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鹏,国家电网公司牡丹江电业局变电检修工区检修一班副班长,生产一线解决技术难题和进行高难度施工工艺的专家型工人。 诚信,是于鹏做人的准则 诚信是一个道德范畴,是公民的第二个“身份证”,是日常行为的诚实和正式交流的信用的合称。即待人处事真诚、老实、讲信誉,言必信、行必果,一言九鼎,一诺千金。诚信这两个字,是于鹏今生今世做人的准则。 2006年7月,由于于鹏的诚信,他的名字出现在牡丹江市优秀共产党员的名单中。 2007年5月,由于于鹏的诚信,他走上了黑龙江省劳动模范的领奖台。 2010年5月,由于于鹏的诚信,他又一次充满自信地来到北京,走进人民大

首页 > 农电 > 报道 > 正文

牡丹江电业局:爱岗敬业的全国劳模于鹏

2011-06-01 20:37 来源:牡丹江电业局 作者: 陈大友 高万红

于鹏,国家电网公司牡丹江电业局变电检修工区检修一班副班长,生产一线解决技术难题和进行高难度施工工艺的专家型工人。

诚信,是于鹏做人的准则

诚信是一个道德范畴,是公民的第二个“身份证”,是日常行为的诚实和正式交流的信用的合称。即待人处事真诚、老实、讲信誉,言必信、行必果,一言九鼎,一诺千金。诚信这两个字,是于鹏今生今世做人的准则。

2006年7月,由于于鹏的诚信,他的名字出现在牡丹江市优秀共产党员的名单中。

2007年5月,由于于鹏的诚信,他走上了黑龙江省劳动模范的领奖台。

2010年5月,由于于鹏的诚信,他又一次充满自信地来到北京,走进人民大会堂,在这里他得到了胡锦涛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这一天,于鹏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授予全国劳动模范称号。

诚信的于鹏平日少言寡语,憨厚诚实,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形象;检修变电设备,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岗位。然而,诚信的于鹏,用平凡而不平淡的忙忙碌碌,织成一道亮丽的人生风景线,人格、毅力与真诚,构成了他诚信的三原色。

32年前,于鹏22岁,他结束了三年多的知青生活,从农村回到城市,来到牡丹江电业局所属的电力安装公司。那一年他习惯了拿锄头和镰刀的双手,握起了钳子和螺丝刀子,他从一个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转眼间变成了一名让人羡慕的电力工人。

32年来,说起于鹏,牡丹江电业局的职工们如数家珍。但是,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诚信,是于鹏做人的准则。”

于鹏所在的变电检修工区,负责全局变电设备的检修。据统计仅2007年至今的三年时间里,于鹏参加过大小检修项目就有100多个,处理缺陷300多件。每一个检修项目的完成,都流淌着于鹏诚信的汗水;每一个缺陷的处理,都写出于鹏诚信的故事。

“于鹏干活讲诚信,干起活儿来就不要命!”,这句话是与于鹏共事多年的同事,对于鹏最深刻的评价。

“咱干的活要经得起良心的检验,干啥咱就干好啥!”,这句话是于鹏对诚信的诠释,是他镌刻在心里的座右铭。

凭着这种诚信,他成功地完成了一次堵漏焊接。当时,变压器内有残油,焊接十分危险,如果焊接技术不过关,一旦失手,就容易造成变压器燃烧爆炸,后果将不堪设想。

“我来!”关键时刻,于鹏冲了上去。凭着精湛的技术,他边焊接边用冷水降温。可是谁也没有想到的是,这一次看似再也平常不过的焊接成功,却彻底解决了多年来变压器漏油无法处理的难题。

节约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美德。节约这两个字看似寻常,却不能等闲视之。它是我们作为一名电网企业员工不可缺少的美德。当国家电网公司的“三节约”活动理念迅速渗透到公司系统各个角落时,当厉行节约将成为我们的一种境界、一种习惯、和一种文明的生活方式时,于鹏在进一步反思!在认真学习了国家电网公司关于开展“节约一分钱,节约一张纸,节约一寸导线”活动的倡议书之后,于鹏迅速行动起来,从自己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以实际行动投入到“三节约”活动中。

为电网企业节约每一分钱,是电网企业对员工诚信的基本要求,也是员工的责任,要想成为电网企业一名优秀员工,就要将节约植根于意识当中。凭着这种诚信的“三节约”理念,于鹏成功地干了一件绝活。在一次检修结束后,于鹏眼望着油迹斑斑的工作现场,他心里阵阵作痛,心疼的掉了眼泪,叹道:“长期以往,怎么得了,这是对国家财产多大的浪费呀!”怎样才能把东流一点,西撒一点的油收回来呢?于鹏动起了脑筋,夜夜失眠换来了节油的“金点子”。老于给工区每个人都做了一个接油盆,仅在春检中用接油盆就“捧”回了变压器油、开关油、绝缘油、润滑油等1.3吨,为企业节省资金1.6万元。同事们每逢提到此事,就笑着说,“老于的接油盆这项绝活还真值!”

