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对一哄而上的批评此起彼伏,在即将出台的《新兴能源振兴规划》中风能仍将占据重要席位。一个中国与风电大国丹麦的合作项目试图弥合产业“大跃进”所留下的空白 记者陈楠实习记者殷悦 去年秋天,中国气象局风能太阳能资源评估中心副主任杨振斌站在吉林西部的风场上,竖起挡风的衣领。这里正在进行中丹风能发展项目(WED)测风仪器的安装。 “长期以来,因为地形对风的局地影响,以及观测技术等原因,我们有些项目最终测得的风资源情况与最初设想的会有出入。”杨振斌对《商务周刊》说,“在东三省进行的中丹风能发展项目中,我们学习、借鉴国际上先进的观测技术和标准,在同一座测风塔上配备

首页 > 风电 > 风电运维 > 市场 > 正文

中丹风能合作:测绘中国风电发展坐标

2010-09-16 14:43 来源:商务周刊 
尽管对一哄而上的批评此起彼伏,在即将出台的《新兴能源振兴规划》中风能仍将占据重要席位。一个中国与风电大国丹麦的合作项目试图弥合产业“大跃进”所留下的空白

记者陈楠实习记者殷悦

去年秋天,中国气象局风能太阳能资源评估中心副主任杨振斌站在吉林西部的风场上,竖起挡风的衣领。这里正在进行中丹风能发展项目(WED)测风仪器的安装。

“长期以来,因为地形对风的局地影响,以及观测技术等原因,我们有些项目最终测得的风资源情况与最初设想的会有出入。”杨振斌对《商务周刊》说,“在东三省进行的中丹风能发展项目中,我们学习、借鉴国际上先进的观测技术和标准,在同一座测风塔上配备了两套仪器进行对比观测,目的是探究我们的问题究竟出在哪里。”

杨振斌所说的中丹风能发展项目于2005年底签署,其后以东北三省为示范区域,中丹两国合作进行了风能资源评估、风电规划和风电场后评估、风电并网研究、风电技术交流4个子项目。

“中丹风能发展项目虽然是5年前签署的,但实际上我们是在2007年9月寻找到了国家气象局、水利水电工程顾问集团公司以及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与我们一起合作完成4个子项目。”国家发改委能源所中丹风能发展项目项目管理办公室项目主任董路影告诉《商务周刊》,“直到2008年这个项目才真正开始实施,并于今年年初基本完成预定目标。可以说,这个项目是和我国风电产业的发展紧密相关的。”

被大跃进忽略的风资源地图

中国从2007年开始风电大发展,其速度迅猛得超乎所有人想象,按照杨振斌的说法,风电总装机容量的世界排名“几乎呈直线式上升”。

数据显示,2005年丹麦风电总装机容量为300万千瓦,中国的这一数字是126万千瓦。3年之后,丹麦上升了10%至330万千瓦,而中国则已经达到1324.22万千瓦,3年增加了10倍。2009年底,中国风电总装机容量再增长到2412万千瓦,世界排名第三,且直逼2007年8月中国《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中要求的“到2020年实现3000万千瓦总装机容量”的目标,国家发改委后来不得不将目标一跃提升至1亿千瓦。

量的增长汹涌而至,但中国真正需要学习的还远没有学来:在过去25年中,丹麦经济增长75%,但能源消耗总量基本维持不变。“快速的风电发展需要制定长期的发展规划。”丹麦能源局土建工程师安德斯·克里斯滕森说,比如丹麦1997年即已制订规划,划分了最合适风电发展的海域,一旦这些地点选定,相关的因素,如海水深度、经济成本等都要考虑。

“丹麦范例”中所重视的规范和重点因素把控,在中国目前建设的风电场中还极少出现。事实上,由于风电项目规模急速扩张、各地竞相上马,伴生了诸如缺乏数据精准的风资源数据,以及可行性研究质量不高等基础性问题。“从目前我国风电场后评估报告看,已经建成和运行的风电场与当初的可行性研究报告中预测的发电量不一致。”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风电专家朱瑞兆表示,造成这种情况除了对低温、沙尘暴、雷暴等气象环境估计不足,对风资源评估不够重视也是一大原因。

我国国家宏观层面的风能分布评估工作早在1980年代即已开始,但真正对风电场建设进行详查,保证风电场从建立到采购风机都能有的放矢,则基本与本轮风电产业飞速发展同期开始。

“通过过去多次的评估工作,我们实际上早已了解风资源的丰富区在哪里。为了配合风电产业发展的需要,我们在2008年与WED项目几乎同时启动了全国风资源详查和评价工作。”杨振斌告诉记者。

2008年1月,全国风能资源详查和评价工作部署会议在北京召开,当年工作的重点之一是“推进全国风能资源专业观测网络的建设”。

尽管与全国详查相比,WED项目的实验区缩小至东北三省,但如果只通过到各个地方去做观测,从时间到资金成本方面都不具备可操作性。因此WED项目在东北三省共建立了12个测风塔,并在每个测风塔上安装两种测风仪。

