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者眼前的这位汉子:脚上的绝缘靴底沾满泥水,头上戴着有醒目国家电网公司标志的安全帽,瘦高个子,皮肤黝黑,不善言语,甚至略显腼腆,古铜色的脸上总是挂着憨厚的笑容,眉宇间透出身为电力工人的骄傲与自豪。艰苦的工作环境,使他脸上镌刻了过多的岁月沧桑……他就是太湖供电公司牛镇供电所农电工聂运华。
牛镇是太湖县一个处于深山区的乡镇,供电区域222平方公里,供电人口3.6万。聂运华就是一个在这里土生土长的山里人,这位今年43岁,从事农电工作22年的同志已经走过了牛镇的每一个村落,走偏了牛镇的山山水水。从一名普通的农电工作者到原乡镇电管站的管理员再到如今供电所的安全员,他撒着辛勤的汗水一路走来。
尽职服务好
牛镇地处山区,这里高山峻岭,地理环境较差,作为供电行业抢修任务尤为繁重。今年夏季的一天傍晚,天空电闪雷鸣,久旱的大地迎来了老天赐给的夏季第一场甘露。这时,值班室传来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他凭直觉意识到肯定是哪里有线路故障了。他马上拿起了话筒,果不其然,那边传来了焦急的声音,原来是某个台区大面积停电了。他向值班领导汇报后,火速带齐抢修工具和备用材料,穿上雨衣,骑上摩托车驶向故障地点。赶至故障现场后,经过对设备的仔细检查,发现原来是JB柜内的低压避雷器被雷电击穿了。半个小时过去了,当新的避雷器更换上以后,他却成了一个名副其实的“落汤鸡”。陷入黑暗的村庄里终于又亮起了光明,那柔和的灯光透过玻璃窗映照在他的脸上,他那已分不出是汗水还是雨水的脸上露出了满意的微笑。好客的群众自发地聚在变压器前,热情邀请他到家里擦把脸、喝口热茶。他婉言谢绝了,只是匆匆地擦了把脸就踏上了归程。过后,有人问他,为什么不等雨停了再抢修。聂运华笑着回答说:“等雨停了再修那还能称其为抢修吗?再说,夜幕已降临,人们还等着用电呢。”多朴实、多憨厚的话语,言词虽不多,但足能证明他心中装着用户,装着人民群众。
除夕夜“守岗”
2005年,由于感情不和,聂运华和他老婆离婚了,一对正在读书儿女都跟着他,那段时间他精神状态看上去很差。所领导看在眼里,为让其安抚好小孩,自己也散散心,就劝他休息几天。然而他却说,请所领导放心,家里的事情自己会处理好,这段时间天气也正好,施工任务又重,自己不能休假。况且自己和师傅们在一起说说话,心中也许还舒坦一些。于是他照常一样每天领着师傅们早出晚归。为了工作方便,他带着两个小孩搬到供电所紧旁边的一所房子居住,几乎以所为家。每到春节放假排班的时候,所领导总是根据各人自己的实际情况安排值班,然而值班表上每天都有聂运华的名字,况且这几年都是如此。别人总问他为何,他开玩笑说,我家反正在附近,天天在所里,还能节约点伙食费。其实大家都知道,他是为了所里的春节值班。因为在牛镇这么多年,他熟悉这里的地理环境、熟悉这里的线路和配电设备的状况,遇到抢修他能做到不慌不忙,也为所领导分了不少心。记得去年的除夕之夜,天空下着大雪,大街上不时传来鞭炮声,家家户户都在欢度除夕。聂运华带着孩子在所里值班,正准备吃年夜饭,突然值班室电话铃声响了,一种不祥的感觉涌上心头,果然又是抢修电话,原来是一户人家没电了,问清有关情况后他放下电话,随即穿上雨衣骑上摩托车,驶向了雨雪交加的夜色之中。半个小时后,他带着满头的雪花回到食堂,两个孩子还在饭桌旁等候着他,听着外面的礼炮声、看着已冰凉的饭菜和儿女,这个铁铮铮的汉子不禁潸然泪下。牛镇所已经换了七任所长,这七个所长也都是聂运华迎来送走的。如今他仍然守望着自己的天空,在播撒着山区的光明。
