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6日,随着220千伏荣庄操作站的成立,荣庄变电站和红垦变电站成为萧山电网220千伏电压序列内首次实现无人值班的变电站。据该局生技部主任朱卫东介绍,作为“大运行”模式的最后一块“拼图”,荣庄操作站是在“调控一体化”的基础上,“专责”2座220千伏变电站的巡视、操作和维护,进一步健全了监控调度、运行操作以及维护的闭环管理流程,此举标志着萧山220千伏电网“集中监控中心+运行操作站+无人值班变电站”的“大运行”模式试点成功。
据悉,随着近年萧山地方经济稳健复苏,全区今年进出口总额首破百亿元,直接带动了用电量的高速增长。据统计,2010年1至11月,萧山全社会用电量达147.32亿千瓦时,最高负荷252.52万千瓦,分别比同比增长18.8%和13.1%。为了满足日益旺盛的用电需求,到2012年底,萧山电网的主干网架将规划增加7座220千伏变电站,按照以往少人值班的管理模式,届时需新增值班员36人,这使电网的快速扩建与变电运行人员紧缺的矛盾日益凸显,而由此产生的变电运行队伍的“稀释效应”还将直接增加电网的安全风险,因此,如何破解人员紧缺难题,实现减员增效迫在眉睫。
对此,今年以来,萧山供电局以“大运行”建设为契机,进一步加快调度运行与设备运行的集约融合,着力推进“集中监控中心+运行操作站+无人值班变电所”模式落地。4月,该局出台《电网调控一体化总体实施方案》,将原有的调度班和监控班“合二为一”成立调控中心,初步实现了“大运行”模式中的调控一体化。在此基础上,该局深入研究电网实际状态、系统运行情况,围绕推进“大运行”模式,完成了所辖10座220千伏变电站内所有信号、防盗、红外等设备信息的转换、处理、编码、发送及接收控制,达到无人值班的硬件条件。该局还同时进行机构设立、人员设置、岗位设置等组织准备,为运行模式的顺利转轨打下基础。如今,“新生”的220千伏荣庄操作站,最大可集中管理15个无人变电站,而最多只需30名变电值班员,按照这一配置模式,萧山220千伏变电站将从原先的站均8人减至站均2人,即到2012年增加7座变电站时不需要新增变电运行人员,此举不仅成功实现了减员增效,提高了运行各专业的集约化水平,而且还能带来诸如“改善运行人员心理环境”等多项“附加值”。
下阶段,该局将在提高变电工区班组管理和运行人员工作效率的同时,实现220千伏操作站与110千伏操作站的融合,在12月30日成立首个涵盖主网全序列的变电操作站,在2011年3月完成对各集控站进行合并,成立7个操作站,实行35千伏以上变电站无人值班,以此进一步提速“大运行”模式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