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非公有风电厂开发商中国风电集团,公布了一份靓丽的2010年业绩报告。积聚了四年的力量终于爆发。在过去的一年中,中国风电集团几乎所有指标都翻了一番。新增装机容量是之前所有年份的总和,超过65万千瓦;发电量增长两倍多,达到11亿多千瓦时;综合收益逾12亿3千万港元,较2009年(9个月)增长120%……另一家非公有开发商UPC亚洲风力管理(香港)有限公司的发展情况也不错,虽没有准确数字,但其2006年底进入中国市场以来,总计开发建设了30个风电厂项目,投资规模将超过人民币600亿元,并且仍在继续加大开发投资力度。在我国,风电厂开发舞台上

首页 > 风电 > 风电运维 > 访谈 > 正文

专访:与非公有开发商对话风电发展

2011-04-08 09:11 来源:中国能源报 

  近日,非公有风电厂开发商中国风电集团,公布了一份靓丽的2010年业绩报告。积聚了四年的力量终于爆发。

在过去的一年中,中国风电集团几乎所有指标都翻了一番。新增装机容量是之前所有年份的总和,超过65万千瓦;发电量增长两倍多,达到11亿多千瓦时;综合收益逾12亿3千万港元,较2009年(9个月)增长120%……

另一家非公有开发商UPC亚洲风力管理(香港)有限公司的发展情况也不错,虽没有准确数字,但其2006年底进入中国市场以来,总计开发建设了30个风电厂项目,投资规模将超过人民币600亿元,并且仍在继续加大开发投资力度。

在我国,风电厂开发舞台上唱主角的是中央或者地方能源企业,非公资本寥寥无几,除上述两家公司外,仅有宏腾、中闵、天润等少数企业。然而,就是他们的存在,纵使局外人也会对我国风电产业的发展后劲多一些希望、少一份担忧。

近来,风机制造业巨头维斯塔斯宣称,又有一批新锐准备加入风电厂开发的市场,其资金来源都是私人资本。

在拥有先天优势的国有能源企业环立的竞争中,非公有风电厂开发商的日子过得怎么样、发展前景如何?

为此媒体记者专访了中国风电集团副总裁余维洲和UPC亚洲风力管理(香港)有限公司中国区总裁郭峥,相信读者自会从两位的回答中找到答案。

专访余维洲实录

记者:中国风电集团的各项指标为什么会在2010年翻番?

余维洲:中国风电集团2007年上市,前几年风电装机容量累计130万千瓦,2010年一年装机65多万千瓦。

我们进入风电行业比其他国企晚了两三年,这是其一;其二,风电厂建设需要立塔测风至少一年,之后还有项目可研报告、审批、招标等程序要走,2010年在积累了前几年的准备工作后,项目陆续投产发电,所以这一年中各项指标有一个飞跃。

记者:作为非公有制风电厂开发企业,中国风电的日子过得怎么样?

余维洲:各项业绩我们均已发布公告,盈利情况还不错,达到了我们的预期。

在这12亿多港元收入中,近一半来自风电厂发电量收益,另一半则来自风电服务、设备制造、工程施工等辅业。随着风电厂的陆续投产,今后大部分收入将来自售电量。如果今后解决好风电并网问题,公司的盈利是不成问题的。

记者:说到售电量,很多风电厂反映风电并网难,这会不会对中国风电的收入影响很大?

余维洲:在风电厂建设前期的可研报告中,一般没有也不可能充分预估风电有多少无法并网,这将会是风电厂盈利多少的重要因素,从目前来看,虽然北方的风资源情况较好,但北方地区的风电项目有些限电情况,达到6%。今后,我们会在沿海、南方等并网情况好的地方建设新的风电厂。

记者:在南方、沿海地区建设风电厂的进展如何?

余维洲:从去年开始,中国风电开始积极参与海上风电投标,今年,江苏南通潮间带5万千瓦的项目已经立项,争取投产并网。

另外,我们在浙江、上海等地已经立了海上测风塔。在湖南、湖北、四川、安徽、云南等18个南方省份设立分公司。这些省份虽然风资源稍差,但电网建设较好,如果限电少一些,达到投资回报率8%以上的业绩不成问题。

记者:在开发风电厂中,中国风电集团作为非公有企业,有什么独特的开发模式?

余维洲:2008年以前,我们采取和国有发电集团合资开发的模式,中国风电占50%以下的股份。

因为那时,国家的风电政策规定,中外合资企业买风机可以退还17%的增值税,央企们愿意拉着我们一起干。

但是,外资占大股的企业开发的风电厂不能在国内申请CDM资金,所以,我们和央企合作时只能占50%以下的股份。

从2008年开始,国家取消了这项政策,同时我们也想改变小股东的地位,所以,这之后的风电厂,中国风电集团选择控股或者独资的方式开发项目,我们在内地注册的协和风力发电投资公司,同样可以申请CDM资金。今后的开发模式将延续2008年以后的控股和独资。

记者:中国风电集团凭借什么和这些央企和国企竞争,比如获得项目的审批?

余维洲:从国家的政策上看,并没有区分国有和非国有,大家享受平等的待遇,实际操作中,可能会存在一些人为因素,从而倾向于国企。

中国风电属于港资企业,在香港上市,各地政府有招商引资的需要,比如,辽宁、甘肃、江苏等。这就给了中国风电集团很多机会。

另外,中国风电集团是风电厂开发商中产业链最完善的企业,我们有自己的设计院、工程公司、运行维护、塔筒、齿轮箱等业务,所以我们项目开发的速度很快,广受地方政府欢迎。

记者:展望“十二五”,中国风电集团有哪些规划?

