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央视财经频道大型纪录片《公司的力量》热播,该片以一种理性精神和客观的全球立场,赢得了媒体、学者和企业经营者们的赞许。作为一名企业经营者,我们对公司的概念和历史地位并不陌生。公司,被称为近代以来最伟大的组织创新。在人类走向现代的历程中,公司凝聚个体之力,跨越血缘、地缘,在世界范围内不断诞生。今天,在世界范围内有所作为,是很多大公司的梦想。
树立中国工程品牌
回首中国水利水电集团(下称中国水电)从无到有的国际化历程,我们发现,中国水电在国家“走出去”战略中,已经成为一种独特的“力量”。
目前,中国水电在亚、非、南美洲52个国家设有64个驻外机构,承建210多个项目,经营范围也超越了水电水利建设,而在机场、城市基础设施、大型场馆、高速公路及矿产开发等领域都进行了深度拓展。2009年国际经营实现收入199.47亿元,实现利润19.2亿元。在中国对外承包工程企业中以营业额位列第4位,在全球最大225家承包商中排名第31位。
“中国水电”已成为国际工程建设领域的知名品牌。公司在国际上成功承建了一大批具有很高技术含量和建设难度的大型超大型项目,投资兴建了一批关系所在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项目。如苏丹麦洛维水电站是全长9800米的世界级长坝,是建造在尼罗河上的第二座巨型水电站,被称之为非洲“地标式”建筑;埃塞俄比亚泰克泽水电站项目规模在东部非洲在建大坝中位居第一;马来西亚巴贡水电站号称“东南亚三峡工程”。这些项目在国际筑坝和水利水电建设业界影响巨大,令海外同行赞叹不已,一致认为“这么多世界级的高坝或大型水电站由同一家中国公司承建真是一大奇迹!”
通过产业传导作用,中国水电的国际业务有效地带动了与产业链上下游相关的设计、咨询、制造、劳务和金融、服务等行业、企业的海外业务,提高了整个产业链的国际化程度,为扩大内需,拉动国内材料、设备、劳务出口发挥了重大作用;同时与国内相关企业形成了长期稳固的战略合作关系,彼此同进退、共发展,大大增强了我国相关行业和企业的整体国际竞争力。
构建强大的生命力平台
只有创新者才能生存,心怀梦想者才能卓越。中国水电拥有13万职工,这决定了其国际业务不是盲目、简单地做几个国际项目;作为一个央企,我们的国际业务又必须定位于国家“走出去”战略的实施。定位准确、方向明确,不断创新,果敢行动,正是我们国际业务健康发展的关键。
思想是行为的先导,观念是成功的前提,正确的行动来源于正确的指导思想、战略规划和工作部署。中国水电国际业务发展进程中,有四个标志性的共识,这些共识从公司党组层面确立战略基调,定下了国际化业务发展的大局。
总体来看,公司国际业务的发展,不管是哪个阶段,都不是盲目地简单地做几个国际项目,而是突出了理性思考,发展主题是鲜明的、发展战略是清晰的、发展目标是明确的、发展的措施是符合实际、切实可行的。可以说,公司国际化发展的初始阶段,就是在高起点上起步的。
全球大部分公司的增长是通过新的平台来实现的,不管是并购还是市场出现了新机会,新的平台本身就是一种生产力。著名企业家柳传志先生所讲“定战略、建队伍、搭班子”,后两者统一起来,可以概括为建平台。在中国水电,海外事业部就是这样的新平台,是公司国际化战略的组织者和引领者,通过龙头的示范和引领效应,有力推动各子公司“走出去”。
1999年,集团层面确定国际化战略时,并不能确保战略能够完全落地。这个时候,就需要通过总部项目的示范效应来带动局面的变化。从1999年开始,中国水电总部开始一个一个项目进行突破,不断开拓市场、积累人才,形成平台,并且对集团内的子企业形成了一个很大的示范效应。当集团总部在一个更高层面搭建平台、准备了市场和人才的时候,很多企业就开始愿意参与到国际化的业务中。
用集团化经营模式迎战不确定性
国际市场风云变幻,如何在国际化过程中集中所有优势,迎战种种不确定性?
2000年,中国水电国际业务非常弱小,如何集中力量办大事,既要重点突破,又要为将来全面有序推进做铺垫?唯有集成化经营的模式,即集团对国际经营业务构建统一的管理网络,形成集约化战略管理和经营管理的模式,形成航母式的集团国际经营业务平台,使每个成员企业受到航母的保护并共享整个航母的资源,避免重复投入引起交易成本叠加,形成经营上的集团效应。当年,我们提出了“四个统一”思想,即统一管理外经业务、统一配置外经资源、统一使用集团品牌、统一开展外联与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