违章无二话
也还是2005年,所里领导进行了调整,他也被任命为供电所安全员。作为安全员,他更重要的是要考虑全所安全方面的工作,也知道自己身上的担子一下子重了。于是上任之初,一方面他自己不断加强学习,增强自己的安全理论知识;另一方面抓紧时间对全所的高低压线路、设备进行了一次系统的摸底排查,列出隐患清单,分轻重缓急进行改造消缺。在排查中他及时发现了一户正准备在线路底下违章建房,原来户主为了扩大房屋面积,将地基延伸到高压线路底下了。在处理过程中,户主三番五次带着东西来到他家,说都是乡里乡亲的,抬头不见低头见,让他网开一面,但每次都被他严词驳回。户主实在没办法,找到在某政府部门上班的领导说情。聂运华对着他说,在高压线底下建房,属于严重的违章行为,存在重大的安全隐患,我是为他家着想,以后出问题肯定是他家的人,你现在看上去是在帮他,其实是在害他。这位领导被说得无地自容,只得让户主将房屋地基退后至保证安全距离的位置。
奋力扑救山火
“山火啊,几公里的山都在燃烧,象个火焰山。”当地人至今回想起那场山火仍心有余悸。“要不是供电所的那个同志……”“发山火了!”2004年3月的某一天上午,正在上班的聂运华听到所外有人惊叫,跑出收费站一看,远处山头浓烟滚滚,火光一片。他第一个念头就是打电话向上级汇报请求援助。所长和其他同事一大早都去偏远的台区普查了。“你呼叫的号码不在服务区,请您稍后再拨……”山洼洼里没有信号,于是,他骑着摩托就往火光处奔去。新鲜的树干让大火一下就点着了,噼啪作响;烧完的灰烬乘着热浪直掀云霄。在遮天蔽日的烟尘中,大火借着风势把整个林场烧成了一座火山,肆虐的火魔正向附近的油市林场步步逼近。两片林场只一路之隔,“一定要打灭交界处的火,保住油市林场”。聂运华掰下一根树枝,立即冲到了林场边缘奋力扑救。不少闻讯赶来的村民拿着树枝,与其说是在救火,不如说是在看热闹。再加上火势非常凶猛,不用说扑火,就是远远地站在马路上都被烤得喘不过气来。很快,村民们被逼回到了马路的另一边。正在这个时候,马路上方有不少燃烧的茅草顺着风势引着了下方的山林,眼看就要烧到油市林场了,腹背受敌的村民慌了,不少扔下树枝就往回跑。此时的聂运华急了,向众人吼道:“现在不打,等着烧到家门口吗?”说完第一个冲下马路,操起树枝就朝大火打去。大伙被他的行动所感染,同村的人下来了,其他的村民也下来了……这场人与火的较量一直持续了10多个小时。在大家的努力下,晚上10点左右,交界处的大火终于扑灭了。一身疲惫的他回到住处,镜子里的他让自己大吃一惊:全身灰黑,衣衫褴褛,头发也烧焦了,眉毛也燎没了。刚洗了个澡,还没来得及处理一下阵阵刺痛的烧伤,镇政府又打电话组织员工到另一处山林救火。一天没吃饭的他,从床头抓起一包方便面,边啃边往失火地方跑……这一战又是4个钟头。当火势基本得到控制后,已经是凌晨3点了。精疲力竭的他垫着打火的树枝在路边倒头便睡……
日子一天天过,事情一天天做,这是聂运华同志经常说的一句话,也正是凭着他对农电事业的执着和热爱,赢来了人们一阵阵喝彩声,他那一副副精彩的画面,一个个动人的故事,就像一盏永不熄灭的明灯,延续着山区的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