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民搬迁,远离故土,虽然说舍不下恋恋故乡一片情,但也要顾全大局保安宁。一批批搬走的村民,都在新的土地上开创着自己的新天地。但是有个人却是例外,他就是淅川县香花镇南山片区柴沟村的村电工郭金铜。
6月25日,淅川县香花镇柴沟村148户689人搬迁至后靠到厚坡镇绕西移民新村。早在两天前,移民电力服务站已经驻扎该村,香花供电所组织28名农电工,兵分几路,出动车辆8台次,提供临时发电设备3台,应急照明装置2台,架设临时线路4条0.5千米,安装临时灯具16盏,临时开关16个,在顺利完成了柴沟村的移民保电工作后,拆除所有临时供电线路,安全撤离,转移“战场”。
柴沟村、雷庄村、白龙沟村、渔牧场4个自然村统称为“南山片区”。这里三分之二的手机信号为湖北地区,给村电工郭金铜拨电话就是长途漫游,他说仅电话费一个月就要花150元左右。
46岁的郭金铜一直忙碌着,他是6月12日随着雷庄村一起搬迁到邓州市彭桥移民新村,那里居住环境条件很好,还能从事老本行。很多人都好奇,不是搬走了么,怎么又回来了?原来,这位四十来岁的汉子,放不自己工作了几十年的岗位,放不下服务了多年的乡亲。
“铜娃儿,搬回来吧,南山不能没有你。”70多岁的老人欧阳莲枝拉着老郭的手动情的说。雷庄村还有120户不搬迁,郭金铜眼泪丝丝的,此时才觉得这片生他养他的丹江水是多么的亲切。
从2004年开始,淅川县电业局定点扶贫南山,架电线、改农网、修公路、装卫星电视、筑饮水工程、圆寒门学子求学梦、建电力希望小学、开荒种果园、养网箱鱼……。富起来的南山群众为服务国家南水北调要搬迁,确实有很多舍不得。乡亲舍不得村电工,干了15年的村电工更舍不得南山。
香花镇到南山,一道道山梁将这4个沿江的小村庄隔在了丹江湖畔,崎岖狭窄近30公里的山路让技术娴熟的司机头疼不已。南山片区的3个自然村,加上一个负责供电的比香港大一个平方公里的渔牧场,近100余平方公里,都在他的管辖范围内。移民搬迁后,2700余人剩下1300人,村户用电一时陷入无管理状态,再加上路程远、线损高,没“金刚钻”的村电工还真揽不了这个“瓷器活”。去年正月初5才学会骑摩托的老郭,隔河渡水,逐家逐户抄个电表都需要4至5天,在此之前需要徒步,艰难程度可想而知。
24日13时50分,骄阳似火。副所长刘红超带领供电所6余人前往柴沟村瓜地沟组,这里住有37户,月用电400余度,2004年农网改造从邻村架设的41基10千伏电杆让这里有了正常电。马上就要动迁了,大家伙儿顾不得休息,抬着临时发电照明设备来到丹江岸边。“南山片区80%供电线路陆续得到改造,工作是越来越好干,我辛苦点不算啥!供电所的领导和同志们对我好,隔河渡水都不能忘记了电力恩人……”郭金铜边说边发动马达,开船奔赴孤岛—瓜地沟……
在路上,刘所长想起老郭的一件好人好事要求让写写,去年年底,村电工们来供电所交电费,因为路程远,郭金铜在所里住了一晚。第二天起雾,一名妇女送孩子上学的途中被车辆撞伤,围观群众很多。老郭见状二话不说把伤者背往镇医院,妥善安置后悄悄离去。
6月27日,笔者再次打通电话想求证此事。“呵呵,那都是小事儿,我现在跟大家伙儿在南山片区拆除旧线,把后靠不走的村户用电线路重新规整。天再热,也不能影响干活,保证安全用电才是第一。”村电工郭金铜草草撂了电话,又投入到移民保电工作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