“在WED项目中,我们主要是借鉴丹麦先进的风能资源观测技术,组织技术培训和现场安装培训等。由于最后的风能资源分布图是通过模拟实现的,需要用到实地观测得到的数据与先进的模拟技术相结合,提高风资源图谱的准确性。”杨振斌说。

与中国气象局合作完成风资源地图的是丹麦瑞索(Riso)国家实验室风能项目研究部。早在1998年其就在丹麦能源署的资助下,应用其开发的相关软件分析整理出丹麦风能资源图。此次与中国合作的WED项目中,瑞索也使用了该套软件。

在杨振斌看来,WED项目和中国其他风能项目是相辅相成的关系。“每个项目针对的层次不尽相同,WED项目是通过使用瑞索的方法得到更高面度的空间目录,如全国风能资源详查项目则是面向全国的,要保持全国一致性。”他补充说,“不过WED项目的主要成果,对全国项目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目前,风资源评估已成为风电场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一部分,WED项目的另一子项目在吸取东北3个风电场的实践经验后,开发出了一个符合中国情况的可研报告模版。“这个模板在原有管理模式的基础上吸取了一些国际的经验,增添了像节能环保、风险分析等内容。”董路影说,“模版设立出来以后,中国目前能够提供可研报告的几家专业设计院都参加了我们组织的培训,使得这个模版以最快速度在全国得到了推广。”

此外,作为目前东北地区已经建成的6家风电场,它们将在WED项目中接受风电场后评估,即每隔3个月或6个月将发电量与可研报告中的预计发电量进行对比,观察其结果是否一致。“如果不一致,我们会寻找风电场这段时间的运营情况是否与预计的存在差异,差异在哪,如何解决以增加经济效益。”董路影说,“通过对几个风电场进行后评估,我们累积了很多经验,并把这些经验传递给更多的开发商和风电场。”

弥合风电入网的系统鸿沟

丹麦国家电网公司电力市场部副总监莱娜·索那曾表示,只有当电网有效的把电力从风机传送到终端用户时,风能才有价值。

根据2007年底的数据显示,丹麦的电力消费中有21.22%来自风电,与之对比的是,截至2009年,我国风电装机容量还只占电力总装机容量的1.85%。

“目前因为我国风电容量还比较小,可以通过当地电网输送。但随着风电发展规模年年翻番,且大都出现在三北地区,即东北、西北,以及北部的内蒙古,这些是电网密集度低且输电能力相对较弱的地方,风电的传输将出现障碍,并网问题则会逐渐突显。”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新能源研究所副总工程师迟永宁告诉《商务周刊》。

尽管在2006年实施的《可再生能源法》中规定,电网公司需全额收购其电网覆盖范围内可再生能源并网发电项目的上网电量,但我国目前仍无法保证所有风电在运行后都能上网。

造成部分风电能力无法上网的原因,除了电网结构较弱,更重要的是整个电力系统中其他电源的功率调节平衡能力无法完全补偿风电功率的波动。“风电最大的特性是波动,它可以在10分钟内产生几十万千瓦的电,也可以因故障原因在突然之间停止供电。”迟永宁告诉记者,这要求电力系统在风电的大范围功率波动时段,要能合理分散这个地区多余的风电到其他需要用电的地方;在本地区风电突然停止时,要通过调度其他比较灵活的电源配合供电。

事实上,类似的问题丹麦也曾遇到过。1990年代,丹麦首次实现风电大规模并网,同时,大量热电联产发电厂的首次大规模并网在风电波谷时段起到了调度作用,但是在其波峰时段,两者联合发出的电量给丹麦电网造成了巨大压力。此时,欧盟要求解除国家间对发电和输电的壁垒,最终实现了欧盟内部电力市场的自由交易。目前,丹麦电网在风电波峰时期,可向邻国输送电力,风电的波谷时段则调度挪威的水电和火电多发电来补充。

“为了解决调峰的问题,国家电网采取了很多方法,比如通过提高电压等级,远距离输电,把西北和内蒙古的风电远距离输送到华北或者华中去。”迟永宁说,另外,其他电源为了配合风电要调节自身发电速度,这使得它们的结构也要做出改变。

WED的子项目之一是研究电网吸收风电的能力,并对现有风电项目进行接入电网的研究。“我们2008年开始这个子项目的时候,主要看一下整个电网在当前情况下大概能接受多少风电。”迟永宁告诉记者,“我们过去只是在电力系统运行时选几个点,来看电网在当前情况下出现什么问题,在WED项目中,这种分析逐渐优化为观察电网的连续运行中有什么问题。”

由于WED项目是以东北三省作实验区,最后得出的有关东北三省风电并网研究的报告,主要内容是东北三省独立的三个电网目前分别能接受多少风电,在风电规模扩大后,有可能使用哪些技术手段促进电网接纳更多风电。

在研究吉林一个风电场接入电网的案例中,迟永宁将研究重点锁定在控制电压上。“风电场一旦运行起来,就会产生较大电压波动,我们就关注通过加上哪些设备来控制电网的电压,使风电场在接入电网后让电压保持在一个适当的水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展开全文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
2
收藏
投稿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查看更多相关报道

今日
本周
本月
新闻排行榜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