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为本 文学为民 ———中国电力作家协会主席贾英华访谈录 ■本网记者 李学敏 陕西电力报记者 陈引禄   【贾英华文学成就简介】   贾英华,上世纪50年代出生于北京。晚清史研究学者,中国作协全国委员会委员,中国传记学会副会长,中国电力作家协会主席,曾获全国电力系统文学最高奖———“中国电力文学成就奖”。代表作为《末代皇帝的后半生》,其日文版成为日本风靡一时的畅销书。中、美、英、法、日及港、澳、台等上百家国内外权威媒体评价其成功地续补了溥仪的《我的前半生》,此书获中国图书第五届金钥匙奖。《纽约时报》等国际权威媒体曾多次评论

首页 > 人物 > 正文

电力作协主席贾英华:文学要走向世界

2008-12-22 10:55 来源:中国电力新闻网 

 以人为本 文学为民

———中国电力作家协会主席贾英华访谈录

■本网记者 李学敏 陕西电力报记者 陈引禄

  【贾英华文学成就简介】

  贾英华,上世纪50年代出生于北京。晚清史研究学者,中国作协全国委员会委员,中国传记学会副会长,中国电力作家协会主席,曾获全国电力系统文学最高奖———“中国电力文学成就奖”。代表作为《末代皇帝的后半生》,其日文版成为日本风靡一时的畅销书。中、美、英、法、日及港、澳、台等上百家国内外权威媒体评价其成功地续补了溥仪的《我的前半生》,此书获中国图书第五届金钥匙奖。《纽约时报》等国际权威媒体曾多次评论贾英华本人及其作品。他还著有《末代皇弟溥杰传》(被评为全球华人读物美国地区十大畅销书),《末代太监孙耀庭传》(节译15种外文、传播海内外),《末代皇帝立嗣纪实》(被评为北京第二届图书节畅销书),《末代皇帝最后一次婚姻解密》,《末代国舅润麒传》等。
  贾英华还撰写了大量报告文学、散文、游记、诗词等作品。他搜集了数千万字的末代皇帝及晚清宫廷人物史料,收藏的一些晚清照片为国内外罕见。他自费拍摄了大量历史文献纪录片,如《末代太监游故宫》、《末代太监忆生平》、《末代太监逝世前后》、《末代中国皇族生活实录系列》等,引起海内外的广泛关注,多家权威媒体评价道:“贾英华对晚清宫廷人物如末代皇帝、末代太监等史料的全面占有量,堪称当代第一。”他曾捉刀为末代皇帝溥仪题写墓志,为末代太监孙耀庭撰题碑文,书法作品曾入选《中国首届当代名人名作展》、《当代名家书画展》等

  长安曲江,历来为文人墨客吟诗谈文之地。2008年12日4日,中国电力作家协

    工作会议在陕西西安召开之际,记者采访了中国电力作家协会新任主席贾英华。一席长谈,受益匪浅;几多问答,喜获祥瑞。


  记者:当前,我们正在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如何用科学发展观指导我国电力文学事业的发展?


  贾英华:一个电力作家,既要立足电力行业,反映电力行业,又要走出行业,迈向社会;既要立足于中国本土,又要使文学走向世界,这是文学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电力作家应有的一种境界。
  文学本身没有国界,也没有行业的概念,更没有肤色的概念。它应该深刻挖掘或反映人性最本质的东西。按照科学发展观的提法,就是“以人为本,文学为民”。


  记者:我们应该如何认识电力文学的本质?


