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丝电流,关乎万家灯火,更托付着一个可持续的未来。输电线路和各种输变电工程一头连着庞大的发电厂,另一头牵着成千上万的客户。如何通过一种低损耗的绿色方式将发出来的电输送到客户端,这是供电部门孜孜以求的目标,也是绿色电网的题中之意。贵州电网公司"十一五"建设节能型电网,综合线损率下降1.11%,相当于节约标煤41.7万吨,为建设节约型社会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 布局:建设节能型电网   2006年10月,贵州电网公司制定了《"十一五"节能降损规划》。该《规划》提出了贵州电网"十一五"建设节能型电网的总体目标,明确综合线损率

首页 > 市场 > 正文

贵州电网公司"十一五"建设节能型电网

2011-03-07 15:37 来源:贵州电网 
 一丝电流,关乎万家灯火,更托付着一个可持续的未来。输电线路和各种输变电工程一头连着庞大的发电厂,另一头牵着成千上万的客户。如何通过一种低损耗的绿色方式将发出来的电输送到客户端,这是供电部门孜孜以求的目标,也是绿色电网的题中之意。贵州电网公司"十一五"建设节能型电网,综合线损率下降1.11%,相当于节约标煤41.7万吨,为建设节约型社会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

布局:建设节能型电网

  2006年10月,贵州电网公司制定了《"十一五"节能降损规划》。该《规划》提出了贵州电网"十一五"建设节能型电网的总体目标,明确综合线损率下降0.5个百分点。贵州电网公司的线损电量中,在配网中损耗的电量占相当大的部分,优化电网结构,加强配网的管理和建设,建立完善的节能降损管理体系,是降低线损的重要途径。"十一五"期间,贵州电网公司以"加强电网结构,提高装备水平,提高自动化水平,提高信息化水平"思路建设电网,累计完成投资401.9亿元,是"十五"的2.5倍。建成"五交两直"西电东送大通道,西电东送能力由"十五"末的400万千瓦增加至800万千瓦;220千伏及以上电网县城覆盖率从"十五"末的36%提升到58%;建成第一座数字化变电站和紧凑型变电站;城市用户年平均停电时间从28.33小时下降到15.49小时。初步形成以220千伏变电站为依托、110千伏网络为骨干、35千伏网络为过渡纽带、中低压配电网络为基础的农村电网;解决10.69万户无电户用电问题,提前一年实现全省电网覆盖范围内"户户通电";农村电网完全改造率从2005年的30 %提升到88.7%,户表率从75 %提高到90%以上。加强用户侧无功管理,更换高损配变3033台,县级供电企业综合线损降幅明显。在遭遇2008年初百年不遇雪凝灾害、2010年特大干旱等极端自然灾害的情况下,贵州电网公司通过建设节能型电网,使全网综合线损率由5.10%下降到3.99%。

此外,贵州开展节能发电调度试点3年来,在全国率先实现以实测煤耗为基础进行火电调度。发电标煤耗减少29克标准煤/千瓦时,累计节约标煤341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063万吨,减少二氧化硫排放373万吨。并配合政府有关部门关停小火电机组1404万千瓦。

策略:变电站进负荷中心

 到2010年底,贵州电网变电容量达到4719.5万千伏安,输电线路长度20201千米。其中220千伏及以上变电容量3425万千伏安,比2005年增加1898.1万千伏安;220千伏及以上线路11156千米,比2005年增加4422.7千米。仔细分析已建成110千伏以上主干电网变电站的布点不难发现,贵州新建变电站都深入负荷中心,这有利于缩短供电半径,减少迂回和远距离供电,降低电网损耗。

据贵州电网公司生技部副主任张涛介绍,"单一的主网并不能搭成一张绿色之网,主配网相结合、配网网络架构得到加强、完善、优化,才能使电网更有低碳优势。通过变电站进入负荷中心这种布局方式,再加上改造和完善网络结构,加快更新残旧设备,推广应用节能产品,"十一五"期间,贵州电网的综合线损率从5.10%下降到了3.99%。" 

