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遵义市汇川区团泽镇岩门村山脚下的山洞内,有一座目前贵州电网“服役”年龄最长的变电站——110千伏岩门变电站。40年来,它默默无闻地工作着,为汇川区、绥阳县、湄潭县等地的千家万户送去光明。它现在的情况如何?还会运行多长时间?何时退役?记者近日前往对这座变电站进行了探访。

变压器藏身山洞中
从遵义城区出发,汽车先后沿着省道、县道和山村公路共行进了一个多小时约30多公里后,终于抵达了岩门变电站。变电站外面,陈旧斑驳的围墙和生锈的铁门印证了这座变电站的年龄。
在该变电站站长唐建强的带领下,记者来到该站的核心区——变压器区域。只见两台大型、外表陈旧的变压器分别藏在相邻的两个人工开凿的巨大山洞中,正发出“嗡嗡”的声响。记者仔细观察,两个山洞高约15米,宽约12米,进深15米,可容纳数百人。
“110千伏岩门变电站1972年11月份投入运行,距今已有近40年历史,是贵州电网最‘年长’的变电站。其在南方电网五个省区电网中也非常罕见。”唐建强告诉记者,这两台大型变压器每台重63吨,高5米,变电容量各3.15万千伏安。从投运之日起就藏身在山洞中,期间进行过几次维修和更换部件。直到今天,它们仍在运行,但是供电范围已经越来越小了。
变电站今年底退役
为何这个变电站(主要指变压器)会藏身在山洞中?唐建强介绍说,这是上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的产物。当时,国家提出“备战、备荒”的口号;电力部门经过艰苦努力,用了一年多的时间建成了这个当时贵州电压等级最高、技术含量最大的变电站,主要给061系统在绥阳县境内的531、409、407、405等军工企业及湄潭县等地的居民供电。“把变压器藏在山洞内,是为了防止敌人的袭击。”
遵义供电局变电管理所副主任吴歧介绍,随着年岁的增加,这两台变压器的零部件磨损增大,已经逐渐老化落伍。其体积庞大但变电容量很小,已经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电力的需求。最近10年来,在110千伏岩门变电站的周边,已经建了几座体积小、重量轻、功能多、变电容量大的现代化新型变电站,现在岩门变电站的供电负荷正在逐渐转给这些新建变电站。预计到今年底,它将正式“退役”。
欲申报工业遗址
唐建强说,一般的变电站是露天的,各种设施、特别是主变压器经常年的风吹雨淋、霜雪侵蚀,其老化、腐蚀的过程会加快。岩门变电站的主变压器藏在洞内,避免了风霜雨雪的侵蚀,加上工作人员的精心维护,这是它能长久“服役”最重要的原因之一。
“岩门变电站藏在山洞里近40年,这在贵州电网是绝无仅有的,它极富时代特色和历史价值。”吴歧说,40年来,它见证了遵义电网和贵州电网发展壮大的历程,它也是贵州电力工业发展、贵州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实物证据。目前电力部门正在考虑把相关资料整理后,将岩门变电站申报为工业遗迹(文物)加以保护,让更多的社会公众了解岩门变电站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