于鹏的身上闪耀着高尚的诚信魅力。1998年于鹏同志因病住院,时任牡丹江电业局变电检修工区的领导本着照顾劳模的本意,拨给于鹏10000.00元家属陪护费用。但于鹏同志在结束住院时如实的将节余5000.00元钱全数返还工区,展现了一位劳模的诚信情操。

这就是全国劳动模范于鹏。和千千万万国家电网公司的员工们一样,于鹏凭着这种诚信,不图名利,不求回报,默默无闻地奉献在电力生产的最前沿。

责任,是于鹏心中的砝码

一滴水可以折射出太阳的光辉,一件小事就可以看出一个人的内心世界。所以,一个人有没有责任感,并不仅仅是体现在大是大非面前,更体现在细微的小事中。

于鹏是一个有责任感的专家型工人,他知道自己肩头的责任有多重。

于鹏知道,他31年来所参加的每一次改造施工,不仅仅是为保牡丹江地区供电那么简单,它还有着更为重要的国际影响和政治意义!

“中国对俄经贸看牡丹江”,但凡有对俄贸易经验的人都听说过这样的话。

牡丹江市地处祖国最北端,位于中国、俄罗斯、朝鲜半岛、日本合围的腹地,东北亚大通道上的一座多口岸的区域性国际城市。这里素有中国的国际木业之都的美称,同时她也是中国对外贸易实力城市13强、中国旅游竞争力百强城市、中国十大宜居城市和东北地区重点开发城市。

于鹏先后三次带领工区的技术能手赶赴中俄边境口岸绥芬河市,完成了牡丹江电业局66KV绥芬河中俄互市贸易区变电所施工任务。绥芬河互市变电所施工,在当时是牡丹江电业局第一次接触的全钢管结构变电所施工项目。这次施工之所以“高难”,一是钢架和构件必须在地面组合安装,再整体吊装;二是其安装精度误差不得大于5毫米。这小小的5毫米,意味着眨眼之间的犹豫,甚或毫厘之差就会前功尽弃。此时,牡丹江电业局领导第一个想到的就是有责任感的于鹏,于是迅速决定让变电施工经验丰富,善于思考的这位老劳模带队。面对全新的构件模式、高标准的施工要求,再加上地处高寒地区的冬季施工,这对于鹏和他所带领的变电检修工人们来讲都是一次重大的考验。历经三赴绥芬河,凭着肩头担负的责任感,于鹏和检修一班顺利完了66KV间隔、10KV高压柜和31500KVA变压器的安装施工任务。

有人为于鹏计算了一下,31年来,于鹏扛着肩头的责任,足迹遍布牡丹江供电区的崇山峻岭。仅变电检修工区成立的近九年里,于鹏相继参加了供电区内所有220KV变电所、110KV变电所、66KV变电所以及35KV变电塔的春秋检、大修维护、技术改造等工程。

有一件事让于鹏至今难忘,有一次在老外面前,他自豪地说:“我是中国电力工人!”说这句话时,他再一次感受到自己肩头上的责任。

两年前,牡丹江电业局绥芬河一次变电所改造施工的先期重任压到于鹏肩上,为了锻炼年轻的员工,于鹏决定带领全班赶赴绥芬河现场。

时值隆冬,绥芬河地处高寒地带,这里早已经滴水成冰。在绥芬河施工期间,老于生病了,呕吐、腹泻严重。同事们赶紧把他送到绥芬河第一医院,医生判断为严重胃肠感冒,迅速点滴庆大霉素,但是仍然不见效。第二天,同事们把他送回牡丹江就医。为不耽误工期,打了两天点滴之后,于鹏就匆匆返回绥芬河施工现场。

牡丹江电业局变电检修工人隆冬施工的热烈场景,恰好被路过的几名俄罗斯客人看到眼里。

俄罗斯客人通过导游询问于鹏,“你们为什么要在零下三四十度的严寒中施工呢?”

于鹏自豪地说,“因为我们是中国电力工人!”

创新,是于鹏工作的态度

创新是以新思维、新发明和新描述为特征的一种概念化过程。起源于拉丁语,它原意有三层含义,第一,更新;第二,创造新的东西;第三,改变。创新是人类特有的认识能力和实践能力,是人类主观能动性的高级表现形式,是推动民族进步和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一个民族要想走在时代前列,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一刻也不能停止理论创新。于鹏是一位富有传奇色彩的人。他的传奇色彩来源于他敢于创新。所以,创新就是老于的工作态度。

对于变电检修工作,于鹏是牡丹江地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他率另检修一班经常在工作中创新。

