笼统地说,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们生活的反映,活动的记录,历史的积沉,是人们长期创造形成的产物。而班组文化作为团结凝聚班组全体成员的桥梁和纽带,是班组建设的核心内容,它的形成不是朝夕之事。
然而,在企业班组建设进行的如火如荼之时,很多单位却在做着同样错误的事情:为了班组建设能够达标或应付上级检查验收,就去做一些文化网站,竖起展板,挂起标语,想通过灌输的方式一夜之间创造班组文化。试想这样形成的是文化吗?时过境迁之后,岂不是再无人问津?那么投入的人力、物力、财力就这样白白浪费?这完全是形式之举,未落实到班组文化形成的重心。
班组建设的最终目的是通过长期的努力能够形成一种文化,让这种文化引领大家,自觉发挥主观能动性和生产积极性,团结协作,合理地利用人力、物力,充分利用各方面信息,使班组生产持续、安全、和谐地进行,最终保质、保量、如期、安全地完成生产任务,提升管理水平。在这个过程中,文化是一种凝聚人心和引领进步的无形力量。
但这种文化的形成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它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工程,需要长期的培育和建设。如果把班组文化建设当做一项硬性任务,或者把它当成一次性任务来对待,把员工的脑袋填满去创造连员工自己都没有感觉的文化,后果可想而知。俗话说 “欲速则不达”,速度越快,留下的漏洞和错误就越多,到最后不仅文化没有形成,反而让员工充满了疲倦和厌烦之感,那么文化的引领和推动作用就再也无从谈起了。相反,如果能不断地对班组文化建设进行新探索,展开新思考,给文化建设注入新的动力和新的活力,在传承文化的基础上不断推陈出新,注入新内涵,那么随着逐步的积累和良好氛围的熏陶,班组文化或许能够渐入佳境。
其实,只要在班组建设中能够形成良好的文化,那么班组的管理水平、员工的素质和精神面貌将会发生喜人变化。
笔者在河北省电力研究院做过班组建设工作。经验告诉我,班组文化的形成,需要做好几个方面的工作。首先要加强员工培训,通过学习培训,使班组成员明确开展班组文化的意义,了解班组文化的引导、激励和约束作用,从而增强全体职工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其次把制度建设与精益生产相结合,对照标准,查找不足,以制度保证员工的安全生产,从而使员工形成按照标准和规范工作的良好习惯。再次要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深入调查研究,让员工由自发到自觉、由单一到综合、由表象到深层的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最后要将班组思想建设与精神文明建设相结合,不断对员工进行先进性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不断丰富和深化班组文化内涵。
诚然,班组文化不是朝夕之事,但只要在这个过程中不急躁,不冒进,脚踏实地,稳步向前,那么文化的强大凝聚力就一定能够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