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档案:
王军,1975年9月3日出生,1996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98年复员分配到贵州电建一公司机械工程处从事起重司索工作。换休期间,他主动请缨,要求前往抗冰一线。1月10日,在赶往一线的途中,遭遇车祸因公殉职,年仅35岁。
1月10日,他的笑容,连同35岁的生命,永远地留在冰天雪地的抗冰路上。
换休期间请缨上一线
王军元旦期间在香书塘变电站工地值班后,贵阳换休。1月9日晚,他打电话给贵州电建一公司送变电分公司经理张载猛,主动要求参加抗冰保电,张载猛同意他第二天前往毕节。
在他身边的母亲,舍不得他在寒天冻地的时候出门。王军安慰母亲:"在单位这么多年,每次都是平平安安的回家,冰雪天不稀奇,公司抗凝冻保供电却是很光荣的工作,没事的。"
1月10这天,雪凝出奇的大,瞬间就把屋顶和公路笼罩在白茫茫中。
9:30,王军搭乘送变电分公司的桑塔拉轿车,出发赶往毕节抗冰保电现场。
11:05左右,在修文县路段,后方一辆白色微型面包车忽然超车呼啸而过,驾驶员放慢车速尾随其后继续行驶。这时,对向一辆中型客车快速驶来,眨眼工夫,微型面包车头与客车尾部猛然挂擦碰撞,瞬间,客车车头因尾部受撞击而失控,并改变方向迎头向位于正常行驶行车道内桑塔拉轿车撞来……
王军被送往当地修文县百信医院,被判断为心包出血、胸腔出血。15:00左右,王军被送往省医抢救。但他的心跳越来越弱、血压越来越低。虽然贵州电网公司领导专门安排了电力医院的专家急赴省医会同抢救,但王军还是没有逃过因对方违章造成的交通事故飞来的横祸,17:30,他带着抗冰保电的心愿,离开了这个世界。
没有工作也喜欢坐在驾驶室
"早知道会这样,我干脆拒绝他的请求多好啊!"张载猛眼里噙着泪。与王军最后的一面还是那样清晰:"早上在指挥部,他显得很兴奋,我让他带副手套走,他拍拍身边简单的包说,有嘞!"他说不下去了,把头扭开,用手拭着红红的眼眶。
王军罹难的消息传出,同事们无不震惊,为之含泪惋惜:"他是一个很好的兄弟同事和朋友。"
王军有着高高的个头,一张清秀的国字脸上总是挂着笑容。
1998年,23岁的王军复员转业到贵州电建一公司从事起重司索工作。2010年1月,他被调往送变电分公司工作。他由衷地喜欢上电建施工现场那一台台威武雄壮的大型机械设备。十余年来,他与那台50吨履带吊解下了不解之缘。没有起吊作业时,他静静地坐在驾驶室里,他说:"我就喜欢这种感觉。"
"坐在车厢头,别人好找不会误事。"面对同事的不理解,这样解释道。怕别人到处找,可他却主动去找过别人,还给自己惹过一次祸。
发耳电厂工地,正值#3机锅炉设备大件吊装高峰。中午,钳工的工作告一段落,大家吃完午饭就想回寝室休息。王军急了:现场已经摆开架势的吊车闲置就是浪费。他找到配合的钳工,希望接着把活干完。别人那句"你又没拿好多钱,瞎操哪门子的心?"刺激到王军的自尊心,于是双方动了手……
技能娴熟善讨教
2010年1月,因送变电分公司需要起重司索人员,王军被调到送变电分公司工作,还是干他的老本行。换了部门没几天,他就奔赴220KV赫章变电站施工现场进行设备安装工作。在赫章三个月来,现场那为数众多的电气一次设备、构支架等等都被他手中操控自如的吊车悉数高高吊起又稳稳就位。神了!大家由衷佩服。
尽管是干老本行,可终究是换了岗位。变电站一些设备的吊装,"横竖倒正"都有讲究,否则会漏油甚至损坏设备和构件。吊装前,他总要找机会向技术员讨教问个"幺二三"不可。一次次完美的吊装,在每次站班会上,他都被口头表扬得有些难为情。
来到送变电分公司一年的时间,从一名电建现场走出来的起重司索工竟然电气专业方面摸出了些门道。一公司近年承接的电网项目较多,结合他在工作中的表现,2010年10月份,分公司又把他调到了220kV香书塘变电站项目施工现场。项目部了解王军在分公司的口碑,大胆地将现场收尾的一些管理工作也交给他。
爱笑的王军走了,南网人不会忘记这位好同事好兄弟。他未竟的心愿,会有更多人扛上肩头,奔赴抗冰保电的征程上。
链接:
又一波更加严重的雪凝灾害还是不依不饶地借着凛冽的寒风向黔中大地奔袭而来。这次冰雪凝冻灾害使贵州92个乡镇受停电影响,经应急抢修受雨雪凝冻灾害损坏的电力设施,完全恢复的供电的乡镇91个。截至1月10日17时,110kV及以上线路累计有201条出现覆冰,累计完成线路融冰734条。在南方电网公司的统一部署下,贵州电网公司系统广大党员和干部职工从新年的第一天就鏖战在那冰天雪地的抗冰保电抢险现场。那一支支党员突击队、青年突击队和工人先锋号正在不断地承担着急、难、险、重的巡线观冰和线路抢修重任。他们的心中,信心满怀斗志高昂,为了贵州"十二五"经济发展实现开门红,他们誓言,全力以赴打赢"抗凝冻、保民生、保生产、保稳定"这场硬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