余维洲:我们规划,到“十二五”末,风电装机容量达到500万千瓦,2020年达到1000万千瓦以上。凭借在香港上市的天然优势,准备走出国门,到那些电力需求大、增长潜力好的国家开发风电厂。

记者:弃政从商以来,您对自己的选择怎么看?

余维洲:从个人来讲,下海几年,自己感觉是正确的。在机关工作很平稳,但一些想法很难实现,企业给了我施展的舞台。

当时,我就想,干点什么呢,一方面我长期搞电力工作,另一方面,中国的能源需求这么大,肯定要大力发展电力工程,而火电的污染一直解决不了,清洁能源是发展方向,为子孙留下蓝天白云的工作很好啊。

中国风电集团副总裁余维洲

  

   

专访郭峥实录

记者:UPC在中国开发的风电项目目前盈利情况如何?

郭峥:UPC进入中国时间不长,虽然很多项目目前尚处于投产初期阶段,但基于我们做的项目报告来看,从技术角度分析,这些项目的盈利能力不错。

记者 :哪些因素会影响盈利?

郭峥:第一,风电并网问题引发的限电;第二,风机质量,我国发展风电的历史比较短,目前已经投入运营的风机在5到10年后的运行状况将会如何,现在还不好判断。

记者:UPC是在海外有不少风电项目,您认为,在中国开发好还是国外开发好?

郭峥:虽不能一概而论,但总体认为中国的综合环境比较好。

在中国,风电项目是由政府主导推动的,风电场开发的程序和路径清晰、明确,开发商主要负责项目前期开发工作并获取项目核准,其他相关事项会在政府的大力协助下进行,比如土地征用。

而在国外,公司要与土地的所有者分别签订协议,这些土地所有者为数众多,且提出的要求与条件千差万别,要逐一完成谈判并最终签订协议,必然耗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因此,有些风资源条件好的地方,不一定就可以顺利开发建设风电场。

又如电价问题,我国的风电上网电价是由政府事先制定的,而在国外,一个项目,一个电价,都要由开发商和电力公司经过漫长、复杂的谈判才能确定。

不过,国外实施的配额制度对电网公司有更多的责任要求,更有利于促进实现风电上网,限电弃风现象比国内少。

记者:UPC作为一家外资企业,与国有大型发电集团竞争,有没有感到不公平?

郭峥:国家的产业政策鼓励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和利用,并没有区分资本的公有或者非公有,所以不存在不公平的导向。在实际操作中,可能会在个别情况下出现一些人为因素导致的差异。

记者:UPC凭借什么与国有能源企业竞争从而拿到项目?

郭峥:第一,中国的风电市场很大,目前不可能被独占,况且,地方政府在配置资源时并不只考虑资本的公有或私有,而是比较谁建设的快、谁建设的好、谁能长久发展、谁对地方做的贡献大。

第二,这也是最重要的一点,UPC是一家国际化的公司,从事风电开发多年,积累了大量经验,在专业技术、运营、管理方面都有独到的优势。

第三,有些地方政府在招商引资时非常欢迎外资,我们在这一点具有天然的优势。

另外,在资金实力方面我们也不输与国有企业,凭借UPC在国外风电市场中多年积累的资源与经验,UPC在国际资本市场上具有很强的融资能力。我们拥有专业的能源融资公司,已经成功为UPC在世界各地开发建设的项目提供融资逾200亿元。

记者:UPC在风电项目上的盈利模式是什么?

郭峥:UPC在国内开发建设风电项目主要有两个模式,一是合资开发,包括参股和控股,二是独资开发,盈利主要来自电价收入,我们的风电场不对外整体卖出,将会自己拥有和运营。

记者:目前,中国的风电企业出海极其困难,UPC能提供哪些帮助?

郭峥:UPC在海外从事风电项目开发、建设、运营、管理已经多年,在这些领域积累了大量丰富的经验,比较熟悉海外市场的规则。因此,经验使我们对项目实施中存在的不确定性因素有更准确更敏锐的把握。

现在,国内的几大发电集团陆续找到我们,希望一起开拓海外风电市场。

记者:UPC在“十二五”期间的规划是什么?

郭峥:“十二五”期间,计划每年开发建设的装机容量达30万到50万千瓦,五年做到200至300万千瓦的规模。今后,我们会把目光投向沿海和南方地区,南部地区虽然风资源条件相对较差、可开发容量规模较小,但上网条件比较好,综合经济效益比较乐观。

记者:从个人角度看,您为什么选择风电行业?

郭峥:中国乃至世界多数国家,对能源的需求不断增长。有人说,如果全中国的农民每人每天都用热水洗澡的话,中国的能源就有枯竭的风险。但是,经济发展又不能简单地限制能源使用,所以发展替代能源是大势所趋,包括核电。

另外,我是学电力专业的,从上大学算起,我在电力行业已经从业超过30年,有机会从事风电这样有益的事情,也算是学有所用。

UPC亚洲风力管理(香港)有限公司中国区总裁郭峥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展开全文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
2
收藏
投稿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查看更多相关报道

今日
本周
本月
新闻排行榜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