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化、信息化的新经济时代,信息资源已成为企业发展的重要资源,信息化已成为推进企业发展的重要手段。对于县级供电企业来说,加强信息化建设已是电力发展的必然选择,其不仅有利于电力事业的蓬勃发展,为企业的改革和发展营造良好氛围,还有利于县级供电企业服务于新农村建设,服务“三农”,促进县域经济快速发展。
由于县级供电企业的信息化基础相对薄弱,管理水平、业务处理和服务手段等参差不齐,同时云南地处高原山区且地域广阔,交通条件较差,这些客观因素的存在,导致县级供电企业信息化系统推广、应用存在一定难度。如目前仍有部分县级企业营销信息管理系统未实施推广,未完全实现“全省大集中”的建设目标。对于已经推广的县级供电企业,营销管理制度执行比较粗放,部分县级供电企业管理制度不够健全和完善,营销系统应用工作在一定程度上还存在一定的随意性。
县级供电企业一体化信息系统推广、应用徘徊不前的“症结”在哪里?电力体制改革对电力信息化推进影响还要持续多久?2011年5月,云南电网公司信息部组成了以咨询、研发、运维、通信等领域专家为主体的联合调研组,深入部分县级企业开展信息化专题调研。调研组在深入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县级供电企业信息系统实用化进程中存在的矛盾:标准体系与个性需求、先进的一体化系统与滞后的管理系统、规划的缺失与系统的分裂、繁重的任务与软弱的组织、创新思维与守旧观念的矛盾,这些“矛盾”互相影响、互相制约,对一体化信息系统的推广、应用形成了一定阻力。
标准体系与个性需求
标准是信息技术发展的重要保障,信息化的发展离不开标准化的发展。通过信息系统固化制度、标准、要求和业务流程,推广到各供电单位,能快速、有效规范业务工作。但信息化实施的标准和程度是什么?对于大多数县级供电企业来说比较困惑。许多企业往往根据平时工作习惯及多年工作经验的积累,自行提出标准,以满足个性化需求。
信息化标准体系和个性需求的冲突成为管理信息系统推广实施滞后的重要原因。就像一幢大楼,如果各家的装修风格迥异、线路设置也不对接,就算各家装修得再完美,整个大楼的管理还是一片混乱。不可否认,需求是系统建设的根本。由于外部环境不断变化,业务需求也在不断变化,系统建设需求也随之变化。然而系统开发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这就需要在一段时期内,相对统一需求。
推广应用不是解决个性化问题,而是对系统规范化、一体化问题的解决。全省上万名业务人员在使用营销一体化管理信息系统,需求众多,系统的易用性问题尤为突出。个性需求的提出,需要考虑功能实现后对系统效率、安全的影响。当供电单位个性需求与系统效率相冲突时,只能让位与效率;当个性需求与系统数据安全相冲突时,只能让位于安全。杜绝因个性需求对整个系统建设产生颠覆性的意见。
云南电网公司副总经理赵柄松在云电同方调研客服系统的应用推广时指出,企业信息化应用是一个比较艰苦的过程,企业信息化过程是企业变革的重要工作,在变革过程中需要将个性的需求逐步过渡到最终支撑企业的标准化。
先进的一体化系统与滞后的管理系统
利用短信群发平台将一份计划检修停电通知以手机短信的方式发送给广大用电户,同时,通过短信查询电费信息。在陆良供电有限公司,客户电话信息的手机为开通电话催缴电费和安全用电信息提供了较好的服务平台,不仅提升了服务质量,而且提高了工作效率。
电费短信通知仅仅是一体化客服系统中小小的一个功能点,云南电网一体化客服系统功能包括26类核心业务功能模块,近千个功能点,涵盖了日常营销业务工作以及统计分析工作,为营销业务的开展提供了必要的技术支撑手段。但由于上线时间晚,设计的能模块较多,大部分企业未能按规划实施全功能上线,仅启用了与主要基本业务紧密相关的几个功能模块。
此外,除了使用统一推广的信息系统,县级供电企业基本都拥有自建系统。这些系统的运行环境不同,开发工具不同,数据环境也大有差异,各系统相互独立,缺少必要的通信能力,数据无法实现共享,但由于操作便捷,功能单一,长期操作的习惯性,致使部分基层业务人员不想再替换其他系统,给一体化信息系统的实用化推广进程形成了一定阻力。
繁重的任务与软弱的组织