 探索:优化电网层级

 "十一五"电网建设在绿色电网上的另一亮点是对绿色电网的一些新技术提前布局,提前开展电压层级优化研究,并考虑在符合密度较大的工业园区率先试点建设20千伏线路。

目前国内配网大多使用10千伏,但随着负荷的增长,在城市中心区或负荷密度较大的工业开发区,10千伏的配电系统容量小、布点密、通道多、损耗大。而且负荷密度大的地区大多同时是城区及工业开发区,新增变电站的站址、路径走廊的选取都较为困难。

相比之下,20千伏线路的输送容量比10千伏线路提高约1倍,减少配电线路数。同等导线截面和电流密度下,20千伏线路送电距离比10千伏增加1倍,负载电流更小,损耗可以降低25%。"十二五"报告也提出建议,在条件具备的负荷密度高的园区建设20千伏线路。

贵州电网公司通过更换大容量输变电设备,选择合理截面的导线,同塔多回输电技术等多种方式,确保绿色输电。而绿色变电站的修建则使电力设施对周边的影响降到最低,和谐融入居民生活。

调度:选择最佳运行方式

 据贵州电力调度通信局技术负责人介绍,影响技术线损的主要因素除电网结构外,主要包括电流、电压、功率因数和负荷曲线形状四个方面。贵州电网各级调度部门认真开展潮流计算、潮流分析工作,重大方式变化时,及时进行潮流计算。选择最佳运行方式实现电源的合理分配,避免远距离往负荷中心输送无功的现象,降低潮流的不合理流动;合理安排水、火电的开机方式,充分利用发电机的无功出力,使其损耗达到最小。充分利用调度自动化系统,制定出各变电所主变的经济运行曲线,使各变电所主变保持最佳或接近最佳运行状态,保证主变的经济运行。实现无功功率就地平衡,提高用户的功率因数,强化地方电厂发电机送出的无功功率和通过线路、变压器传输的无功功率的管理,减少无功功率在电网内穿越,使线损大大降低,并且改善电压质量、提高线路和变压器的输送能力。

线损更低:五年省煤过41.7万吨

 为了降低输电过程的损耗,贵州电网公司合理安排运行方式,大量应用大容量变压器、大截面导线,不断优化和强化电网结构,不断改进管理水平,输电损耗稳步降低。2006年,贵州电网综合线损率为5.10%,2010年综合线损率降低为3.99%,综合线损率呈下降趋势。

科技部《公民节能减排手册》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每节约一度电就相当于节省0.4千克的标准煤或4升净水,同时减少了0.272千克粉尘、0.997千克二氧化碳和0.03千克二氧化硫的排放。" 照此计算,仅线损一项,贵州电网公司5年就为贵州的节能降耗省下了41.7万吨标准煤,同时减少了28.4万吨粉尘、103.9万吨二氧化碳和3.1万吨二氧化硫的排放。

占地更小:变电站用地少多半

贵州土地资源紧张,选择和确定新的线路走廊和变电站站址非常困难。这不仅体现在征地拆迁补偿费用高,而且输变电工程项目建设变更及受阻的问题时有发生。

为了最大限度减少对土地的占用,贵州电网公司大量应用同塔多回输电技术。

在变电站方面,通过采用紧凑型的大功率变电设备,变电站占地面积大大减少。2009年11月20日投产的赵斯变电站,是贵州省第一个220千伏GIS封闭式组合电器变电站。与传统变电站相比,赵斯变电站占地仅13亩,占地面积还不到同级传统变电站的三分之一。该变电站进出线路均采用多回线路共塔、架空线与电缆线相结合等先进技术,对景观和环境不会造成影响,为周边区域的开发建设创造了良好条件,既满足电网建设的要求又适应城市发展规划的需要,有利于实现社会经济和电网建设的协调、可持续发展。

2009年12月31日投产的110千伏中华变电站,是贵州省首座全数字化智能控制变电站。据贵州电网公司首席专家王浩介绍"一个传统的110千伏变电站,占地面积约10亩,而中华数字变电站整个占地面积仅100个平方,仅相当于同级传统变电站的1.5%"。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展开全文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
2
收藏
投稿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查看更多相关报道

今日
本周
本月
新闻排行榜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