座座铁塔挺起电网脊梁,根根银线输送电力血液。在贵州黔南的崇山密林间,有这样一支80多人组成的团队,无论春夏秋冬、严寒酷暑,在输电线路上总能看到他们的身影,他们的足迹遍布了黔南的山山水水,辛勤的汗水换来了华灯普照大地,熔铸了南网人构筑责任电网与和谐电网的品格。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守护着都匀电网输电线路,呵护着电力大动脉的畅通无阻。他们没有豪言壮语,但他们的坚忍和坚持却胜过万语千言;他们没有轰轰烈烈,但他的朴实和乐观却感动黔地山水——他们就是都匀供电局输电管理所的全体员工。正是这种真诚的守护,让输电所成为一个作风过硬、技术精良、敬业爱岗的团队,他们的故事是

首页 > 人物 > 正文

确保千家万户的光明使者——记都匀供电局输电管理所

2010-12-06 13:47 来源:贵州省都匀供电局新闻中心 
座座铁塔挺起电网脊梁,根根银线输送电力血液。在贵州黔南的崇山密林间,有这样一支80多人组成的团队,无论春夏秋冬、严寒酷暑,在输电线路上总能看到他们的身影,他们的足迹遍布了黔南的山山水水,辛勤的汗水换来了华灯普照大地,熔铸了南网人构筑责任电网与和谐电网的品格。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守护着都匀电网输电线路,呵护着电力大动脉的畅通无阻。他们没有豪言壮语,但他们的坚忍和坚持却胜过万语千言;他们没有轰轰烈烈,但他的朴实和乐观却感动黔地山水——他们就是都匀供电局输电管理所的全体员工。正是这种真诚的守护,让输电所成为一个作风过硬、技术精良、敬业爱岗的团队,他们的故事是千万南网人的影子,那么平凡而又深刻。

大山叙深情

“我们都是朴实的人,不懂得怎么去用语言表达,但是我们会把工作尽最大努力完成得最好。”面对记者的采访,线路员工们谦虚的表达了他们简单且坚定的信念。

6月和7月的汛期中连接不断的雷雨天气以及夏季迎峰度夏繁忙的工作,致使110千伏都沙东的大修技改工程一直有所耽误,为了确保国庆佳节及亚运保供电都匀电网的安全稳定,从9月24日开始输电管理所全体员工开始为一个艰巨的任务而奋斗——国庆节前要完成110千伏都沙东21—24#杆的杆塔更换工作,工作时间紧任务重,所涉及的线路全长约2公里,并跨林区。任务一启动,线路员工立即按照原制定的工作方案行动,但是却遭遇连续下雨的恶劣天气以及当地村民的阻挠。由于当时正是庄稼收割季节,村民们心疼施工会毁坏农作物,所以蹲守在上山的必经之路上,阻止电力施工人员进入。为不耽误工作,输电所一边安排人员同村民解释,进行“公关”,另一边他们披荆斩棘,从山另一侧摸索出了一条路,组织人员运送设备、材料。

连绵的细雨,使薄雾中泥泞的山路早已没了形,输电所员工深一脚浅一脚把材料设备运上山,做好安全措施、采取“人盯点”方式确保施工安全后,小雨一直没停,根本不具备施工条件。线路职工咬咬牙,与施工人员一起穿着雨衣在杆底等着,只要雨稍一停马上进行施工,雨大了又停下来等待,断断续续每天工作到天黑了才结束。“我们班上的毛光祥每天都是晚上七点过钟才跟我汇报工作结束了,那些天都是阴雨天,在山上几乎都黑了,六七点钟了还没下山,又冷又饿,真是很辛苦。”工程班班长杨柳青动情地介绍道。每天员工们下山的时候早已看不见路,摸着黑走,要滑倒4、5跤才下到山脚,回家都成了“泥人”,看得老婆孩子是一阵心疼。

“那有什么办法,我们再苦再累也要及时完成我们的任务。”想到当时的情景,每位线路职工都是这句朴实但是沉甸甸的话。通过7天连续奋战,30日成功送电时,他们的脸上都是疲惫且灿烂的笑容。

