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8日,宁波电网“调控一体化”正式启动,220千伏宁明州监控中心相关工作职责、日常调度业务联系转移至宁波电网调度控制中心。这标志着以“大运行”为主要特点的宁波电网主网“调控一体化”应用实现了质的突破,宁波电业局作为浙江电网地级“调控一体化”模式试点单位,将为浙江省电力公司2011年全面推广地级“调控一体化”提供实践经验。 稳步迈进建设“大运行”体系 宁波是中国对外开放的副省级计划单列市,近年来随着经济快速发展,用电量始终保持了两位数以上的增长,宁波电网的建设以超常规速度进行,过去五年间,宁波电网整体规模扩大了一倍多,至今拥有500千伏变电站5座,

首页 > 电力软件 > 控制软件 > 市场 > 正文

宁波电网全面迈入“调控一体化”时代

2010-12-30 10:16 来源:中新浙江网 
12月28日,宁波电网“调控一体化”正式启动,220千伏宁明州监控中心相关工作职责、日常调度业务联系转移至宁波电网调度控制中心。这标志着以“大运行”为主要特点的宁波电网主网“调控一体化”应用实现了质的突破,宁波电业局作为浙江电网地级“调控一体化”模式试点单位,将为浙江省电力公司2011年全面推广地级“调控一体化”提供实践经验。

稳步迈进建设“大运行”体系

宁波是中国对外开放的副省级计划单列市,近年来随着经济快速发展,用电量始终保持了两位数以上的增长,宁波电网的建设以超常规速度进行,过去五年间,宁波电网整体规模扩大了一倍多,至今拥有500千伏变电站5座,220千伏变电站38座,110千伏变电站152座,2010年最高统调负荷750多万千瓦。电网规模的快速扩张,急需创新运行管理模式。

实施“调控一体化”是贯彻国网公司“三集五大”工作要求,构建“大运行”体系的具体实践。宁波电业局明确了“调控一体化”实施的总体思路是将调度及变电运行管理模式改为“调度+操作站+变电站”模式,将原变电运行部门的监控职责划归调度部门,积极稳步地推进电网调度运行与设备运行监控的融合,及时、全面、准确地掌握电网实时运行情况,提高对电网安全稳定运行的可控度。

从2010年5月开始,宁波电业局分四个阶段全面推进宁波电网“调控一体化”建设,逐步实施县级电网、配网、主网的“调控一体化”全覆盖。2010年8月底前,余姚、慈溪、鄞州三个区域实行110千伏及以下变电站的“调控一体化”试点;9月21日,奉化、宁海、象山三个区域实行110千伏及以下变电站的“调控一体化”,至此宁波电网所有六个县级供电局全面实施“调控一体化”运行管理模式;11月26日,市三区10-35千伏配电网“调控一体化”启动;12月28日,地调管辖的市三区的22座110千伏变电站,以及全地区38座220千伏变电站实施“调控一体化”。宁波地、县两级“调控一体化”电网运行管理模式基本建成。

积极探索运行管理模式变革

近年来,宁波电业局在实施电网调度管理体制改革方面做了许多积极的探索。

自2001年开始,宁波电网各县级供电局调度对县域内的110千伏变电站逐步实施调度管辖,为宁波六个县级供电局在浙江省内率先全面实现“调控一体化”运行管理模式创造了良好条件。至2010年9月25日,宁波电网实现了所有县级供电局全面接手所辖范围110千伏变电站调度管理模式。十年的努力,宁波地区的县级调度队伍不断壮大,人员综合素质普遍提高,专业管理水平大幅度提升,成功实现了宁波地县两级调度的跨越式发展,也为省内其他地区县调发展模式提供了思路。

宁波电业局作为浙江电网地级调控一体化模式试点单位,经过近六个月的紧张筹备,完成了调度控制中心硬件设施的建设、规章制度制定、人员组建、岗位培训和技术支持系统的建设,为宁波地调“调控一体化”建设奠定了扎实基础。调度所各专业共同参与、编制完成了《宁波地调调控一体化管理规定(试行)》,明确了调控一体化模式下,相关部门工作职责、完善了各项业务流程。该局从生产一线和新进大学生中抽调了17名业务骨干及高素质员工充实到调度控制中心。通过专家讲课、深入变电站现场熟悉设备、模拟值班等多种形式,加强调控人员的监控、调度业务培训,为尽快完成监控业务的接收及调度、监控业务的融合做好了准备。

同时,调度所自动化、通信专业人员深化技术支持系统建设,为地调“调控一体化”建设提供技术保障。调度EMS的升级改造基本实现了调度系统与监控系统的互为备用;继电保护信息管理系统的建设为调控人员对事故、异常的判断提供了良好的辅助决策;强化监控系统的信号过滤,大大减轻了监控员的工作压力。

11月16日12时,省调调度员正式将宁波电网220千伏湾塘变等12座终端变电站移交宁波地调调度管辖。宁波电业局成为全省首家调度管辖220千伏终端系统的地区局,宁波地调的管辖范围也由此跃升了一个电压等级,宁波电网在调度运行模式创新道路上又迈出坚实的一步。

集约化、精益化运行管理效益初显

与传统的“监控中心+操作站”运行模式相比,“调控一体化”模式减少了电网运行管理的中间环节,缩短了电网调度的日常业务流程,电网应急能力得到有效加强。宁波电网调度正逐步告别传统管理模式,向实现调度、监视、操作一体化、集约化、精益化的“大运行”目标模式转变。

12月19日11点45分,慈溪110千伏逍林变电所发生10千伏Ⅰ、Ⅱ段B相金属性接地故障。慈溪市供电局调度控制中心的调度员和监控员迅速预判事故告警各类信息,虽然是电网极少出现的同相两条10千伏同时接地,但面对复杂情况,调控人员相互配合分析,不到5分钟就查出了故障所在的两条出线,并于13点39分抢修完毕恢复送电。而在“调控一体化”实施之前,调度员和监控员光花在电话沟通上的时间就可能超过10分钟。

余姚市供电局实施“调控一体化”四个多月以来,及时发现和迅速处理了140余起电网故障,相比以前故障处理时间平均缩短一半。累计遥控拉闸操作次数400余次,遥控成功率100%,遥信准确率100%;事故拉闸、电网紧急限荷的速度明显加快,VQC系统每天自动控制无功设备、变压器分接头动作近400多次,大大节省了操作时间。

为确保地调“调控一体化”运行模式的顺利实施,在软硬件建设基本完成、验收合格的情况下,宁波电业局从12月开始进入地调“调控一体化”内部测试运行阶段。经过一段时间的试运行,情况良好,“调控一体化”模式对确保电网安全运行更直观、更主动、更快速,可以更好地应对各种复杂的电网运行环境。

下一阶段,宁波电业局将及时总结地、县两级“调控一体化”工作经验,进一步深化支持系统建设,提高电网风险预警、事故综合分析能力,优化流程充分发挥“调控一体化”优势,切实提高宁波电网调控水平,扎实推进“大运行”体系建设,为浙江省电力公司全面实施“调控一体化”积累经验,为公司的创新发展作出贡献。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展开全文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
2
收藏
投稿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查看更多相关报道

今日
本周
本月
新闻排行榜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