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十二五”生物质发电装机将达1300万千瓦
2011年11月,有媒体披露《可再生能源“十二五”发展规划》中有关生物质能源部分规划内容已初步定稿。到2015年底,生物质发电装机将达1300万千瓦,到2020年将达3000万千瓦,在2010年底550万千瓦的基础上分别增长1.36倍和4.45倍。
点评:发展目标的确定将对涉足生物质发电、垃圾焚烧发电以及生物燃料领域的相关企业构成利好,也将坚定企业投资该领域的信心。
2 国航生物燃料首次验证飞行成功
2011年10月28日,国航使用现役波音747-400型客机加载由中石油与霍尼韦尔旗下UOP公司合作生产的航空生物燃料,在首都国际机场执行了验证飞行,并取得成功。此次试飞使用的生物燃料不用对飞机或发动机作出任何改变,仅仅是对石油燃料进行了替换。
点评:本次试飞,将有助于削减运营成本并降低飞机温室气体排放量,在中国航空发展史上具有重要里程碑意义。
3 西部规模最大的垃圾发电项目投入试运行
2011年9月30日,由重钢三峰环境产业集团公司联合美国卡万塔控股集团共同建设的成都九江环保发电厂正式投入试运行。该项目占地约90亩,共配置了3台垃圾焚化炉,是目前西部规模最大、工艺最先进的垃圾焚烧发电厂。
点评:该发电厂每天处理城市生活垃圾约2000余吨,平均每日发电74.7万千瓦时。
除电厂自用外,剩余的电全部送至九江变电站,可供8万户居民使用。
4 世界最大生物质发电厂在广东运营
2011年10月18日,由广东省粤电集团投资的目前世界上单机容量及总装机容量最大的生物质发电厂正式投入商业运营。广东粤电湛江生物质发电项目为2台5万千瓦机组,其中1号机组已于2011年8月底投运;2号机组现已顺利通过96小时满负荷试运行,试运期间,机组平均负荷率达100.6%,各项技术参数指标优良。该生物质发电项目每年可替代约10万吨标煤,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30万吨,减少二氧化硫排放近2000吨。
点评:该项目在纯生物质燃料前提下,采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循环流化床技术,进一步提升发电机组的效率,成本和污染物排放更低、燃料适应性强,燃烧温度低有效抑制结渣、腐蚀令灰渣综合利用价值提高,更为节能环保。
5 国内首个生物质炉VER自愿减排项目在河北启动
2011年12月10日,由河北光磊炉业有限公司实施的 “30万台生物质炉具VER自愿减排项目”在河北省故城县启动。项目第一期将于2011年底前在故城县推广5000台生物质炉具,配套建设30个秸秆成型燃料厂,年产秸秆成型燃料1.5万吨,替代标准煤7500吨,年减排二氧化碳近2万吨。这是国内首个在生物质炉具行业实施的VER自愿减排项目。
点评:生物质炉具是一种新型高效低排放炉具,燃料以生物质为主,采用半气化燃料方式,节能减排效果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