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1日,“水电斗士”张博庭在网站上发表批判文章《环保部“生态优先”是对“十二五”规划的误读》,引起记者注意。这篇批判文章矛头直指1月6日环境保护部(以下简称环保部)对其系统内部发出的一份《关于进一步加强水电建设环境保护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这份《通知》因为临近春节并没有引起多少人关注。因为在此前的2011年10月18日,环保部刚刚联合国家发改委印发了《河流水电规划报告及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审查暂行办法》(以下简称《暂行办法》)。记者发现,《通知》中所提倡的水电开发原则

首页 > 水电 > 水力发电 > 评论 > 正文

水电开发,部门争斗几时休?

2012-02-08 09:55 来源:中国能源报 

1月21日,“水电斗士”张博庭在网站上发表批判文章《环保部“生态优先”是对“十二五”规划的误读》,引起记者注意。

这篇批判文章矛头直指1月6日环境保护部(以下简称环保部)对其系统内部发出的一份《关于进一步加强水电建设环境保护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这份《通知》因为临近春节并没有引起多少人关注。

因为在此前的2011年10月18日,环保部刚刚联合国家发改委印发了《河流水电规划报告及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审查暂行办法》(以下简称《暂行办法》)。记者发现,《通知》中所提倡的水电开发原则与《暂行办法》中的原则迥然不同,这正是张博庭文章中批判的要点所在。

《通知》中将积极发展水电的原则确定为“生态优先、统筹考虑、适度开发、确保底线”这16个字;而此前的《暂行办法》中确定的原则是:全面协调、统筹兼顾、保护生态、发挥综合效益。

口水仗背后的部门博弈

无独有偶。几乎环保部的每一次动作,都会引来水电系统的口水。

2011年年初,环保部污染防治司副司长凌江在公开场合称:“水电的污染在某种程度上比火电的污染还要严重”。此话一出,立即引来包括国家能源局原局长张国宝在内的水电拥趸者的反驳。

2011年9月,环保部副部长吴晓青在《中国环境报》发表《我国水电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一文,首次向外界披露环保部形成的“生态优先、统筹考虑、适度开发、确保底线”的十六字原则。此文一出,引发水电系统人士不满。按照“水电斗士”张博庭的说法,“生态优先”完全背离了“十二五”规划纲要明确的“在做好生态保护和移民安置的前提下积极发展水电”的初衷,这种“狭隘”的“生态优先”,否定了“开发与保护并重,在开发中保护、在保护中开发”这一基本国策。

仔细分析几番口水仗背后,不难发现实际上都是部门利益博弈的外现。

环保部巡视员牟广丰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实际上最理想的状态应该是在项目决策之初就开始环评,就是政策环评;然后才是落实政策的规划环评;接下来是执行规划的具体项目环评。”

牟广丰曾在2011年9月接受采访时吐露心声,他希望规划环评变成行政许可,而不是一道程序而已。“成为行政许可,就意味着,如果环评通不过,这个项目就上不了。”对此,水电系统人士反驳说这样做会助长行政腐败。

记者发现,《通知》要求环保部下属各环保局在今后受理、审批水电项目“三通一平”和水电建设项目环评文件时,必须出具发改委的“路条”,流域规划环评审查意见或者流域环境影响回顾性评价研究成果。

这意味着,环评在未来水电项目审批过程中的权重增大。而与此同时,《通知》还是没有突破现行的核准制的框框。国家发改委改原来的审批制为核准制后,企业在上项目时要先从国家发改委那里获得同意开展前期工作的“路条”,然后凭借该“路条”分别到国土、环境、工商等部门办理行政许可,最后由国家发改委核准。

而此前的审批制,只要国家发改委通过审批,项目就具备了合法性。为此,业内人士抱怨,核准制对于国家发改委来说,无疑是“责任分散了,权力集中了”。

两部委联合颁布的《暂行办法》中,并没有要求在国家发改委在作出是否给企业“路条”这一决策时就介入环评程序,相反,在环评审查过程中,由原来的环保部独立审查变成了两个部门的联合审查。

谁是受害者?

环保部发出《通知》之时,西南水电基地传来消息,受“环评风暴”影响而搁置审批3年之久的金沙江中游鲁地拉水电站于1月11日顺利通过国务院办公会审核。

尽管两天后,负责该电站开发的鲁地拉水电有限公司的母公司中国华电集团(以下简称华电集团)在其网站首页滚动图片新闻中公布了这一消息。但是华电集团在面对本报记者的采访要求时还是保持了谨慎与低调。因为华电集团,正是2009年新一轮“环评风暴”中受影响的两家央企之一。

2009年6月11日,环保部开出了其成立之后的首张罚单也被媒体称为“史上最严厉”罚单。该罚单责令华能集团和华电集团所属的龙开口和鲁地拉两个水电站停工整改。两大央企被告知,在整改验收结束之后才能解限。

在此之前,中国水电行业内还没有听说过哪一个项目因为环评而下马。由此而引发的新一波“环评风暴”以及后来的大量NGO组织以环评为由对水电建设投反对票。

“从此以后,社会上甚至刮起了一阵妖魔化水电的歪风,好像只要是说水电的不是,都能吸引来眼球和点击率。”“水电斗士”张博庭对本报记者说。

企业方面大呼冤枉。然而记者在调查中了解到,环保部在叫停两个水电站时让人“措手不及、摸不着头脑”。水电人士百思不得其解的是,为何此前获得包括环保部领导在内的考察队伍一致好评的龙开口和鲁地拉突然变成了环保部罚单上的“违法电站”。

环保部此举也引发了多方猜想,有围观人士认为,环保部此番拿两个重要央企开刀,实为树立威信。

企业方面称,环评报告早就送达环保部相关部门,但迟迟不能获批,眼看着要错过枯水期修建截流围堰的宝贵时机,企业不得不选择“冒险”。

记者发现,《暂行办法》中已经明确,环保部在收到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后,商国家发改委在30日内组织审查。审查会结束后,受国家发改委委托负责审查具体工作的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要在10日内将审查意见报国家发改委。

尽管这意味着,未来水电项目的环评审批有了明确时间表,但业内人士对这个办法仍持观望态度。“这个《暂行办法》无疑是两个部门妥协的结果。”一位接近该文件起草工作的人士以颇为无奈的口吻对本报记者说。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展开全文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
2
收藏
投稿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查看更多相关报道

今日
本周
本月
新闻排行榜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