  贾英华:电力已有百年历史,仍然是最先进的生产力。全世界最前沿的高科技,如计算机等,无一不抢先应用在电力工业上,所以,电力人是生活在现代工业前沿、生活在高科技前沿的群体。如何认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应该是最敏感的话题。如何客观反映这种关系,反映这种本质,对电力作家来说是个待解的难题。因为电力有相对的专业性,也没有脱离一般意义上的文学创作。身在电力行业,如何用文学手段反映先进的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变革,反映电力在社会中的整体作用,需要悟透,譬如在抗冰、抗震救灾中,在奥运会中反映的整体国民素质,电力人在其间遇到困难时表现出的奋发向上的精神。但电力文学不能只停留在报道好人好事、批评坏人坏事上。如何透过表象,去用文学形式体现人最本质的东西,仍然是一道长远的课题。
  什么是文学?我的基本观点是:文学的本质就是人学。人性的客观或艺术再现人们在社会中的各种活动,这是文学的基本功能。电力文学是文学的一部分,是电力人运用文学手段去表现生活的形式。文学的表现形式无非两种:一种是客观再现,试图真实反映其本质;另一种是虚构,虚构是否就是绝对非真实,不一定。文学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是客观生活的艺术化。我主要从事传记创作,曾谈过一个观点,历来传记中表现出来的问题是:声称真实的传记,可能相当一部分是虚构,而虚构的小说中包括历史小说,它所描写的相当一部分反映了社会的本质。一部小说,不可能彻底逃离社会现实,去虚构根本没有或他所根本没想象到的,既使科幻小说,也是基于对社会的存在和认识,才可能张开想像的翅膀。小说往往是虚构的,但它反映的也许恰恰是社会存在的相对真实性。小说虽称虚构,却无法逃脱、也根本无法反映它一无所知的事物。仅从这点来说,小说倒是在某种程度上有其真实性,《红楼梦》就是一个实例。
  文学反映大千世界,本质是反映人性。什么样的文学作品才有价值?独特的题材、独特的社会视野、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才具有文学元素。任何雷同、重复的加双引号的“文学”毫无价值可言。简单用符号形式去表现好人好事,或简单地批评某种不良现象,都不是文学,只是批判稿或表扬稿。如何把电力作家和文学爱好者引导到相对真实、客观反映社会活动中人性的本质,可能非常之难。这种命题我叫它“戴着镣铐跳舞”,自我制造难度,但是,你只要能跳出来就精彩,就有价值。


记者:不少文学创作者,特别是业余爱好者,或多或少在创作上存在一个上级要求与文学要求的困惑,应该怎样解决这个问题?


  贾英华:电力文学创作要通过有血有肉的人性刻画,不仅仅是单纯地展示电力行业的发展和风貌。据我所知,电力企业的领导大都要求你写好人好事,反映单位或电力行业的先进性,写小说也要写电力行业的内容。我这样看这个问题,要不要立足展示电力行业建设的风貌?要。不然,就无立身之本。但是,电力作家不仅要立足电力,而最大的难度是超越这种行业局限,才能取得文学的成就。最难的是具有一种胸怀,一种境界。文学没有行业的界定,也没有国界,它记录、反映和描述人类的生活和演化,文学的功能本质早巳超越了行业和国界。反映独特的人文演变,昭示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同样是电力文学应该提倡和鼓励的。要勉励电力作家跨出行业,走向社会,跨出国门,使作品走向世界,对人类精神文化的发展作出贡献,这才是电力作家队伍应有的境界。
  我打个比方,同样写捐钱给灾区,第一个也许具有新闻报道的意义,但第二个连这点都没有,任何重复的作品不要说没有文学价值,甚至连一点儿新闻价值都没有。无论任何作品,若是千人一面或千篇一律,都无丝毫文学价值。


  记者:中央提出提高文化软实力的要求,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实践中,电力行业如何发挥电力文学事业的作用?


  贾英华:历史的传承有两个方面,一是物质的传承,即整个物质世界载体的演变,二是精神文化的传承。中国从物质的传承来说,自古以来在世界上居先,但在近代,尤其是晚清,中国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经济上日趋衰败。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经济上迅速崛起,举世瞩目,在物质建设上有了巨大的进步,但中国的软实力方面,由于文化上的差异,还没有跻身世界主流文化之中。我认为,应进一步张扬中国传统文化,从我们民族传统中挖掘精髓,从而提升文化软实力。电力行业具有很多优良传统需要传承,比如“人民电业爱人民”等。在建立企业文化中,要有扬弃和思辨的理念,要注重用优秀作品去教育人、激励人、感染人。


  记者:在电力改革和发展中,电力文学作者充当什么样的角色?应该创作什么样的作品?