于鹏用创新的工作态度,创造了仰面焊工艺。仰面焊,方向调转180度,难度增加180倍,更何况要焊接的对象是薄如蝉翼的变压器散热片呢?还必须用小电流、短时间焊接,焊好了外行看个热闹,焊不好,越焊越漏,技术难度极大,风险极大。在我局8年前大范围治理充油设备渗漏时,于鹏率先成功开展了仰面焊技术探索。

于鹏用创新的工作态度,攻克了工艺难度极大的狭小空间铜铝排高密度錗弯技术。

于鹏用创新的工作态度,解决了电气施工图纸复核,修改、调整电器安装图纸与土建施工图纸衔接问题。

人们不禁要问:是什么打造了于鹏的传奇?我们说:是创新!是老于创新的工作态度。

奉献,是于鹏一生的追求

在国家电网企业,不论我们是一名出色的领导,还是一位普通的员工,如果我们的奉献总比别人多,人们终究会回报我们。当我们做出无私奉献时,我们将会发现自己鼓舞了不同领域的人们去采取类似的行动。也许岁月能改变山河,但有一种精神永远不会失落。也许时间会冲淡记忆,但奉献这种精神不会被冲淡,因为奉献这种精神是电网企业不朽的脊梁。

奉献是一种精神,这两个字说出来容易,做起来难!对于于鹏来说,奉献是他一生的追求。

正因为有了这种奉献精神,身为焊接专家的于鹏却要雇人焊接自家窗户护栏。

2009年5月31日,正值我局六个里程碑工程之一220KV绥芬河一次变扩建施工最繁忙之时。于鹏中午乘车远赴137公里远的绥芬河,人在半途就接到家里妻子电话,家中被盗。丢点现金、首饰都无所谓,最好笑的是入室盗窃小偷将于鹏的黑龙江省劳动模范奖章当作金子一并偷走,临走门口还摆着一把于鹏买的产自俄罗斯的军刀,于鹏连夜赶回家里,身为焊接专家的他临时雇人交代焊接窗户护栏任务,而他本人却于第二日清晨乘小客赶回绥芬河工地,投入火热的里程碑工程建设中。

正因为有了这种奉献精神,他才能提出刀闸完善化平台的大胆构想。

老于说,“其中的艰辛与甘苦,值得终生回味!”。

那年,于鹏结合二十多年变电检修工作经验,提出“刀闸完善化检修平台”的想法。工区领导委托于鹏,画图纸、搞设计,买材料、动手组装,出样品,老于都亲自主持。老于用奉献精神,起五更,爬半夜,研制成功了便携式可升降实用刀闸完善化检修平台,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大幅度提高了完善化检修平台效率。这一项新技术荣获当年牡丹江市总工会、市科委、市劳动保障局、市经贸委举办的全市“创新杯”竞赛创新成果奖。成果在实际应用中,屡创牡丹江电业局变电检修工作效率的最高记录。

正因为有了这种奉献精神,面对即将参军的儿子,却不能陪他去体检、政审。于鹏上有老下有小,工作起来不要命,对不住家人是不用说的了。2007年12月,于鹏儿子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应征入伍,保家卫国。可这时于鹏本人却远在绥芬河一次变电所工作现场,无法抽身回家。时任工区主任的赵悦礼同志亲自陪着于鹏的儿子经过一道道体检、政审关,使得于鹏儿子按照理想成为一名光荣的戍边军人。儿子的心情是有埋怨又有自豪,有理解又有榜样。

正因为有了这种奉献精神,他才会有崇高的人生境界。于鹏同志从省公司劳模到省劳模直至全国劳模,有至少三次疗养机会,完全可以有机会放松于蓝天碧海,舒解紧张工作于高山流水,纵情放歌于大漠草原。但于鹏在同事们诧异的目光中,选择了他所钟爱的变电所。方圆700平方公里51座变电所塔,每一件不会说话但默默伫立的变电设备都是他的“孩子”。他看着“孩子”们为牡丹江地方经济做出突出贡献,不善言词的他脸上就会不自觉露出幸福的微笑。

因为在走向全国劳模的路上,于鹏踏着台阶艰难地攀登。所以,于鹏比他人更深刻地理解国家电网的企业精神,他从一个平凡普通的电力工人,一步一个脚印地走到了一名仰不愧党、俯不负民的全国劳动模范理应达到的崇高。

企业精神是什么?企业精神是使生命富有意义的法宝,企业精神是伟大人格举起的旗帜,企业精神是人类所有美德中的极品!朋友,让我们扛起企业精神这面旗帜,在一个个最平凡最不起眼的岗位上,展开人生第一幕、第二幕乃至最后一幕的人生伟业吧!亲爱的朋友,请记住牡丹江电业局有一个变电检修工人,他叫于鹏,“诚信、责任、创新、奉献”的企业精神在他身上闪光。

作者: 陈大友 高万红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展开全文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
2
收藏
投稿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查看更多相关报道

今日
本周
本月
新闻排行榜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
*点击空白区域关闭图片,
双指拖动可放大图片,单指拖动可移动图片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