在县级供电企业,信息部门曾一度未能受到应有的重视。长期以来,没有一个专门机构配置,没有规范的建制和岗位,而是将信息部门附属在生技部门下,或者作为企业的三产部门,有的设在办公室工作部门下,还有的仅设一个“信息化专责”人员。这是县级供电企业信息化建设方面区别于其他行业的一个特征。
信息化作为一项系统工程,发展信息化是企业发展的一次重大变革过程。随着信息一体化系统的不断推进,信息技术在企业各个管理层面的应用和渗透,其影响必然波及企业的战略发展、组织结构、规划策划、管理制度、协调控制、企业文化等,这就需要有一个专门的职能部门来具体实施和执行,不仅要参与到企业规划、工程项目、企业管理过程,积极主动的做好各种协调工作,而且要做好信息化的制度和标准建设,系统运维等。
通过调研发现,县级供电企业的信息化组织机构设置和人才状况明显已经滞后于信息化建设的需要,大部分县级企业设立1-3人的信息中心或工作小组,隶属办公室管理,职责划分也不明确,而且多为兼职人员。在当前推进城乡信息一体化发展的形势下,这种状况势必不能适应信息化对人才、机构的要求,影响信息化的推进。
信息化建设的发展迫切需要大批既熟悉业务,又精通信息化的复合型人才。然而,在调研中,企业普遍反映缺乏专业的信息技术人才,特别是复合型人才相对匮乏。这主要是传统的“重生产”的电力生产经营模式忽视了对信息人员的培养和招聘,其次是电力技术、信息技术的复合型人才难以培养,成材周期长。因此企业应该积极完善其人才机制,一方面通过开展内部培训、社会公开招聘以及与高校、科研单位协作,引进和培养信息化人才,另一方面,还要在留住人才、发挥人才的作用等方面多做文章。
规划的缺失与系统的分裂
为满足不同业务需要,不同部门在不同时期都进行了一系列信息系统的建设,几乎每个县级供电企业都有大大小小几个甚至几十个信息系统。但这些系统多数是在未经科学合理的整体规划下建成的,各系统之间缺乏联系,信息不能共享,业务不能协同开展,对企业管理决策的作用十分有限。由于缺乏总体数据规划、数据整合,存在或多或少的“信息孤岛”,部分数据不能融合到整个管理信息平台上。有的企业将营销业务分拆后,建立多个互不相联的独立系统,如:集抄系统、用电检查系统、客户档案系统等。甚至有企业建立有自己的业务一体化信息平台。这些系统功能单一,开发标准各异,仅为满足当时业务需要,不能为决策和数据挖掘服务。
规划的缺失导致系统建设处于分散状态,分散的系统又导致企业管理层感受不到信息化带来的效益,因而对信息化建设支持力度不够,如此一来一体化信息系统在推广过程中受到多方的阻力。这里面不排除当时信息技术水平相对落后的客观因素,但根本原因还是由于前期的建设方案不完善,需求不明确,项目实施标准不确定造成的。
“无规矩不成方圆”,任何项目都需要相应的科学标准来规范、约束,项目才能得以正常实施并取得成效。所幸的是,不少县级企业已经认识到规划的重要性,尤其《县级信息化管理办法》的正式出台以及近期公司信息部正在组织编写的《县级供电企业信息化一体化实施方案》必将能够宏观协调和指导县级供电企业信息化工作的开展,促进城乡信息一体化进程,使企业的信息化建设走上规范之路。
创新思维与守旧观念
“信息化不仅是IT技术问题,而且更重要的是观念问题。”世界知名成功企业海尔深刻阐明了一个企业应该如何做信息化和什么是信息化的问题,这也许就是海尔取得神话般成功的理念所在。
目前,供电企业还普遍存在一些管理漏洞和弊端,人们对信息化认识不充分,甚至模糊。有的将其看成是“摆设的花瓶”,人有我也有,好应付上级检查;有的管理人员在自己从事的岗位上,故意回避一些信息技术手段的使用,有的希望“难得糊涂”,有的不愿提高“透明度”。这些认识的定位使企业信息化工作受到了很大的影响,削弱了信息化专业管理职能,影响了企业信息化工作的声誉,影响了信息化工作者的积极性,信息化建设的“统一领导,统一规划,统一标准”原则无从谈起,难以贯彻落实。
信息化是先进的管理思想与现代信息技术相结合的应用过程,信息化建设应成为推动企业管理变革的契机。采用信息技术进行企业管理,必定要使企业一些管理模式进行改革,这是一个非常现实又无法回避的问题。怎样实现?改变传统观念,对企业业务流程重组,将先进的信息技术和科学合理的管理模式有机结合起来。确立正确的信息化观念,这关系到县级企业信息一体化推进的行动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