“印象最深的是今年4月16日110千伏杏龙线断线抢修的事”,线路检修一班班长石启邦回忆说。“那天我们晚上七点过钟才从外面工作回到都匀,不久就接到线路紧急抢修命令,‘杏龙线47—48号杆C相断线,具体地点在306栗木寨处’,线路‘侦察兵’报告道。我们还没来得及吃晚饭就紧急集合,十分钟的时间我们全班人员就全部到位。”那天飘着毛雨,山路特别湿滑,“我们抬着绞磨,借着手电光艰难上山,基本上是上两步退一步,800米的上坡路磕磕碰碰硬是走了两个多小时,赶到抢修现场都凌晨一点了。贵州天气下雨像过冬,在山上冷得牙齿直打颤,但我们当时就想尽快把它抢修好。”经过3个多小时的杆上作业,线路抢修员工们的衣服全都湿了,又饿又冷,17日天快亮了才抢修完毕。“赶到都匀街上都没有吃的了,大家就找的方便面‘方便、方便’。”回忆起这些石启邦很动容。有人诙谐地说,“在我们线路找老婆都很不容易,因为工作太辛苦了,不信你看看其他工区兄弟找的老婆都比我们的漂亮,条件也好。”

“说起来我还曾经闹过一个‘笑话’”金贵华师傅略带忧伤地调侃道,“2001年年末,我父亲病重正在住院,医院早已下了病危通知,由于工作实在太忙,所以没有一直守在老父亲身边,事后想起真有些内疚,没有来得及跟他老人家说上最后一句话,他就走了,真遗憾。那天接到一个鸭福线的抢修任务,我就去了。晚上6、7点那会,车刚开到瓮安,就接到我父亲去世的电话,当时我感到无比悲痛。但是抢修任务不能耽搁,只有请单位和家人安排好我父亲在殡仪馆的后事,然后还是坚持去了现场,半夜快12点才抢修结束下山,回到都匀已经凌晨4点。我打电话问在什么位置,还被笑话居然不知道自己父亲在殡仪馆几号厅”

“黑脸包公”:安全没商量

2010年输电所38项大修技改工程已经全部结束,未发生较大及以上事故,说起这个成绩,杨柳青谦虚地介绍,“我们一直都是不折不扣的执行都供及管理所领导的精神和指示,所有工作全部提前做好危险点分析、防范工作,特别是针对外包施工工程安全,我们是人盯人、人盯点的办法,严防死守现场安全,一直监督、协助施工人员把工程顺利完成。”

别看总结得简单,但是在崇山峻岭中的施工现场,无论酷暑严寒,一盯点就是一整天、好几天、好几个月,稍有一点马虎,就很有可能发生事故。他们就是靠着输电所“传承”的踏实的工作态度和坚韧的工作作风,守护着输电线路的安全。

110千伏剑牵线8号塔工作现场,毛光祥同志作为该项目现场施工监管员,发现外包施工队人员在杆塔组立过程中,本应采用牢固地锚固定临时拉线,却仅仅拴在直径5、6公分的树根上,严重违反规程要求,随时都有人身伤亡事故发生的可能。他立即就与现场的施工负责人沟通,要求立刻停止工作,重新安装符合安全规范的临时拉线,才能继续施工。但是由于施工人员安全意识不到位,又急于想完工,并没有理会,在毛光祥屡劝不止的情况下,施工方出言不逊,甚至还想动粗。毛光祥心里万分着急,“任何安全隐患都有可能导致事故的发生”,他立即将情况汇报所领导,并继续耐心与施工负责人沟通,从施工人员自身安全以及电网安全方面入手,说服他们必须做好安全措施。终于在他的“死缠硬磨”下,施工人员进行整改将危险点解除了,此时他才长松了口气。“我们辛苦点在现场坚守没关系,对待安全绝不马虎”

“想换个方式侦查”

