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巴厘岛 瞭望碳捕获与碳埋存
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在日前结束的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上指出,气候变化既是一个挑战也是一个机遇,它开创了一个绿色经济和真正可持续发展新时代。那么,一项被称为碳捕获与碳埋存的技术于此中扮演什么角色?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十三次缔约方大会已于12月15日结束,在大会召开期间,英国驻华大使馆在北京举行气候变化科普研讨会,提出采用地质工程技术从发电厂等源头捕获碳或埋存碳,是人类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或从大气中消除这类气体的一种积极探索。
何为碳捕获与碳埋存
采用碳捕获和碳埋存技术,有可能将发电厂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减少约90%,而这项技术的“路线图”,是从烟道中分离和捕获二氧化碳,尔后输送和埋存它们。
2007年3月,欧洲理事会举行会议提出,将于2015年前建造12家碳捕获与碳埋存示范工厂,以帮助欧盟在2020年前步入低碳发电轨道;同样是在今年3月,英国政府在财政预算中宣布,将通过竞争建造世界上第一个全规模碳捕获和碳埋存示范工厂,而且,英国正在为部署碳捕获和碳埋存项目建立一套监管机制。
海上碳分离实践
20世纪90年代,挪威政府出台二氧化碳离岸税,旨在减少排放。为此,挪威国家石油公司在该国沿海筹建项目斯莱普纳·韦斯特天然气/凝析物油田中,开发出一种碳分离技术,在海上即可将二氧化碳分离出来,然后将其注入名为“乌茨拉”的结构当中。“乌茨拉”结构是一种多孔
砂岩层,其间充满了盐水,位于海底深处。这一800米厚的岩盖层密不透气,足以阻止二氧化碳不致泄漏到大气之中。迄今“乌茨拉”结构已储
存二氧化碳800万吨。
欧盟-中国将示范近零排放
亚太经合组织论坛一项最新研究证实,中国地质碳埋存容量需进一步评估,然而确有若干沉积盆地有可能储存被排放的碳,其中包括因此可采获更多石油的油田,以及可提高改善煤层甲烷回收率和盐水含水层的机会,若采用一系列碳捕获技术,就有可能从发电厂和气化装置这样的源头捕获被排放的碳。欧盟-中国近零排放煤炭技术协议,是双方气候变化伙伴关系的组成部分。2005年9月,欧盟-中国峰会发表宣言说,双方目标是在2020年以前,“发展并示范在碳捕获和碳埋存方面先进的近零排放煤炭技术”。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展开全文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