电力需求量预计会下降,电力缺口不会太大,加之火电企业当前自身发展面临的一些困境和问题,因此火电投资应该会继续呈下滑趋势。”周成雄告诉《中国能源报》记者:“火电投资率下滑,不是企业自身不想投,而是因为有政策上的约束和控制。国家近些年一直在致力于调整能源结构和节能减排,所以相对于水电或其它一些能源项目来说,火电的审批更为严格。除了火电业自身亏损所带来的负面效应外,政策因素是影响火电投资下降的一个关键因素。”周成雄同时表示,从调整能源结构的角度看,火电投资下滑的趋势将成为一种长期的趋势。

火电投资下滑是向理性回归

近年来,火电投资率的下降与火电业整体亏损的局面相互映衬,凸显了火电走下坡路的趋势。而在记者的采访中,许多专家都表示,火电近些年在投资方面的下滑并不是坏事。相反,它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火电从前些年过于迅猛的发展开始向正常轨道回归。能源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史丹教授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就曾表示,由于巨大的能源和电力需求和电价偏低等因素,造成了火电装机快速增长以及火电企业的亏损。

此外,周成雄告诉记者,火电投资率的下滑与火电供电量的下滑之间没有直接关系,它直接反应的是火电增长率的放缓。直接影响火电供电量的是已投产、建成或者正在建设中的火电机组数。而火电业整体是否处在一个良性的发展轨道上,要将其放在整个能源行业中来看,不能仅看火电自身的几个指标。按照合理的能源结构比例来发展火电业是最为合理的。如果整个能源行业处在良性的发展中,火电也会共享这种良性循环。同时,国家也是根据能源一盘棋的战略,明确了放缓火电增速和优化发展火电的政策。

让火电与可再生能源相匹配

曾鸣认为,要改变火电当下的困境,不能寄希望于电价上调或煤价下降,至于煤电矛盾和电力体制的问题更是短期无法有效解决的痼疾。“今年电价或会有上调,但幅度不会太大,同时电煤价格预计会保持平稳,出现大幅下降的可能也不大,火电要摆脱困境还是应该走多种能源优化发展的道路,就是说要在火电的发展和布局上与可再生能源匹配起来。”

2011年全国能源工作会议上就提出过,“十二五”期间要“优化火电发展,要重视优化火电开发区域布局。在西部煤炭富集地区,按照集约化开发和煤电一体化模式,采用先进节水技术,建设大型煤电基地电站项目。在东、中部地区,主要考虑建设保障电网供电安全的电站项目。在边疆少数民族和经济欠发达地区,建设一定规模的燃煤电站。此外,要继续淘汰能耗高、污染重的小火电机组;发展热电联产;合理安排天然气发电项目;加强电力科技创新;加快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

优化发展火电和加快发展可再生能源就涉及到要将两者结合起来的问题。“这需要进一步推进特高压电网的建设,同时还要改变输电和输煤比例不合理的问题。”曾鸣表示。

理顺煤电关系任重道远

有时我们为了迈过一道坎,往往需要先倒退几步。对于解决火电业发展困境,周成雄认为也可以学习这种思路。他对本报记者讲到:“煤电矛盾就是因为煤已经市场化了而电还没有。这时就有两种方式,要么把电市场化;要么就是把煤从市场重新收归国有。我认为,就目前的情况来说应该采取后一种方式。”

我国从2002年开始电力体制改革,期间历经分离厂网分类,组建两大电网公司和五大发电集团、电煤市场化、煤电联动、煤电联营,到如今电改已经进入了第十个年头,而业内人士对此的感觉则是“路漫漫其修远兮”。对于电力这样具有公共性质的行业,其市场化的推进本来就较其它行业来说更为复杂。加之,我国自身国情的特殊性,更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改革的难度。

周成雄认为,就我国的具体国情来说,把煤收回国有要比将电推向市场更为合适。“这种方式就是由国家来进行控制,实现电力企业和煤炭企业的结合,通过市场交易,一方面实现对电企所需煤炭量的配给;另一方面抵消成本变动所造成的损失。换句话说,就是让煤和电在国家和政府的主导下成为一家,组建成综合性能源集团,从而进一步体现综合实力。”而对于这种方式的可行性,周成雄表示“考虑到我国主要的电企和煤企都是国有大型企业,这种方式应该是可行的。”

对此,福建省发展研究中心朱四海博士表达了不同声音,“煤和电发展的非对称性是火电业的核心问题。电力体制改革也一直想要推进煤电的对称性和同步性,但将煤炭重新收回国有,以便实现电力企业和煤炭企业的组合,并不符合我国电力体制改革的总体思路。我认为还是应该继续推进电力的市场化发展。”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展开全文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
2
收藏
投稿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查看更多相关报道

今日
本周
本月
新闻排行榜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