  贾英华:真正的文学是具有感染力的。电力作协会员绝不是电力事业以外的角色,而是生活在改革与发展的沸腾生活当中,既不是一个旁观者,也不单纯是一个作家,而是一个现实舞台上的演员。只有置身于现实生活中,他的作品才能成功。我举个例子,中国电力作家协会有一个陕西女会员,身患鼻癌,以写小说见长。她多才多艺,创作的一幅汶川地震的油画获奖后,提出要以中国电力作家协会名义将获奖的一万多元钱捐献灾区,这使大家极为感动。无疑,她的表现就是一部成功的作品。
  如何判定一部佳作?我认为只有两个字———“传世”,这是判定一部作品生命力的最高价值。我国每年都有几万部作品出版,世界上每天都有无数作品问世,但历史是公正、公道的,大浪淘沙,留下的只有极少数千古佳作。


  记者:电力企业应该把电力文学事业放在什么位置?


  贾英华:党的十七大提出提升文化软实力,我们应该时刻铭记在心。企业文化建设是打造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所在,一个企业是否具有竞争力,关键看它的凝聚力,其核心在于文化,这看起来是软的,实际是硬道理。自古以来,物质建设真正留传下来的极少,即使有也只是残缺的文物,能够流传下来的大多是“虚”的,而不是实的,这就是文化,如千古流传而不朽的名篇《诗经》、《楚辞》等,而这正是支撑一个国家的传统“软实力”。
  从企业战略角度看,电力企业应该把电力文学事业放在重要的位置。一个高明的企业家,往往视企业文化建设为核心竞争力的关键。从某种意义上说,凝聚力决定企业的成败。


  记者:您作为新任电力作协主席,将用什么思路来推动和繁荣电力文学事业?


  贾英华:目前,我国进入了历史上罕见的经济关键时期。如何认识现代经济发展的规律性,是全世界面临的一个难题。在应对国际经济危机的同时,国家仍强调科学发展观,注重提升文化软实力,这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难以想象,一个国家在经济难以为继的情形下,其文化能够幅射或影响全球。一个国家的强大和繁荣,无疑会对世界产生影响力,但不可能替代或决定其文学地位。中国这样一个大国,应该在经济和文化上对世界有所贡献。电力作为中国经济建设的一支生力军,在文化建设中同样肩负重任,理应在软实力和企业文化建设中作出努力。
  繁荣电力文学事业的思路,主要是培养发展电力作家队伍,提高队伍的整体文化素质,同时开拓阵地,开展交流,可以考虑筹办杂志等刊物。总之,期望有更多的好作品和人才出现。


  记者:最后,请您给电力行业文学业余作者和爱好者讲几句话。
  贾英华:要真正出好作品,就要深入生活,不但要“深入”,还要“身入”。身在生活中但未必深刻认识生活,经历也不等同于历练,“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就是这个道理。要善于观察生活,生活永远是文学创作的源泉。不管是谁,不可能凭空写出毫无认识的东西。有些业余作者置身于生活中,却要寻找别的生活,有点儿像骑驴找驴,骑马找马,顾此失彼。真正能写出好的作品,就一定有他熟悉的生活。
  业余作者若想成功,关键要有一种锲而不舍的精神,找到一条正确的路径。电力文学作者一定要意识到,写作是一种业余创作,要处理好业余创作与工作的关系,在本职工作中出色,才能认识工作内在、规律、本质的东西,才能创作出好的作品。如果连简单的本职工作都干不好,就难以想象能创作出优秀作品来。
  人不可能万事通,要通过文化传承才能继承。广学博读,开拓思路,善于借鉴,才能提高。大凡名家,无不是“梅花香自苦寒来”,真正的亮光往往是最后的瞬间,之前也许总是黯淡无光。也不是所有人都能成功,但具有文化陶冶情操的平和心境,仍不失为人生的意义。我认识一位业余电力作者,为了追求文学梦,舍弃舒适的工作和家庭,赴外地打工,最后连房租都交不起,但始终锲而不舍,每天孤伴青灯,最终出版了一本散文集,终圆文学梦,我给它取名叫“种玉为月”。
  为迎接建国六十周年,电力作协准备举办第四届电力职工文学作品比赛,再出一套优秀文学丛书,这是对电力文学队伍的一次大检阅。我们不仅需要领军之将,更需要万马奔腾。我相信,电力文学事业的繁荣是大有希望的!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展开全文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
2
收藏
投稿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查看更多相关报道

今日
本周
本月
新闻排行榜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