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2日,陕西蒲城营配调一体化管理模式优化试点工程通过国家电网公司验收审查,这是全国首家建成的农网智能化试点项目,标志着国家电网公司农网智能化试点工程取得突破性进展,为探索适应中西部地区特点的农网优化管理模式和农网智能化建设模式提供了实践依据。
专家组认为,陕西蒲城试点全面完成了国家电网公司下达的智能电网试点工程计划任务;在农网统一数据采集与集中监控平台、智能配电台区、中低压配电网多种通信技术与农网营配调管理模式优化等方面具有突出的创新性;在提高农村电网供电能力、供电可靠性与电能质量,降低中低压电网电能损耗,优化资源配置,降低管理成本等方面均取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为探索适应我国中西部地区特点的农网优化管理模式和农网智能化建设模式提供了实践依据;项目成果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同意通过验收。
国家电网公司农电工作部副主任张莲瑛宣布验收结果并作重要讲话,陕西省电力公司副总经理李永莱致词并讲话,国家电网公司农电工作部、智能电网部、科技信息部等部门负责人及专家参加了验收审查。
蒲城农网智能化试点立足农配网实际,融入智能化元素,应用多项国内领先的信息技术,实现了多项突破。一是建成了农网统一数据采集与集中监控平台,实现了中低压配电网(配电线路、台区、用户)运行数据的一体化采集与集中监控功能,消除了“信息孤岛”,保证了数据的唯一性和准确性,提高了配用电集成控制能力与运行管理水平。二是根据不同负荷特征的需求,率先应用了简洁型、标准型与扩展型3类8种典型智能配电台区,为探索农网配电台区实现配置标准化、结构规范化和功能智能化取得了重要的实践经验。三是首次将230MHz无线蜂窝网移动通信技术应用在农网智能化建设中,采用EPON无源光网络、微功率无线通信、GPRS、电力线载波等通信技术,为解决点多、面广、地域环境复杂的农村中低压配电网数据通信难题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手段。四是基于企业一体化信息管理平台、农网调配控一体化平台、统一数据采集与集中监控平台及营配服务技术支持平台,创新地提出了农网营配调一体化技术解决方案,实现了信息集成、数据交换、业务流程的有机融合,符合国家、行业相关技术标准规范;建立了基于调控中心、营配服务中心、信息中心的农网营、配、调优化管理模式,为创新农网管理模式做出了积极探索。五是围绕技术与管理创新主题,申报了9项专利,制定了97项技术与管理标准,编制了110份岗位说明书,基本满足了农网智能化工程建设与运行、维护、管理的需要,具有较好的实用价值。
蒲城是本次试点唯一一家直供直管县级供电企业综合试点单位,试点主要包括配电自动化、智能配电台区、用电信息采集、农网统一数据与集中监控平台和企业一体化信息平台 4个单项工程,选择城区9条手拉手10千伏线路、农村2条辐射式10千伏线路共138台配变进行智能化改造,建设用电信息采集点6760户,公专变计量采集点 1514个。通过试点建设,实现了县级供电企业信息全覆盖和数据实时化,辅助进行采集、监控、决策分析,保证电网设备运行处在最优状态,确保县级供电企业生产营销各环节流程高效运行;初步探索出一整套县级供电企业适应智能化运行的管理模式,优化整合了农电企业资源,简化了业务流程,提升了企业集约化、精益化管理水平。
试点取得了良好的经济社会效益。试点项目提高了农配网故障的反应速度,户均停电时间减少33.5%,平均故障隔离时间由60分钟缩短至3分钟,供电可靠率提高到 99.938%,线损率降低3.6%,年增益236万元,节约运行维护成本123万元。信息化水平的提高、互动化的服务,使客户用电更加透明,提高电力客户满意度。应用适度超前的技术和设备,为分布式能源接入、多元化缴费方式、阶梯电价实施、智能家居系统应用提供了技术支持。农网智能化改造使配电网更加坚强,用电更加灵活,促进有序用电管理,实现电网供需平衡,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更加坚强的供电保障。
陕西蒲城农网智能化试点工程验收建成得到了媒体的关注,陕西日报、陕西广播电台、渭南日报、渭南电视台等媒体参加了验收审查仪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