输电所的员工在苦干的同时,更追求巧干,长年来在防汛、防雷、巡线方面取得一个个小创新、小成果,汇聚起来变成了支持该所开拓进取的源源动力。

现阶段输电所管理是采用分专业的方式,对所辖电网内的79条110千伏、7条35千伏输电线路分别进行运行巡视、检修维护、带电作业、工程管理工作。一直以来,110千伏和35千伏总共长达1560公里、5400基杆塔左右的线路,仅靠11名职工、5名派遣工进行每月的定期巡视,在天气允许的情况下,无论春夏秋冬,平均每人每天要走40多基杆塔。

“每天40基杆塔是什么概念?就是线路直线长度大约是12公里,但是算上爬坡下坎,淌河绕路,走完40基就是25—30公里了”运行班班长王军向记者介绍到,“随着电网的不断发展、设备的不断增加,现有人手和以前的巡线方式已不适应新的电网发展要求,有必要进行改进、创新,我们想换个方式‘侦查’。”据介绍,此举是通过不断累积每条线路具体运行情况的详细资料,结合状态巡视、交叉巡视等方法,实行“分级分区按季节”巡线方式。分级就是按照输电线路的重要程度,分为重要通道、主要通道、一般通道等等,分区就是根据线路具体情况进行如林区、雷区、雾区、易盗区等等划分,然后根据不同季节、不同时期,按照重要通道特巡、一般通道例巡等方式结合,制定切合实际的巡线计划,有效提高巡线质量,降低巡线职工的劳动强度,做到巡线到位率100%、巡线发现缺陷率100%。

在党旗下凝聚力量

一个党员就是一面旗帜,一个支部就是一座堡垒。近年来,输电管理所党支部积极响应党组织的号召,根据不同时期的中心工作和实际情况,不断开展党建活动,让11名党员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为输电所圆满完成各项工作提供了坚强的思想组织保证。

针对今年严峻的安全形势,输电所迅速结合“创先争优”活动,设立了“共产党员安全监督岗”,并组织党员前往施工现场,悬挂安全提示横幅,与现场作业的党员和群众谈心,号召现场党员带头做好安全示范岗,严防死守施工安全。

在“关爱生命,关注安全”活动中,输电管理所多次约谈施工队,并深入施工现场进行安全教育,该所青年志愿者们于11月2日来到位于110kV剑牵线1#杆换铁塔的施工现场,系上黄丝带,开展“安全生产反违章”签名的方式,对外包施工队进行安全教育宣传以及风险控制措施的帮助,共同营造一个“我要安全”、“我会安全”的工作氛围。

2010年春季,贵州遭遇百年一遇旱情,了解到农村老百姓没有水喝、生活艰难的情况,4月6日,输电管理所党支部联合开发区供电局党支部组成送水抗旱服务队,向大坪镇三联村的学校及受灾群众送去饮用水10余吨、矿泉水50箱,帮助受灾群众抗旱救灾,解决人畜饮水困难问题。

11月11日输电所党支部联合平塘局党支部又开展了一次特殊的党建扶贫活动——“携手帮扶联合小学改善良校园环境”。几辆满载着水泥、沙子、火砖、学习用品、体育用品的大卡车满载着南网人的热情与爱心,驶进了平塘县掌布乡联合小学的操场,也驶进老百姓的心中。诸如此类的活动凝聚了线路人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力量,为各项工作的顺利完成提供强有力的政治思想保证。

这就是线路工人。当他们一天走20多公里漫山遍野巡视线路的时候,当半夜人们在熟睡他们却在山上吹着寒风抢修的时候,当他们在烈日下更换设备的时候,他们没有怨言,他们用行动维护着电网的畅通,守护千家万户的光明。

如今,当我们享受着现代化生活带来的舒适与安逸时,别忘了有这样一群人在崇山峻岭间默默奉献自己的青春和生命。太阳升起,输电所的员工们又踏上了熟悉的田间山头,昂首银线,用他们坚实的脚步默默谱写电网上的赞歌!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展开全文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
2
收藏
投稿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查看更多相关报道

今日
本周
本月
新闻排行榜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